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

2021-09-14李望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缝隙急诊科医护人员

李望云

急诊科是医院各个科室中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也是最危险的一个科室。急诊科主要的工作是救治急症、重症患者[1]。由于患者的患病时间和患病原因不确定,因此急诊科的救治工作多为突发事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确定。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比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压力更大,工作节奏更快,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救治患者的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品质,解决医患纠纷。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必须具有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诊断病因,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患者的压力,这对于任何医护人员来讲,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2]。文章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并给予护理的80例患者,探讨急诊科中的患者通过无缝护理模式对患者起到的疗效及应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对象将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并给予护理的80例患者,将其编号分组进行对比,单数号分为对照组实施基本护理模式,双数号列为观察组结合对照组模式进行无缝护理模式。对照组、观察组性别比(男女)23:17、22:18,年龄(45.28±2.14)岁、(44.82±2.0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在研究之前统计分析,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同意参与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含饮食指导与合理用药指导,同时告知患者治疗护理重要性,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观察组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初步诊断:是指在给患者做检查之后,判定患者的病症及其发展情况。患者进入医院后,护士接诊后,就要立即去通知专门负责救治的医生。接下来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观察患者症状,来识别患者病情,作出初步判断,所患何病、因何生病,诊断患病类型和病因。如果护士具备这些能力,都可能为医生赢得抢救患者的机会,有助于医生及时有效展开救治。(2)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监测手段:建立静脉通道是临床医护的主要工作主要用于保障临床用药治疗和急救。医院做出初步判断后,就需要马上建立静脉通道,输入营养液和治疗药物,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使患者维持一个容易进行抢救治疗的状态。事后,还要对静脉通道进行监护,便于整个抢救过程可以顺利进行。(3)对症处理:对症处理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的重要举措。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前,护士需要采取简单及时有效的医护处理,等待医生的到来,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护士就需要协助医生进行症状治疗和护理,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4)病情观察:及时、细致、全面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于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病非常重要,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护士进行病情观察时,要应用自己娴熟的能力,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立即报告给医生,这样才能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的处理[3]。(5)急诊科创办的“绿色通道”主要是面向一些突发病患者,且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急需进行手术。急诊科在做这种手术时,会提前准备,其他相关科室都能在旁等候协助,患者到达医院后就可以直接进入手术室。(6)护送:其实是考验护士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以及责任心的一个过程。在护送患者的过程中,主要考虑患者的病症。严重的患者需要护士在护送过程中做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生病轻微的患者,护送其实就是陪同患者完成入院检查、治疗的过程。但是在护送过程中,护士要保证患者的安全,无论是护送工具,还是临床抢救,都不能出现一丝错误,直至送到急诊室,才算完成了整个护送过程。如果护送过程中需要换班交接,必须要与交接的医护人员交代好工作[4]。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对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共包含20条目,四级评分法,20个条目总分是粗分,在粗分基础上×1.25倍取整数获得标准分;SAS的分界值为50分,评分越高,患者焦虑状态越严重。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对两组护理前、后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共包含20条目,四级评分法;20个条目总分是粗分,在粗分基础上×1.25倍取整数获得标准分;SDS的分界值为53分,评分越高,患者焦虑状态越严重。

医院制定护理满意程度问卷调查表,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模式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91~100分、满意81~90分、一般70~80分、不满意<70分,四个级别。此表待患者病情好转快出院时,有专职护士负责调查,并由患者本人填写。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将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在这次的数据统计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在未接受护理之前,对照组的心理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分别为(53.64±3.84)分和(53.01±6.03)分,观察组为(53.01±6.03)分和(52.97±4.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之后对照组的心理焦虑(SAS)与抑郁(SDS)评分与观察组相比,t=7.7739、3.6308,P=0.0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心理状态对比情况(分, ±s)

表1 心理状态对比情况(分, ±s)

组别 例数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SAS SDS SAS SDS对照组 4053.64±3.8453.01±6.0341.48±3.5440.48±4.94观察组 4053.18±5.1252.97±4.6535.68±3.1236.35±5.23 t值 - 0.45460.03327.77393.6308 P值 - 0.65070.97260.00000.0000

2.2 护理满意度

表2 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72.50%、护理基础操作满意度70.00%、综合护理效果满意度72.50%,观察组分别为95.00%、97.50%、95.00%,χ2=7.440、11.114、7.440,P=0.006、0.001、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是生命安全[7]。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患者对护理理念发生了改变,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护理工作中做到优质护理,医院开展了无缝隙的护理模式,经过实践的证明,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8]。无缝隙护理的核心思想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一切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到目前为止,临床实践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抑郁以及焦虑情绪,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9]。无缝隙护理模式,既可以有效保证患者安全,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和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患者一旦进入医院,开始接受治疗,护士就需要及时诊断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然后采取一些简单的救治措施。急诊手术过后,还需进行护理监测,医院可以通过排班,实现护理全过程无缝隙;还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无缝隙护理小组,既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手术,还可以术后跟踪监测,做好护理工作[10]。急诊科的重症患者比较集中,病情危急,患者的情绪容易激动,再加上患者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候,既着急,又害怕。在进行手术前,为了避免患者以及家属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医护人员要及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让家属静心等待,保持手术室内外的安静。术后,医护人员还是要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这样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这种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还能有效解决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效果[11]。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工作相比较而言差距较大,他们面对的患者大多为较为危急的重症患者,而且他们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所以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大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身心压力。事实证明,在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效率越低,并且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些不良因素对急诊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由于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较低,因此如果不能及时阻止这些不良因素的发展,就可能造成更多的医患纠纷。因此,做好患者接诊后到医院治疗前的护理十分关键[12]。无缝隙护理是全面管理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为了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广泛推广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医院及其医护人员对这一护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探讨。通过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实践应用,结果发现,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满意度还比较高。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能力和护理质量,还更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缓解了医患矛盾[13]。总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治疗效果,对急诊室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次研究得出,在护理之后对照组的心理焦虑(SAS)与抑郁(SDS)评分与观察组相比,t=7.7739、3.6308,P=0.0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72.50%、护理基础操作满意度70.00%、综合护理效果满意度72.50%,观察组分别为95.00%、97.50%、95.00%,χ2=7.440、11.114、7.440,P=0.006、0.001、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 McMurray等人[14]选择50例急诊室的患者分析,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将常规护理与无缝隙护理联合,研究发现对照组满意度80.00%,焦虑、抑郁评分为(42.16±2.39)分、(41.56±2.64)分,观察组95.00%,(34.42±3.05)分、(35.04±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急诊科中的患者通过无缝护理模式能够实现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实现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猜你喜欢

缝隙急诊科医护人员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雨的缝隙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