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式教学法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3王琴
王琴
诊断式教学法是对医学中的“诊断学”的化用,这一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综合诊断与分析,并结合诊断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这一方法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需求,并在不同的环节科学地运用诊断式教学法,以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
一、诊断初中写作学情,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一直是让学生头疼不已的内容,它不同于知识、概念的理解,需要长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支持。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在写作方面没有形成积累素材的习惯,素材不足、技巧匮乏,使其很难在写作中流畅地表达。因此,需要利用诊断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正,以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利用此法,教师需要对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了解当前学生在作文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一方面,从课堂的教学中诊断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如若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教师需要采取创设情境、案例引导、联系生活等方法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从写作习惯养成的角度进行诊断,通过学生阅读量的多少、写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好坏,及课堂问题作答是否积极等,分析学生当前写作素材积累的状况。由此,加强日常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懂得在课堂学习和阅读中要主动积累素材,以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怎样选材”,教师可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判断学生对素材选择的看法。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素材并没有特别分类,没有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那么教师要介绍素材积累的案例,从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运用正确的方法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围绕写作中心选择素材,让写作具有明确的方向。
二、诊断写作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针对性强化
写作思路的有效确立和写作方法的正确应用关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如若在写作中具备完整、系统的写作思路,学生更容易应对难易程度不同的写作要求。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对写作思路的和对写作方法的应用,教师需要运用诊断式教学法去判断学生写作思路的确立,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诊断,即在课堂中引出写作主题,让学生就构思发表個人的想法,教师结合学生的构思给予指导,使学生明确个人写作思路的不足,根据教师的启发改正;其次是通过写话活动来诊断,针对学生写话中思路混乱、中心思想不明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快速整理作文架构,使自己的作文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发现生活中的趣事,你会如何记录?然后要求学生就问题进行阐述,从而诊断出学生在记事方面的不足。很多学生的记事内容随意、混乱,不能完整、具体地写出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么教师在诊断后应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内容写具体、写清楚、写完整。
三、诊断作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的诊断极为重要,它关乎着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能否提高。对此,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并实施诊断式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需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诊断活动,并制定诊断目标和标准,让学生学习诊断作文和修改作文的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我诊断,即每次完成写作后,有意识地就语言表达、写作手法以及行文架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主动修改,实现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
例如教学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学习描写景物”时,教师需要以某一篇文章为例,组织学生诊断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审美能力。然后将这一诊断方法迁移转化,让学生在完成景物描写后展开诊断评价,明确自己的景物描写内容是否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是否能够让景物鲜活起来,通过此种修改方式促使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应用诊断式教学法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写作中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诊断性解决方案,提升写作教学效率。学生在写作中一般要经历写前积累、写中构思、写后修改这些环节,那么诊断式教学就要应用于关键环节,教师需分析判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激活学生写作思维,指导学生主动诊断和修改自己的作文,不断提高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