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

2021-09-13张亚飞张战

出版广角 2021年15期
关键词:舆情县域舆论

张亚飞?张战

【关  键  词】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生态

【作者单位】张亚飞,河北师范大学;张战,河北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5.019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内在要求,而县级融媒体建设可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要探讨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价值与实现路径,首先要探寻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和现实动因

我国县级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阶段为1949—1978年,县级媒体致力于正面宣传无产阶级专政。20世纪50年代,县报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大量兴办,各市县政府开始设置收音员抄收中央、地方电台的新闻和相关节目信息,再通过黑板报等形式向大众宣传。20世纪70年代,小喇叭在全国范围内进村入户。此时的基层媒体发挥了耳目喉舌的作用,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阶段为1978—1992年,县级媒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0世纪80年代国家确定了“四级办台”的广电体制,县级广播电台得到发展,县报也迎来了繁荣期,县级媒体的报道集中于经济、科技领域,既满足了人民日常的信息需求,也推动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阶段为1992—2012年,此阶段新闻媒体侧重于反映民众诉求,服务公共利益。我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其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县级媒体乘着科技变革的东风迅速发展,县报数量随之减少。第四阶段为2012年至今,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传媒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实践场域。2012年,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媒体融合进程。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1]。这为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着强大的现实动因。第一,这是县域民众自身参与诉求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舆论引导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县级融媒体能够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效果最大化,搭建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第二,这是县级媒体在技术变革之下的突围手段。县域自媒体为县级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县级融媒体中心抓住5G时代发展机遇搭建基层治理平台,开展多方合作,实现自身突围。第三,这是基层政府执政的应然选择。县级融媒体能够健全舆情治理机制,助力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价值

县级融媒体是基层社会网络中的“节点”,在县级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顺应国家社会治理的大方向下沉到基层,通过打造新闻舆论、构建政府监督、搭建地方服务平台,凝聚共识,落实工作,实现将基层风险消化在属地而不外溢。

1.打造新闻舆论阵地,凝聚基层社会发展共识

当前,驳杂的舆情为县级社会治理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大了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县级融媒体是新舆论生态环境下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能够通过强大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科学有效地解决舆情事件和政务问题,维护基层社会秩序良性运行。以四川省仁寿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该县构筑了“端、微、网、台”的媒体矩阵,并有效整合信息内容,使所有宣传内容在不同端口清晰呈现,形成符合地方特色的新闻舆论阵地。同时,根据用户提出的“有新闻没服务”反馈,仁寿县在客户端开设了政务民生服务内容,构建了政府服务全部上网、群众服务诉求与群众表达空间充分开放的服务格局,实现了“融媒一发声、全县齐呼应”的舆论引导效果。

2.构建政务监督平台,促进政府工作有效落实

新媒体环境下,县级融媒体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者、评价者、反馈者的角色功能,促进政府工作有效落实。 “技术赋权”为基层群众参与公共讨论和监督提供了巨大便利,而县级融媒体开展监督更接地气,更有实效,通过网络直播、在线互动等方式使政務更加透明[2]。比如,长兴传媒集团下属县级融媒体的《直接问政》栏目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市民代表、特约评论员和被问政部门负责人在节目录制现场进行面对面问政,使政府部门精准了解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后续节目持续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较好地发挥了县级融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3.搭建地方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供给定向提供

县级融媒体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搭建地方服务平台,解决群众尚未被满足的诉求,实现服务供给的定向提供。即找准当地群众的痛点和需求,针对痛点形成有效服务,实现县级融媒体绩效的显著增长,进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仁寿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妇联、总工会等单位举办“凝心聚力抗病毒 阖家欢乐 宅家秀”的活动,号召市民在家中答题领红包、参与照片和视频征集,既安抚了市民情绪,又使得防疫“硬”政策“软”落地,是实现服务供给定向提供的优秀范例。

三、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县级融媒体平台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地感知、识别、响应与反馈各类公共问题和公共需求,呈现多元化、数字化和共享化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基层群众的价值认同,为社会维稳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三个特点。

第一,多方合作的多元化治理特点。一方面,与不同媒介的合作。当前,我国大部分县级融媒体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台、网站、微博、微信等的内容资源合作,形成了“报、网、端、微”的融媒体矩阵,迎合了不同受众接受信息的不同媒介习惯,保障信息全覆盖。另一方面,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部分县级融媒体寻找市场化经营道路,与社会企业合作以更好地实现县级融媒体“新闻+政务+服务”的功能。如邳州积极探索破解媒体融合发展困境,以广电为主导、以多方合作为手段开展县级媒体融合的创新实践,实施“融媒+政务+服务+产业”战略,以“政企云”和“项目制”为抓手寻找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自我“造血”和“输血”的良性循环。

第二,统一端口服务的数字化治理特点。当前,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考虑到基层群众文化水平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建立了公共服务类政务一站式、集成式平台,使得基层群众能利用这些平台解决自身问题。这种统一端口服务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既拓展了基层群众向上反映问题的渠道,也提升了基层政府的公信力[3]。

第三,多方主体参与治理的共享化治理特点。县级融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中介和平台作用,为地方政府、企业和基层群众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多方主体能够在此平台进行表达、反馈、合作,从而共同实施社会治理,共享治理成果。

县级融媒体在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传播、连接和组织作用,但同时由于舆论引导和舆情治理机制还不健全、深耕本土特色不充分、数字化建设待加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价值的实现,因此亟须补足短板,锻造长板。

