APP下载

送天台陈庭学序

2021-09-14宋濂

月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书游历颜回

〔明〕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a,然去中州万里b,陆有剑阁栈道之险c,水有瞿塘、滟滪之虞d。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e,肝胆为之掉栗f。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g,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h,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i,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j,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k,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l,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古文观止》卷一二)

注释:

a 川蜀:指今四川一带。

b 中州:指今河南一带。写此文时,宋濂正在河南龙门山讲学。

c 剑阁栈道:栈道名,在今四川广元剑阁县东北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栈道,在山势险峻无路可行的地方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

d 瞿塘:即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    滟滪:即滟滪堆,俗称燕窝石,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为长江上著名的险滩。虞:忧虑。

e 杳:深邃朦胧貌。

f 掉栗:颤抖。

g 波恶:形容波涛大且凶。涡诡:指怪异的旋流。

h 天台:县名,今属浙江省。

i 中书左司掾: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握政、军、监察三权。中书省下置左右司,分管省事。明初沿元制。掾,古代属官的通称。

j 都指挥司:即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明朝地方最高军事机构。    照磨:指挥司的属官,主管文书。

k 四方兵起:指元末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反元战争。

l 颜回、原宪:都是孔子的学生,一生穷困但德行很高。

大意:

西南地区的山水,只有四川最为奇特。然而它与中原地区远隔万里,陆路有剑阁栈道的险途,水路又有瞿塘峡、滟滪堆的忧虑。骑着马,在竹林和崇山峻岭中穿行,常常几十天都看不到峰顶。站在高处向下俯视,高峻的山谷深不可测,令人胆战心惊。从水路走,那江中的礁石凶险尖利,波涛旋涡诡异险恶,小船一旦有尺寸差池,人往往粉身碎骨,沉入江底而葬身鱼腹。因为如此艰险,所以不是做官而有财力的人不可以去游历;不是饱学之士,即使去游历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若非身强体壮的人,大多会老死在这个地方,因此,那些爱好奇山异水的人都认为这是件遗憾的事。

天台陈庭学,擅长作诗,多次以中书左司掾之职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被提拔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过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都曾在此生活过,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战、驻扎防守,诗人文士也曾在此游历观览、饮酒射箭、赋诗吟咏。陈庭学到处游历观览,之后必定有感而发,创作诗歌,用来记录这些地方的景物和时序的变化,因此他的诗艺更加精湛。三年之后,陈庭学依惯例辞职归来,在京师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语气更加豪壮,志趣理想更加高远,这大概是他得益于山水的缘故吧。

我内心很是惭愧,正当我年少时,曾经立志要出游天下,只是由于学业未成而不得空闲。等到可以出游的壮年时,又逢四方战乱,我无处落脚容身。到现在圣主兴起,天下太平,四海成为一家,然而我却越来越老了。想要像陈庭学那样游历天下,还有可能吗?

然而,我听说古代的那些贤士,像颜回、原宪,都身处野草埋没门户的陋室之中,但他们的志向和意气却始终高远充沛,仿佛有一种囊括天地宇宙的胸怀。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有超出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庭学回去后,尝试着探索一下这方面的东西吧。如果有什么收获,就请告诉我,我将不只是惭愧而已了。

【点评】

有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好奖掖后学,对士子多有赠序加以勉励。其所作赠序,常从自身经历和感受出发,娓娓而谈,浅近生动,如话家常,为的是鼓励士子要立志高远,学业精进。我们熟悉的《送东阳马生序》以及这篇《送天台陈庭学序》,都属于这类文章。

文章第一段从川蜀之地的自然环境落笔,写出了游蜀之难,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而这段文字的妙处还不在于作者对蜀地自然景物的描摹,而是在章法上为下文称赞陈庭学游蜀作了铺垫。川山蜀水如此险峻,“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無所得”,而陈庭学能游蜀,表明他可以归入“仕有力者”“材有文者”之列。

第二段写川蜀之地人文环境之优越,陈庭学在自然与人文环境俱佳的境界中,娱情山水,潜心学习,取得了不小成就,以致他的诗歌创作“气愈充”“语愈壮”“志意愈高”。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因不能游蜀而产生的遗憾,这也是从侧面赞扬陈庭学的才能。

既然是赠序,就应该有对后辈的勉励之语,这便有了第四段内容。作者委婉地向陈庭学提出劝勉,远游固然能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但居家修身未必不能成大气候,作者希望陈庭学向孔子的高足颜回、原宪学习,安贫乐道,志存高远,养浩然之气,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整体来说,此文层层相因,环环相扣,前后相连,表现出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严谨性,以及写这类文章时的高超技巧。(海涛)

猜你喜欢

中书游历颜回
颜回偷食
斑斓纵横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你可知道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游历阳光西班牙
笑里藏刀
梦游
颜回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