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下穿既有铁路综合施工监测技术

2021-09-14徐向勇

建筑施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城际盾构监测点

徐向勇

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0

目前,针对盾构施工下穿铁路地面变形量控制的问题,许多专家做了相关研究。其中,何永洪等[1]针对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三院站—太平寺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成贵客运专线机场路隧道工程,采用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强化注浆、加强监测与信息化施工等措施有效控制地面变形;赵星[2]针对南通轨道交通盾构隧道下穿宁启铁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模型,计算得出地层具有较大沉降量;廖凌军等[3]提出采用“隔离桩+袖阀管注浆”的施工方法,降低了苏州轨道交通下穿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工程的施工风险。综上所述,盾构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地面与铁轨产生变形,这会对铁路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地上铁路的运输安全。为确保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地面铁路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面与道床的变形。本文针对无锡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盾构下穿京沪铁路及沪宁城际高铁段,通过实时监测并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等措施,确保盾构安全通过既有铁路区段,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三院站—无锡火车站区间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788.901、785.985 m,左右线间距为13.0~17.0 m,隧道顶至地面距离为8.5~15.0 m。结合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机施工,盾构机由三院站出发施工左线段,到达无锡站后掉头施工右线段。隧道采用预制C50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管片外径为6 200 mm、内径为5 500 mm、厚度为350 mm、宽度为1 200 mm,每环由6块管片组成。

1.2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概况

隧道以60°偏角斜穿京沪铁路的6股轨道,以40°偏角穿越沪宁城际高铁的7股轨道(图1)。其中,京沪铁路为碎石道床,沪宁城际高铁为整体混凝土道床,且沪宁城际高铁道床已在地铁下穿段做了加固处理。左线由382环开始进入京沪铁路,至495环出沪宁城际高铁;右线推进至117环开始进入沪宁城际高铁,推进至245环盾尾出京沪铁路。隧道下穿铁路段位于300 m小半径曲线上,竖向最大坡度为2.875 5%(图2)。

图1 盾构机与铁路线路平面位置关系

图2 盾构机与铁路线路竖向位置关系

1.3工程重难点分析

1)变形控制要求高。按照相关规定,京沪铁路单次测量轨道沉降速率预警值为2 mm,1 d(24 h)的报警值为4 mm;沪宁城际高铁单次测量轨道沉降预警值为1 mm,报警值为2 mm;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为实时监测,沉降速率为0.5 mm/d,日沉降量不超过2 mm,最终累计沉降量不超过10 mm并以限值的80%作为报警值,工程精度要求高。

2)工程地质复杂。区间穿越京沪铁路段土层主要为黏土层,穿越沪宁城际高铁为黏土与砂质粉土层(图3),隧道上方土层分布情况复杂,土体强度低且砂质粉土层存在地下水,地下水主要形式是微承压水,这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是一种安全隐患。

图3 隧道下穿铁路地质剖面示意

2 施工准备

2.1既有铁路道床的加固

沪宁城际高铁为整体混凝土道床,目前已在下穿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桩”对道床进行地基加固,桩基础采用的钻孔桩与右线隧道最小净距为0.077 m,与左线隧道最小净距为0.865 m。

京沪铁路为碎石道床,在盾构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道床的沉降[4],若沉降过大,将会影响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在盾构施工区域内先做好地基加固措施,可以减少地层蠕动,避免颗粒黏结等情况的发生,使孔隙充分填充,提高地基的稳定性[5]。在盾构穿越范围内,对未加固土体采用斜向或垂直注浆加固,其加固剖面如图4所示。采用地面袖阀管注浆与钻杆后退式注浆工艺对地基进行加固,注浆孔纵横向间距为1.2 m×1.2 m,呈梅花形布置,注浆液扩散半径为0.8 m。最外2排注浆孔采用1∶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其余注浆孔采用1∶1水泥浆,规格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图4 京沪铁路及沪宁城际高铁注浆加固剖面示意

2.2施工参数拟定

该工程选取穿越前100 m和线性、埋深、地质等工程条件类似的两地段作为盾构的2个试推进段。盾构下穿前应根据试推进段制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其中包括推进速度、盾构姿态、土压力等施工参数[6],该工程具体施工参数见表1。其中对于推进速度,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需将盾构掘进速度控制在35 mm/min以内[7],再结合试推进段地层、隧道变化情况,制定盾构推进速度为:过京沪铁路推进速度控制在7环/d,过沪宁城际高铁施工推进速度控制在6环/d。在试推进过程中,将盾构姿态调整到最佳,减少不必要的停机,保证盾构的连续推进,这对地面沉降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8]。另外,出土量对开挖面的稳定性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控制排土量是控制地表变形的最重要因素[9]。在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开挖隧道直径小于盾构机外径,这会形成建筑空隙,进而使得地面沉降,因此需要同步注浆填充空隙。

表1 盾构推进参数拟定

3 施工监测

3.1监测方案

在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施工过程中,常在地表面设置自动化监测设备[10-12]。盾构推进的过程中,地上铁路处于运营状态,采用人工监测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难以保证人身安全,故采用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测。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时,采用全站仪24 h自动监测,若遇特殊情况,监测频率为1 h/次。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在盾构下穿期间测量人员24 h值班,每环监测2次,开始阶段监测1次,结束阶段监测1次。根据监测的实时数据,做出每时沉降变化图和每日沉降变化图,并在每时沉降变化图中点出盾尾脱开的变化。在盾构穿越后前7 d监测频率为4次/d,穿越结束后第2周监测频率为2次/d,穿越结束第3周以后为1次/2 d。