四、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托底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应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1.健全舆论引导和舆情治理机制,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互联网对下沉市场的不断开拓,县乡用户特别是小镇青年在社交平台的活跃指数持续攀高,他们在许多公共事件中利用多媒体平台实现了自我赋权,与政府、媒体、企业等主体展开了平等对话和交流[4]。为此,县级融媒体要坚守自身舆论引导和舆情治理的责任,守护好网络疆域的自由和秩序,引领主流价值观,将自身媒介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际效能。

第一,要健全舆情日常管理机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设置舆情监测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形成有效联动,对重要网站、新媒体应用以及论坛等平台进行重点监测,做好舆情分析和研判,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提前做好部署,形成应对预案,争取尽早引导舆情走向,提高舆情处置的速度和力度。县级融媒体要利用纵向到县、横向到政府部门的全天候、立体式舆情监控体系,将不当谣言扼杀在摇篮里,保证县域意识形态安全。

第二,健全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其一,基层党委要成立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為舆情管理常设机构,保证舆情事件发生之际有统一领导指挥,各部门能共享信息、相互配合。其二,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健全信息发布机制,做到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场,并善用网络意见,进行正向舆论引导。

第三,健全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当基层群众聚焦于舆情事件时,县级融媒体要配合政府部门抓住舆情治理的契机,通过舆论引导和实体处置实现舆情的线下末端治理,进而真正化解矛盾[5]。

2.结合县域特色讲好本地故事,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县级融媒体不但要讲好国家故事,还应贴近群众,讲好地方小事,发出地方声音,推动地方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县级融媒体应嵌入地方特色,坚持内容为王,做优做精本地宣传作品,打造专属的县级融媒体产品。县级融媒体承担着反映基层民情民意、维持地方和谐安定、推动地方文化“走出去”的重任,需立足地方实际,打造接地气的宣传精品,保证内容品质,从而增强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在疫情防控期间,相对于城市,县域由于紧密的人际关系导致防控工作难推行,许多县级融媒体由此制作契合本地实际的宣传作品,以更接地气的内容和形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例如如皋市融媒体中心针对部分老年人不愿意戴口罩的情况策划了一段快板,并邀请如皋本土方言栏目《老杨茶馆》主持人杨树坤担任倡议人,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加之倡议人的积极带动作用,使得宣传效果大幅提升。

3.持续推进数字赋能平台建设,实现精准治理纵深发展

媒体技术向来与数字技术互联互通,县级融媒体需紧随技术变更的潮流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以开启县级融媒体发展新篇章。

第一,数字化赋能策采编发机制。县级融媒体应紧随新基建的建设步伐健全自身的策采编发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中央厨房式智能采编系统,实现“线索汇聚、选题策划、记者采访、编辑制作、分级审核、多元传播”的县级融媒体运作矩阵。这种模式,即单个窗口“进原料加工”,各媒体资源根据自身需要“加辅料制作新闻美味佳肴”,从而最大限度节省策采编发成本,同时提升媒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新闻传播效果。

第二,数字化赋能基层精准治理。数据既是提供服务的基础也是优化服务的关键,只有精准对接基层所需所盼,才能集中发力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问题,体现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大数据技术依托强大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能力,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县级融媒体应嵌入大数据技术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以便挖掘和分析数据,掌握舆情态势,围绕群众的关切点精准施策。

4.注重基层情感治理,打造健康文化生态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应尊重县域在长久历史进程中积淀的公序良俗,扎根于县域独有的文化资源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柔性治理[6]。一方面,振兴本地传统文化,促进基层社会认同。我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县域都有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乡愁,县级融媒体应深入本地文化传统,以生动活泼接地气的形式宣传推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如包含方言的文化短视频等,唤起人民群众的乡愁和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发挥好县域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同时,县级融媒体应注重挖掘乡村德育教育资源,在利用自身媒介优势宣传尊老爱幼、忠义仁厚、勤俭持家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还应结合新时代发展的实际突出诚信友善、公平正义、知恩感恩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本地文明程度,不断激发基层自治的活力。另一方面,创新文化活动营造“在场感”,实现同频共享。县级融媒体应基于县域地方特色打造凝聚县域情感的“媒介事件”,以此来塑造集体记忆,引发县域群众的情感共鸣,实现基层情感治理。

“郡县治,天下安”,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中,县级融媒体如同社会有机体的末梢神经,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舆论监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以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健全机制、凸显县域特色、推进数字建设、加强情感治理实现深层次的坚守与变革,进而打造新的基层治理生态,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诚,朱天. 县级融媒体中心嵌入社会治理路径与成效:创造公共价值与矛盾就地化解[J]. 中国出版,2020(22):27-31.

[2]胡敏. 坚守舆论阵地 推动基层治理[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11-03.

[3]罗昕,蔡雨婷. 县级融媒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构建[J]. 新闻与写作,2020(3):48-55.

[4]郑亮,冯旭宏. 县级融媒体与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以新疆库车为例[J]. 中国出版,2020(16):22-27.

[5]张诚,朱天. 县级融媒体中心嵌入社会治理路径与成效:创造公共价值与矛盾就地化解[J]. 中国出版,2020(22):27-31.

[6]许静,雷跃捷. 县级融媒体多元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J]. 中国编辑,2021(4):63-67.

猜你喜欢

舆情县域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舆情
舆情
舆情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