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式智慧教学的“3E”模式探究

2021-09-13刘婷罗彬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案例知识点资源

刘婷 罗彬

摘 要:追求效果好、效率高、效益佳的智慧教学一直作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疫情大考面前,据此文章提出依托中国大学 MOOC、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采取课下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开放资源与自建资源相结合、教师引导启发式讲授和学生自主体验式学习相结合、小组考核与个体考核相结合的思路。文章介绍了“课前自学—课前测验—案例互动—要点讲解—合作讨论—迁移测试—归纳总结—巩固拓展”8个环节的课程教学全过程实践,探索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实质等效”“交互融合”。

关键词:智慧教学:两依托;四结合;八环节;3E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无法按照原有方式开展教与学的活动[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强调的是线下课堂,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讲授知识,存在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体验度不高、丧失学习兴趣等问题。

1.1 教学效率低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脱离学生对真实生活的体验,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浮于表面,无法身体力行,融会贯通。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考试结果,忽略了学生自我个性以及拓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致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空洞化、孤立化。

1.2 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单纯机械地依据老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无法全员参与教学互动,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是被动跟随,缺乏自主学习的体验感。

1.3 学生获得感不强

获得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参与和体验的产物,是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视、耳之所闻、心之所思”的过程[2]。受惯有思维的影响,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创造、探索的能力。学生重知识积累、轻方法,重记忆、轻应用,重接受、轻实践,最终导致“教”与“学”相脱节。

1.4 学习真实情况难以掌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围绕“学生课程成绩管理”展开。但学生实际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度较低,难以灵活运用。学生对部分知识点也是一知半解,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落地到实践中。

1.5 考核方式落后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期末成绩构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成果检验的新要求,对过程性评价有所忽视。

综上可得,如何有效融通线上线下教学,打造高质量、高效率、高互动的课堂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以高质量在线教学应对高校疫情防控大考,已成为高校教师的新课题、新使命、新任务。

2 混合式教学的思路

长期以来,追求效果好、效率高、效益佳的教学一直作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目标。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M.戴维·梅瑞尔在其著作《首要教学原理》中提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应该是效果好(effective)、效率高(efficient)、参与度大(engaging)的学习(简称“3E”课堂)。随着我國本科教育“双万计划”的有序推进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蓬勃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实践。混合式教学是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3]。基于网络公开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是一种主要形          式[4]。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资源积累的经验之上,大力发挥MOOC教学资源优势,形成“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过程的全闭环。在具体平台支撑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的精准评价提供过程性数据,为教学反思、教学研究积累丰富的资料。

借鉴其他院校课程在翻转课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经验,教师可以采用两依托、四结合、八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思路。

2.1  两依托

一是指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资源,包括开放课程资源和自建课程资源,实现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载体平台的有效利用。二是指依托“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灵活的课前学习和快捷的课上测验,创新师生互动方式,完善作业题型,呈现全景数据驱动的教学体验,真正实现“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的教学新模式。

2.2 四结合

2.2.1 课下学习与课上学习相结合

课前借助在线学习资源,教师通过动画、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将课程知识点高度浓缩,将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课前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展现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教师通过在线平台的数据推送,实时了解学生的预习进度和完成情况,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够在课内外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主动提高个人自主反思的能力,打破课上课下学习的壁垒和孤岛。

2.2.2 开放资源和自建资源相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等在线开放资源和学校课程团队自建资源,提供资源推送区、小组讨论区、论坛答疑区、习题测验区等资源模块,并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实现课程资源的不断更新迭代和优化,让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充实、有吸引力和新鲜感,让平台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2.2.3 教师引导启发式讲授和学生自主体验式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5]。教师要重视精讲,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筛选出来,结合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精讲,并结合导入案例、课堂讨论、分组作业等课程设计,实现课堂的翻转,采用“自评+他评+互评”评价方式作为课堂多维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真正做到以学生“学”和“学会”为目标。

2.2.4 小组考核与个体考核相结合

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时,教师采取小组考核和个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个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进行培养和锻炼。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会为目的”的基本原则,不能简单地用某一标准对学习成果“一刀切”,有针对性地进行“靶向治疗”。

2.3 八环节

教师采取“课前自学—课前测验—案例互动—要点讲解—合作讨论—迁移测试—归纳总结—巩固拓展”8个环节的全过程课程教学实践。

3 实施过程

3.1 课前自学

依托在线课程资源,学生将课程短视频、课件、讨论区留言等与课本集合,进行课前知识点的学习。

3.2 课前测验

通过雨课堂,教师课前提前发布测验试题。此环节积累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教师既可以对不积极预习的学生予以督促,也可以通过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使不同学生的课前知识储备大致落在同一个区间,为顺利开展课程教学做好准备,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

3.3 案例互动

教师注重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传授—案例印证—结论”的案例教学模式,将案例前置,综合运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进行课件演示、角色模拟展示、案例视频呈现、案例文本网络发布、案例启发思考。

3.4 要点讲解

在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对课程重难点进行讲解剖析,要重视课堂互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新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如根据知识点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社会热点来设置相关的案例,同时配合使用雨课堂平台的红包、弹幕等功能,为课堂增加灵动的色彩。

3.5 合作讨论

教师将课堂合作互动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部分,加大形成性评价在课程总成绩的占比。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参与讨论完成情况和课堂合作表现做好学情分析,并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

3.6 迁移测试

教师在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及案例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主客观题进行教学成果和学习效果的双向多维检验。教师选用“归零+迭代”的迁移测试模式,借助小组PK、雨课堂投稿、批改等方式,重点围绕经典习题及当下社会热点进行题目的设计与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监测反馈。教师据此不断完善题目及知识点的归纳,反哺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3.7 归纳总结

依托迁移测试,形成学生动态学习画像,教师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总结归纳,教师通过对知识的梳理以引导学生由获取、识记现成信息的“浅层学习”进入“深层学习”,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展开探究和创新。

3.8 巩固拓展

3.8.1 通过课后习题、章节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习题和章节测验可以结合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采用多种形式,实现“知识众筹”,如跟随社会热点等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课程前沿焦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8.2 重視知识拓展

教师分享知识点的最新的文献成果,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教师通过阅读学术文献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为后续毕业论文选题写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两依托、四结合、八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线上线下教学,构建师生同构共生的课堂生态,形成有对话、有讨论、有获得、有质量且生动的课堂,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4 效果评估

4.1 参与式学习,获得感多

混合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闭环的参与式学习,强调学生动起来、忙起来、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2 渐进式实践,体验度高

采用小组合作与个人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有实践和延伸。教师课前动手搜集、整理、思考课程相关知识,课中结合知识点及案例进行实践验证,采用“剥洋葱”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边学边做,以做促学,举一反三,学做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度。

4.3 狩猎式创新,拓展性强

通过小组实践、参加竞赛等情景方式,学生在对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运用中,产生创新动机,营造创新氛围,使知识情境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不断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

5 结语

高校疫情大考面前,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着“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直面的必答题。

[参考文献]

[1]葛玉敏,于歆杰.疫情下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实质等效”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20(10):124-126.

[2]马友乐.学生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导向[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34-38.

[3]郑静.国内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44-48.

[4]王春晖,刘志国,俞宗佐,等.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C语言程序设计公共课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7):144-146.

[5]区展玲.提升线上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J].公关世界,2020(20):55-56.

(编辑 王永超)

猜你喜欢

案例知识点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资源回收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