3.2监测点布置

京沪铁路共设置62个监测点,其中包含15个路肩点;沪宁城际高铁共设置78个监测点,其中包含21个路肩点。其监测点的平面布置如图5、图6所示。

图5 京沪铁路监测点布置示意

图6 沪宁城际高铁监测点布置示意

3.3监测数据

3.3.1 穿越京沪铁路监测数据

盾构通过地面轨道上的监测点的数据变化情况如图7、图8所示。盾构在穿越京沪铁路过程中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1 mm,对应监测点号为JH3+2;通过路肩点监测数据,京沪铁路地表监测累计最大沉降量为-2.5 mm,对应监测点号为JH4+0A,其最大值均在规定范围内,施工参数选取合理。

图7 京沪铁路地面监测点变形

图8 京沪铁路路肩点累计变形

3.3.2 穿越沪宁城际高铁监测数据

盾构开始下穿沪宁城际高铁区域时,地表监测数据处于规定范围内。在盾构脱离监测点HN4+1约18.2 m时,监测点HN2-3监测隆起值为2.4 mm,具体可见图9;监测点HN4-1监测隆起值为2.5 mm,监测点HN6-1监测隆起值为2.5 mm,地表监测数据反映沪宁城际高铁轨道隆起达到预警值,具体可见图10、图11。

图9 地表隆起预警监测点与盾构机位置关系示意

图10 沪宁城际高铁监测点累计变形

图11 沪宁城际高铁监测点变形速率

4 施工控制

在盾构穿越沪宁城际高铁的过程中,地面变形达到预警界限,需要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地面隆起变形,保证地面铁路的运营安全。

4.1沪宁城际高铁地面变形初步控制

在施工参数推进的过程中,根据沪宁城际高铁地面监测点HN2-3、HN4-1、HN6-1数据判断地面隆起已经达到预警值,隆起原因初步分析为:此时盾构处于上坡推进过程中,土压力未及时调整导致土压力值过大,致使铁路地面隆起;预警监测点位置位于盾构推进的后方,其位置注浆量可能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初步控制是通过调整施工参数来降低地面隆起变形。其中,将推进速度降低为15~25 mm/min,土压力降低为0.2 MPa,注浆量调整为3.6~3.8 m3。

调整施工参数后,通过地面监测点数据显示,按照此参数继续进行盾构掘进,地面隆起速率略有降低,但是累计隆起变形仍然较大。

4.2沪宁城际高铁地面变形最终控制

在盾构机盾尾与HN6-1监测点距离约为27.6 m时,监测点HN2-3、HN4-1、HN6-1仍具有隆起趋势。根据调整施工参数后的盾构监测结果分析,土压力及注浆量是影响铁路隆起的次要原因。综合分析隆起的主要原因为:盾构穿越沪宁城际高铁基础形式为整体混凝土板。在盾构施工前,混凝土板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其处于2.725%的上坡段,存在1个30~35 t向上的作用力(图12),故打破了混凝土板原有的平衡状态;盾构机此时处在半径为300 m的右转小半径圆曲线上,左侧顶进推力约为右侧顶进推力的2倍,因此盾构机通过管片施加给左后方土体一个径向的应力,盾构穿越时后方管片径向应力如图13所示。

图12 盾构穿越时盾构垂直应力示意

图13 盾构穿越时后方管片径向应力示意

根据综合分析,在此后盾构推进过程中,将1环平均分为3次掘进完成,每掘进40 cm,停机30 min,每次掘进完成后回收千斤顶释放土体应力,同时回收千斤顶组数不得超过3组,目的在于释放盾构机盾尾后方管片与土体的压力,减小盾构掘进对土体的挤压;推进速度保持15~25 mm/min;土压力保持在0.2 MPa左右;注浆量保持在3.6~3.8 m3。

采取以上措施后,地面隆起速率逐步趋于平稳状态,最终沉降量也在规定范围内,具体沉降量变化如图14~图17所示。地面监测点显示,最大累计隆起值为3.0 mm;盾构通过混凝土板后,监测点监测变形值逐渐呈下降趋势,最大累计隆起值为2.2 mm,满足规定要求。

图14 HN2-3监测点累计变形

图15 HN4-1、HN6-1监测点累计变形

图16 HN2-3监测点变形速率

图17 HN4-1、HN6-1监测点变形速率

5 结语

5.1工程现况总结

1)盾构下穿京沪铁路的过程中以及下穿过后,累计最大沉降值为2.5 mm,满足规定要求,这说明最初拟定的掘进参数及施工方法合理,能有效减少地面变形。

2)盾构下穿沪宁城际高铁的过程中,由于沪宁城际高铁道床为混凝土筏板,且盾构处于上坡掘进过程中,筏板在竖直方向的力的平衡被打破,造成地面隆起。而后采取的措施可有效将累计变形以及变形速率降低在规定范围内,故施工方法选取合理。

5.2工程应用总结

1)盾构下穿铁路的施工中,对于地面变形的要求严格,因此需要加强地面变形监测,及时得到有效数据,才能选取合理的施工方法控制变形。

2)针对不同的铁路道床,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参数。对于碎石道床的京沪铁路,采用控制土压力、注浆量等施工参数即可顺利通过;而对于整体混凝土板道床的沪宁城际高铁,需要从受力角度综合考虑。

3)针对沪宁城际高铁道床为整体混凝土筏板,且盾构处于上坡推进过程中的情况,由于竖向力平衡被打破,从而造成隆起变形较大。采用降低推进速度、控制注浆量等施工参数以及回收千斤顶降低混凝土板竖向力,可有效降低铁路隆起。

猜你喜欢

城际盾构监测点
城际列车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一种城际车载列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