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鸟瞰
2021-09-13邓文奎
邓文奎
1997年下半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导致这一地区发生严重经济危机,进而波及全球。其发生之突然,扩展之迅猛,动荡之剧烈,危害之严重,举世瞠目,举世震惊。
一、波澜迭起
亚洲金融危机是一场带有地区特征同时又颇具世界性影响的金融危机。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在风云激荡波澜起伏之中,共有4次大的浪潮。
1.第一个浪潮是由泰国金融危机引发的。
这次浪潮有两次较大的冲击波。首先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面对风雨飘摇的金融体系,被迫放弃已实行了14年之久联系汇率制度,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应声下跌近20%。在泰铢大幅贬值的恐慌之中,人们为了保值,纷纷将存款从银行取出兑换美元或黄金。泰国金融危机爆发。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很快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和区,甚至影响到世界其他地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驶西亚、缅甸等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强烈冲击。
菲律宾比索在国际投机商的压力下频频退低。7月11日,菲律宾中央银行宣布比索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与美元兑换,这实际是放弃了汇率管理。当天比索暴跌到29.45兑1美元,跌幅达11.5%,创4年来的最高跌幅。一个星期后,比索的跌幅依然在11%的水平上。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也受到冲击。马来西亚政府为了维持林吉特汇率,7月11日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干预,上调银行利率,以抑制外汇市场的猖獗投机,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7月12日,港币受到冲击,香港金融管理局人市千预,动用外汇超过10亿美元。同一天,台湾“中央银行”也对国际投机商发出了严厉的警告。7月14日,印尼政府经过数度努力,曾动用了大量外汇,仍不能挽回印尼盾的跌势,终于放弃了维持印尼盾兑美元汇率的努力。之后,印尼盾立即从2688兑1美元跌到2800兑1美元,而在7月2日之前,这一比价是2450:1这就是说,从7月2日以来,印尼盾兑美元的汇率已下跌了14%。
7月18日,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下跌到两年来的最低点。突破了被视为支持点的1.45新元兑1美元,下降到1.46新元兑1美元。新元币值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下降了1.8%。
此外,缅甸、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欧洲、南美一些国家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7月11日,缅甸货币缅元从160缅元兑1美元下降到240缅元兑1美元。7月17日,希腊政府承认,他们不得不拿出8亿美元来支持本国货币德拉马克。波兰货币兹罗提也受到冲击。巴西、阿根廷的证券市场也受到影响,股市下跌。南美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巴西圣保罗交易所的股市下跌15%,里约热内卢股市下跌14%。
7月25日,亚太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来自中国、香港特区、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11家中央银行高级官员出席会议。会议就如何防止东南亚货币市场失控的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表示将探讨加强货币币值的方法,重新签订货币互换协议。银行界人士认为,这份声明并无实质内容。市场的看法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已决定不再浪费外汇储备同市场力量抗衡了因为实际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货币币值已由于经济衰退减弱了竞争力而被高估,汇率疲软是市场调整。
第二个冲击波发生在8月下旬。就在这场危机在东南亚各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援助下,风波初定,舆论认为最危险、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的时候,8月下旬,新的一轮冲击波再度袭来。
8月14日,印尼政府正式决定印尼盾自由浮动,印尼盾再次大幅贬值。15日,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对市场进行干预。因为新元兑美元的汇率下跌了1.5%,跌到3年多来的最低点;马来西亚林吉特下跌了6%,跌到了24年来的最低点。印尼盾、菲律宾比索、泰国铢都有较大下跌。值得注意的是港币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兑1美元的汇率一度突破被认为是警戒线的7.75港币。
19日,印尼中央银行对市场进行干预,把一周至三个月的银行存款利息提高两倍。20日,香港成功击退国际机商的突袭,使港币兑美元的汇率保持在7.74的水平,但香港为此动用了数十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经过短暂的喘息后,8月22日,东南亚各国货币又开始下跌。25日至29日,马来西亚林吉特在一周之内下跌了5%,又一次创下历史的最低点。泰国铢、印尼盾、菲律宾比索、新加坡元也相继下跌。在这一周里,台湾、韩国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受汇市的影响,东南亚股市这一周也是飞流直下。菲律宾、印尼股市都创出单日历史最大跌幅,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股市也都大幅下跌。
于是,一种无休止、无边际的危机阴影再次笼罩在人们心头。
2.第二个冲击波从9月下旬开始。
东南亚金融市场经过7、8月的第一个浪潮的冲击之后,进人9月,形势开始趋稳。9月中旬,在泰国曼谷召开了亚欧第一次财政部长会议。东南亚7个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15个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参加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遏止和打击金融投机行为的对策。下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在香港召开研讨会,会议对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整个形势似乎开始好转。连一向严谨的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也认为,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将会很快过去,而且这一天将比人们的预想来得快。
