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红色足迹前进(八)
——《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百代小楼”
2021-09-14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行政专委第八办事处
文/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行政专委第八办事处
“百代小楼”坐落于衡山路811号徐家汇公园内。这幢花园建筑为假三层砖木结构,红色曲面坡屋顶,带老虎窗,屋顶出檐较深,檐下设斜撑牛腿木托架,富有独特的装饰感。建筑外墙为清水红砖墙面,转角设浅色隅石,朝向花园的底层为双柱式敞廊,采用爱奥尼双柱、白色混凝土宝瓶栏杆,且饰有常春藤石瓶。二层设有阳台。北入口门廊的雨篷弧线优美,门洞上沿也有曲线呼应。室内天花板、木护壁、壁炉、线脚等装饰延续着以南向空间为主的空间格局,建筑风格独特,材料工艺精致考究。北面的盘旋楼梯直通顶层,相当气派。楼梯护手栏杆精美,起步处雕花繁复,转折处的方形杖式望柱造型浑厚。
该小楼由法商百代公司于1921年购地建造,1931年中国首家唱片制造商“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此投产,经过从录音到灌制唱片等一系列设备和技术的升级换代,成为东亚地区设备最先进、产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唱片公司。由于拥有中国最早的录音室,20世纪上半叶,百代公司聚集了众多艺术家和明星。在悠悠岁月里,这幢小楼可以被称作中国唱片业的摇篮、音乐艺术的宝库、声音记忆的殿堂、进步音乐人前进的堡垒,大量进步歌曲、乐曲唱片在此诞生。如《大路歌》、《毕业歌》、《金蛇狂舞》等,其中传出的时代最强音,无疑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4年,田汉创作了抗日救亡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1935年初,田汉、聂耳分别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编曲,在“百代小楼”灌制成唱片。这张唱片的编号是34848b,上面有百代唱片公司独特的金鸡标识。在当年的“录音记录本”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录音的时间是1935年5月3日,这一记录如同唱片的“出生证”,准确地保留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之初的宝贵记忆。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凝结着时代强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迅速在全国唱响,成为鼓舞人民抗击日寇的有力武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的决议。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七人演唱版到管弦乐队版,被永久载入中国音乐史。“百代小楼”作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遂成为重要的红色资源,2004年被公布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21年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这幢小楼用途几经更迭:最早作为百代唱片公司的办公楼,底楼用于录音、招待,二楼、三楼用于办公;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唱片厂的办公楼;后因建造徐家汇公园,唱片厂整体动迁,小楼建筑整体保留后成为西餐厅。
为使这座百岁建筑光彩重现,存续《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的宝贵印迹,弘扬中华民族爱国情怀,展现红色文化底蕴,2018年徐汇区再次启动了对小楼的修缮。
随着岁月流逝,小楼历经多次修缮,墙面油漆层层叠加,多少改变了最早的色彩。这次修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修缮过程中,对墙面作了5遍脱漆,使其恢复了最初的木纹原色。精心保护整栋小楼的原有设计和容貌,包括每盏楼梯照明灯的原始位置、楼梯的双层扶手,乃至钢制窗户的铜风钩等。对小楼每一层的壁炉进行了修复,保留了一楼和三楼壁炉的木质框架、二楼壁炉的大理石材质,展现其不同风格。
修缮过程中,根据老照片,对壁炉进行了釉面颜色修复。木纹的墙面、铁质的门窗、复原的壁炉,一并呈现出“百代小楼”的最初风貌。从一张当年聂耳办公室的老照片中不难发现,壁炉的纹样以及门上的装饰线条和如今三楼朝南的大房间一模一样,由此可以佐证,这座建筑的整体构造得到了较为完好的保护,原始风貌犹存。
经过三年的修缮和布展,“百代小楼”再现其作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的光辉岁月和厚重历史。如今,这幢三层小楼融历史、建筑和音乐为一体,光彩重现。二楼围绕“《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进行布置,三楼则聚焦海派音乐文化。此外,小楼还以“黑胶工坊”等互动体验形式,展现黑胶唱片独特的音色和声音还原工艺,彰显黑胶音乐的文化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以聆听历史的回音,体验心灵的共振,也可以在建筑阅读中,实现对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的全方位梳理,畅想未来的美好。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能让更多市民游客探寻红色印迹,徐汇区文旅局特别推出“星火汇聚,百年荣光”系列活动,引导大家打卡包括“百代小楼”在内的徐汇红色地标,“探寻梧桐树下的红色印迹”。自2021年5月1日起,游客可在徐汇区近20个文化场馆领取相关宣传品,按图索骥,走进徐汇的梧桐深处,感受百年不变的“初心”,寻找信仰与荣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