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1-09-13董存良王亚丽
董存良 王亚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十四五”期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部署了四项工作任务,即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央的以上决策为我国在“十四五”以及之后较长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遵循。
1 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只有农业生产的高标准才有农产品的高质量,也才有农业的高效益和竞争力。通过近几年各地农业发展的实践看,从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不高甚至安全不过关等问题。农业的标准化建设必须是农业生产的全领域全环节的标准化,要建立农田、土壤、耕种、施肥、浇灌、收获、储存、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行业标准,才能使农业生产有规可依,只有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操作才能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在畜禽生产加工方面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的力度,畜禽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趋势已经基本形成,但在粮食生产方面还比较欠缺。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为土地相对集中经营创造了条件,也为实现粮食生产的标准化提供了前提,因为只有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有实力的经营主体才有利于标准化的推行。在土地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通过加大投入对土地进行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智慧化、现代化,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昌邑市青阜农业公社通过流转和托管等方式整合12个村2200余户农民的土地资源6.8万亩,把这些土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利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深耕、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烘干,利用喷灌、滴灌等设施,并通过智慧平台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浇灌等现代化、智慧化手段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经营,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2020年小麦亩产1000斤,玉米亩产1500斤,大豆亩产450斤,年生产小麦6600吨、玉米7260吨、大豆2250吨,成为潍坊最大的粮食规模生产经营主体。
2 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改革开放之初,通过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活力。当前虽然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靠改革。通过改革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地、钱、人等问题。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农地农用,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基本原则,修订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实施办法,为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发展把好关定好向,进一步搞活土地承包经营权、适时适度放开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二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权能的有效模式,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把农村这些沉睡的资产激活,发挥好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三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缺钱的问题。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公共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把农业补贴用在刀刃上,用在真正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把农业补贴重点向粮食生产的大户倾斜,保证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探索推进“政银保担”合作机制,财政资金要做好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担保、保险等的贴息和补助。加强金融组织支持农业农村的力度,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开阔农业农村的融资渠道,要赋予主要农业资源的抵押担保权能,畅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基础设施等抵押贷款的渠道。让更多的资金流入农业农村,使农业农村发展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积极推进粮食成本保险和农业大灾保险,探索“保险+期货”形式,给农业生产上好双保险,保护好农业生产者的基本利益。要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促进对这些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和发展。四要畅通工商资本下乡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不仅能够带来资金还会带来人才,工商资本下乡可以对乡村振兴注入资金和人才的双重支持,但它们也有着追求利润的天性,要用好政策工具让工商资本发挥好助力乡村振兴的正向作用,又要制约它无序扩张对农业农村的伤害。
3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建设的短板
習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在道路、住房、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等方面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提挡升级,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还要继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解决后期维护的资金、人工等问题,保持环境持续卫生整洁,村容村貌不断提升。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向城镇流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人口持续减少,要优化节约土地、资金等资源,就应该对乡村建设布局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让农民向城镇适度集中。可用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股份等权利置换他们在城镇的住房和社保,确保他们生活无忧,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过上城市生活。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继续贯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办法,用制度来压实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责任,促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划乡村振兴工作上。要继承扶贫攻坚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将优秀干部充实农业农村工作一线,把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干部的大舞台。要打破身份界限,逐步扩大从农业农村基层工作人员中选拔领导干部和考取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比例,让人们看到农业农村一线是有前途的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在谋划决策时要将农业农村工作放在优先位置来考虑,将资源、政策、干部向农业农村倾斜,全力促进乡村振兴,如期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