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1-09-14王美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食管机体内镜

王美丽

食管黏膜下肿瘤诱发因素尚不明确,但疾病一旦形成,肿瘤体积不断增大,会诱发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以及胸骨后不适等情况。通过临床相关数据可发现,食管黏膜下肿瘤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肿瘤具体可分为脂肪瘤、神经纤维瘤、间质瘤以及平滑肌瘤,其中平滑肌瘤发生率最高[1-2]。临床中,针对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多选择手术治疗,开胸手术虽可将肿瘤彻底清除,但术后对机体创伤较大,易增加感染等并发症出现,而且机体愈合速度较慢。近些年,我国医疗技术持续性发展与进步,内镜技术逐步成熟,临床应用率逐步提升[3]。因此,文章就针对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实施不同方案加以治疗,观察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8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后顺序,将80例患者划分两个小组。比对组40例:女18例,男22例,平均年龄(53.89±1.47)岁,肿瘤平均直径(1.33±0.32)cm;平滑肌瘤31例,间质瘤7例,血管瘤2例。探究组40例:女17例,男23例,平均年龄(53.61±1.49)岁,肿瘤平均直径(1.35±0.33)cm;平滑肌瘤30例,间质瘤8例,血管瘤2例。两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在资料方面互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2)患者符合手术指征;(3)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本人或者家属对此次调研知情同意;剔除标准:(1)不接受医师安排的治疗方案;(2)凝血障碍;(3)出血性疾病;(4)恶性疾病;(5)听力与语言障碍者;(6)近期有手术史;(7)精神严重障碍者。

1.2 方法

比对组:实施胸腔镜下黏膜切除术,实施全麻,调整患者为仰卧位姿势,消毒铺巾后,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健侧实施单侧通气,在腋中线7、8肋间做胸腔镜观察孔,若患者是下段食管肿瘤,在腋前6、7肋间、腋中线7、8肋间作操作孔,观察孔在腋后线6、7肋间。在操作孔中,放入操作器,电凝分离胸膜与周边食管,应用电刀切开病灶周边皮肤,并实施钝性分离与摘除,在胸前注水,并实施充气,对食管黏膜是否受损进行观察,若为异常情况,对食管肌层进行缝合,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开展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有任何异常立刻加以干预。

探究组:实施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实施全麻,调整患者为仰卧位姿势,消毒铺巾后,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吸氧支持,并对其口腔分泌物进行清除,确保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在正确的部位进行穿刺,对腹部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放置透明帽后,将内镜置入,观察肿瘤具体位置以及病症具体情况,在口腔侧5 cm黏膜下注入靛胭脂,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分离病症外围包裹组织,将肿瘤安全暴露出来,应用电刀对瘤体进行分离,并进行摘除,应用圈套器将病症全部取出,术中应用氢气刀对小血管进行止血,对大血管出血应用止血钳,做好缝合工作。

1.3 观察指标

应用疼痛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机体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法,0~10刻度表示疼痛,10分为满分,所得分值低,代表患者机体疼痛程度越轻。应用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情绪状态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均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越高。观察术后,患者机体是否有相关不良反应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基本情况

比对组:术后机体疼痛评分(5.21±0.35)分;探究组:术后机体疼痛评分(1.52±0.21)分;探究组术后机体疼痛评分低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2,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

比对组:心理状态(65.21±2.35)分,躯体疼痛(64.21±2.44)分,生理职能(65.89±2.60)分,情绪状态(66.74±2.61)分;探究组:心理状态(90.56±3.21)分,躯体疼痛(91.60±3.33)分,生理职能(91.52±3.25)分,情绪状态(91.68±3.20)分;探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情绪状态均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73、30.091、29.885、28.946,P<0.05)。如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s)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s)

组别 例数 心理状态 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 情绪状态比对组 4065.21±2.3564.21±2.4465.89±2.6066.74±2.61探究组 4090.56±3.2191.60±3.3391.52±3.2591.68±3.20 t值 - 32.67330.09129.88528.946 P值 -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安全性

比对组:感染3例,创面渗血3例,食管狭窄1例,病灶切除不完全1例,食管穿孔1例,总发生率22.50%;探究组:感染1例,创面渗血1例,食管狭窄0例,病灶切除不完全0例,食管穿孔0例,总发生率5.00%;探究组治疗安全性高于比对组,互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安全性

3 讨论

食管黏膜下肿瘤是消化内科常见食管良性肿瘤,肿瘤多为扁平隆起或者半圆形状,而且肿瘤表层光滑,少部分会出现长方形或者隆起情况,肿瘤表层多为充血、糜烂[4-6]。食管黏膜下肿瘤持续性增大,患者胸骨后会出现疼痛、饱胀以及吞咽异常等情况,进而导致患者易出现呕吐,肢体消瘦、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7-9]。

临床中,针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疾病多选择手术治疗,而传统治疗方案多以外科开胸手术为主,虽然此方法可对食管肿瘤彻底清除,有一定治疗效果与应用价值,但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创伤较大,而且,术后出现感染、食管狭窄、食管穿孔等并发症机率较高,而且无法获得患者认可,从而限制其应用率[10]。而胸腔镜的应用,虽可缩小创面,但对食管黏膜易产生损伤,从而增加食管胸膜漏等危险情况出现[11]。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医学研究者加强对食管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研究力度,认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通过内镜的辅助,可对肿瘤进行全部清除,还可精确地对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清晰地观察肿瘤深度、范围等信息。医师观察清晰,有助于彻底对肿瘤进行清除,而且精确的应用电刀,减低电流向固有肌层传导,进一步减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12-13]。此项研究探究组接受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探究组术后机体疼痛评分低于比对组,探究组治疗安全性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安全性的保障。探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以及情绪状态均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更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食管黏膜下肿瘤应用除消化内镜下黏膜切术可进一步提升预后,保证手术治疗安全性,减低患者机体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水平,符合临床治疗需求。

猜你喜欢

食管机体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