但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实际上,9月17日就发生了一次投机性抛售,
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全线下跌。从26日开始,东南亚各国货币又在下跌中纷纷创出历史新低。在10月初的1日和3日,东南亚各国货币经历了最悲惨的日子。印尼盾、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泰国铢又大幅下跌,连创历史新低。
在这一轮动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湾新台币受到强烈冲击。10月3日,台湾向外汇市场投人13亿美元稳定新台币汇率。几番较量之后,臺湾于10月17日放弃干预市场,宣布新台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新台币兑美元汇率迅速跌破30兑1大关,创下10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从7月起,台湾当局为了捍卫新台币汇率,已经先后投人50亿美元。
国际投机商在对新台币得手之后,立即加强了对港币的狙击。香港政府奋起捍卫港币汇率,维护联系汇率制度。香港政府捍卫港币的措施主要是调高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拋售美元回笼港币。银行利率上升和市场流通港币减少,严重影响了股市,加之国际投机商的炒作,10月20日至29日,香港股市激烈动荡,大起大落。20日至23日4天里香港股市恒生指数大跌3175点,其中23日暴跌1211点,24日反弹718点,27日再下跌646点,28日更大跌1438点,跌幅达13.7%,而29日又大升1705点,升幅高达18.82%。香港股市的这次动荡,是1983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过去的8个交易日里,历史上10大升跌幅分别在其中4个交易日中出现,为70年代以来所罕见。舆论认为香港已卷人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漩涡。
香港股市暴跌,不仅引发了东亚金融市场新一轮动荡,而且由于香港经济及金融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使东南亚金融危机真正成为全球性问题。法新社说,恒生指数的下跌导致亚洲太平洋地区从悉尼到新加坡到东京的所有股市行情下跌。美联社10月23日发自伦敦的评论说,香港股市暴跌的消息震撼了欧洲股市,在华尔街股市一开盘就下跌之后,本来就低迷的欧洲股市价格剧烈动荡起来。欧洲所有重要股票市场都受到冲击。伦敦、法兰克福、巴黎、阿姆斯特丹的市场指数都有较大幅度下跌。伦敦市场上跌势最为惨烈的是与香港有密切关系的公司股票。
3.第三个冲击波发生在11和12月间,来源于韩国和日本的金融危机。
1997年初以来,韩国发生了多起大型企业集团破产案,还有另一些大型企业集团陷入经营危机。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倒闭或陷人困境,严重打击了韩国金融业。大量的坏账、呆账也把银行界逼人困境。从8月开始,外国投资商们纷纷抛售韩元和韩国股票,使韩国金融市场动荡,韩元暴跌,股市急挫,利率猛升。尽管政府向金融市场注人了大量现汇,并宣布将放宽外汇进入韩国股市的限制,但形势仍不断恶化。
从10月中旬起,韩元从920元兑1美元一路下跌。11月17日,韩国中央银行宣布不再努力维持986韩元兑1美元的汇率,韩元兑美元汇率很快跌破1000大关,随后又一路下跌,接连创出历史新低,至12月中旬,已跌至1720韩元。这与8月中旬900韩元兑1美元相比,已下跌了90%以上。韩国股市综合指数10月中旬跌破600点,11月中旬又跌破500点大关。韩国政府一直声称有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央银行曾两次表示要对金融机构给予支持,但在来势迅猛的韩元贬值和股市暴跌面前,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由于偿还到期外债和在韩元贬值、股市暴跌中损失严重,到1997年11月,韩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只剩下73亿美元,银行和企业的国内外金融活动基本陷于停滞,年底到期的约200亿美元外债已无法偿还。面对这种局面,1997年11月21日,韩国政府被迫宣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援助。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由于经济回升无力,投资者对日本经济缺乏信心,纷纷抛售日元和日本股票。金融市场上日元一直疲软,汇率连续下跌。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使一些证券公司人不敷出,无法维持正常业务而陷人困境或破产。
近年来,日本金融机构破产事件逐年增多。1995年至1997年的三年中,日本共有24家银行和证券公司(包括信用组合)破产或合并。其中1997年10和11两个月里就有8家,并且都是有影响的金融机构。特别是11月17日作为日本十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北海道拓殖银行和24日作为日本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公司倒闭,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是爆炸性的,日本举国为之震惊,东京股市迅即暴跌。26日,总部位于仙台的德阳城市银行,因死账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宣布停业;同一天,日本大型信托投资银行安田银行,被国际标准普尔评级机构宣布为不具备投资条件。
在短短的几天里就发生了这样一连串的严重事件,表明日本的金融体系已经危机四伏。由此引发新一轮货币危机,日元贬值加剧,兑美元汇率跌破130:1大关,日本股市也发生剧烈动荡。
日本和韩国分别是世界排名第二和第十一的经济大国,这样的国家发生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可想而知。路透社报道些分析家的看法认为,韩国货币贬值在全球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东南亚货币危机所带来的影响。香港金融界的一专家说,东南亚的危机与韩国的危机相比,简直就是小菜、碟。受韩元贬值影响,香港11月7日这天港元的同业拆持续飙升,拖累股市下挫300多点。面对日本的危机,国际间最担忧的是,如果日本政府和大机构因此从国外大规模撒回资金,国际金融秩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截至8月末,日本拥有美国国家债券总额高达3020亿美元,持有美国股票的10%,如果日本从美国撤资,必然引起美国金融市场混乱。
