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牵”为“驱”

2021-09-13李小月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化学阶段教学中,知识对学生个人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想实现学习效率的真正提升,学生必须要学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然而大部分学生都迫于高考的压力,而被迫地选择机械化记忆的学习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理解能力的发展,也对学生的素养的提升造成的影响.基于此,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进行了研究的还希望能够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策略;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4-0103-02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简介:李小月(1982.5-),女,江苏省海门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一、通过任务驱动模式改善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习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壓力,有很多教师都被迫地运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参与到更大容量的课堂记忆中,而学生也只能机械化的被动学习,这并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而且,繁重的学习压力让学生长期沉浸在一种相对压抑的课堂状态当中,对学生个人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研究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为了帮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日常教学中,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节省学生的知识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减轻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疲劳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将需要学生深刻掌握的学习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下达命令的途径,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强的参与感,同时改变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加丰富的体验,学习的过程仿佛变成了闯关,而通过一个接一个问题的解决,更是能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化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任务驱动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选择

1.转变教学观念,避免“填鸭式”教学

随着人们对教育关注程度的逐渐增加,教育模式开始越来越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高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同样也是化学行为形成的关键阶段,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模式应当从传统的“牵”着学生学习变成通过增加兴趣“驱动”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加强烈的体验感,也可以改变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转变.

例如高中化学的实验课程是化学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实验课的重要性,觉得实验课程的动手操作对考试没有太大的帮助,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很容易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枯燥感,从而消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就从化学对环境的作用中来看,有的实验过程中不仅使用的药物数量很大,而且某些试剂的毒性也很大甚至会致癌,残留物和产物也难以处理,这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此时教师就应当有一个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主动教导学生该如何处理不同的废弃物,使学生养成在化学实验中主动合理处理废弃物的意识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有效的实验设计能够把课本中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的环节来改变课堂压抑的氛围,通过更加轻松的实践探究,实现个人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积累.

为了让给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根本目标和理念所在,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识当代化学的相关知识和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避免让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课堂学习,引导学生自己有一个化学观念和目标,能够自己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驱”的目的.

2.明确课堂任务,构建知识体系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由教师布置任务或者学习目标,然后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学生们自己动手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和谈论合作进行学习和探究,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理解和深入探究相关化学方面的学习,其目的主要在于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等.

从“任务驱动”的命名可以看出,任务的设置是该教模式的核心.以“认识不同类型晶体”这一章节为例,这章学习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以构成微粒为标准辨识晶体,了解晶体结构差异;二是以差异晶体微粒间作用力为标准,明确晶体熔点、沸点、硬度等区别.针对这两个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一些小问题作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再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关注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设计下述两个任务:第一,通过观察氯化钠、金刚石、CO2结构与模型,分析其构成微粒种类,微粒构成晶体的方式;第二,根据以上学习内容,将学习结果绘制成表格.第二个任务是对第一个任务的总结和提高,任务二源于并高于任务一,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填写,缓解学生压力.

与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相比,“任务驱动”模式应用历史悠久,与我国计划经济相符,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对知识的需求,教育方面的新问题不断涌现,单纯吸收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为此,在教改新形势下,改“牵”为“驱”的化学教学模式为大势所趋,而在课堂之前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章节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效的教学形式的转变,也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更好的发展,大部分的问题都会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探究,相关的问题的提出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会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得以实现,这样的教学会有更高的实效性.

3.分组合作讨论,提升学习热情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明确学习主题和课堂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分组合作讨论的环节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合作讨论的环节能够让学生把大家的思维集中在一起都还可以尝试着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会更有助于正确结论得出,也能发现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存在的思维误区,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

以上面高中化学“认识不同类型晶体”为例,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组交流讨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播放个各种类型晶体的结构模型的视频,布安排小组讨论的任务:第一,分析晶体结构;第二,分析晶体的结构特点对其性质的影响.通过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对晶体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和细节概念.此外,实验课堂上分组合作谈论的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对过氧化钠与水之间的反应产物进行实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提前制作打印实验报告的表格,然后在实验开始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实验,然后进行记录和谈论,最后共同完成表格,在实验报告中教师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板块,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指向,让学生带着任务性地去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达到“任务驱动”的化学实验目的.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在明确学习主题、设置好合理的学习任务和待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或者实验,针对先前设置好的问题展开解决,逐渐完善实验表格或者学习内容的完善优,并形成最终的任务总结,同时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进行学习或实验报告讲解,分享在谈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同时还能够辅助学生分解任务,规划解决任务的方案,小组合作也能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地着手解决任务,对知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发挥任务驱动学习地作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化学教学中只有教师一人讲课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强化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促使其不断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龚新强.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让化学教学事半功倍[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2):94-95.

[2]王文娜.任务驱动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62.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