4.第四个冲击波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财政预算案。
1998年1月6日,印尼总统公布了1998~1999财政年度预算。在预算中,政府开支增加了32%,财政补贴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经济增长率定为4%。由于预算案与印尼的实际差距太大,金融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投资者大量抛售印尼盾。1月7日,印尼盾兑美元为8400:1,暴跌14%,8日又暴跌至10055:1,跌幅达25%,为有史以来最低点。恐慌中抢购风席卷首都雅加达和全国其他城市,国内一片混乱,迫使当局出动军队维持秩序。
印尼的危机引发了东南亚新一轮金融市场动荡,汇市和股市再度下跌。香港已基本稳定的股市又一次受到强烈冲击。1月9日,在前后6个交易日里,恒生指数下跌了1828点,跌幅为17%;香港最大的华资证券行百富勤陷于严重的财务危机,银行利率升高。这表明香港又面临严峻的金融形势。
这一轮动荡对全球股市也产生了较大冲击。1月9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222点,成为1997年10月底以來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天;当天欧洲三大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伦敦、法兰克福和巴黎股市分别下跌99点、110点和35点;拉美各股市也出现了自1997年10月底以来最严重的下降。
二、措手不及
在过去20多年里,东亚地区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也被普遍认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富有活力的地区。日本紧随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继亚洲四小龙之后被称为亚洲“四小虎”。这一地区蒸蒸日上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被称为“东亚奇迹”,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东亚一些国家也大都為已取得的成就所鼓舞,在自我陶醉之中面向未来,踌躇满志,雄心勃勃。
似乎谁也没有意识到危机即将来临。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和有关专家在1997年初甚至在危机发生前不久,对东亚经济发展的预计还相当乐观。认为世界各国和各大区域的经济,经过80年代以来的调整,特别是经过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后的调整,已进人新的增长期,并热情地肯定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东亚各国和地区大都没有现实的防范,甚至连精神上的准备都没有。因此,危机的降临,各方均感到十分突然,措手不及。
三、早有预见
并不是没有不同声音。就在对“东亚奇迹”的一片赞省声中,从1994年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敲响了警钟。他相继发表了《东亚奇迹的神话)《亚洲奇迹曾发生过什么——》、《日本的误区》等一组对“东亚奇迹”提出疑问的文章。他认为,在经历了世界经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长达20年的经济繁荣之后,东亚地区的人们必须正视东亚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远远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虽然有企业帝国的不断形成和扩张,但巨大的销售额却掩盖着低盈利甚至完全没有盈利;争夺产业主导权的竞争使这一地区的产业投资过度,并且结构雷同。克鲁格曼认为,虽然东亚具有较高的储蓄率、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大量进人的外国资本,但是因缺乏高生产率和创新以及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因为劳动成本上升,将耗尽这地区的优势,“亚洲奇迹”亦将终结。
但是克鲁格曼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他对日本的批评,还遭到日本学者的反批评。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西方舆论对东南亚各国经济形势的低调评论逐渐增多。有的认为“亚洲经济奇迹逐渐退色”,有的则说“亚洲虎失去了锋利的牙齿”,或者说当年的“小虎”已变成“病猫”。但这些仍不是对亚洲经济评论的主调。直到危机已经出现了,日本的《选择》月刊才忽然想起美国保罗·克鲁格曼,不无惋惜地认为,克鲁格曼过去指出的亚洲经济偏重于投入型的作法犹如当年前苏联的模式,其结果必然造成资源破坏、经济停滞,这个判断现在已经应验了,亚洲虎真的病了。
四、损失惨重
这场来势迅猛的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和地区损失惨重。
从1997年7月起至1998年1月初的半年时间里,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都大幅贬值。1998年1月的最低点与1997年1月初比较,泰铢贬值56.2%,印尼盾贬值84.8%,菲律宾比索贬值43.4%,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48.3%,新加坡元贬值12.3%,新台币贬值19.8%,韩国韩元贬值49%。股票指数也大幅下跌。新加坡股市下跌47.9%,马来西亚吉隆坡股市下跌56.4%,印尼雅加达股市下跌56.1%,泰国曼谷股市下跌40.7%,菲律宾马尼拉股市下跌48.5%。这些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上述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购买力和股票资产,在半年的时间里损失了将近一半或一半以上。各国和地区千预市场的外汇损失至少都是几十亿美元。汇率下跌、股市动荡所造成资产损失难以确切估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指出,这场金融危机至少给东南亚地区造成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恐怕这还是相当保守的。据有关方面估计,国际投机商通过狙击港币在股市上大获其利,使香港社会资产损失达数千亿港币,据说一个投机商就获利35亿港币。据最乐观的估计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要3~5年;泰国舆论认为,泰国经济可能因此倒退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