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施肥技术示范项目总结
2021-09-13康跃
康跃
摘要:通过变量施肥插秧机和常规侧深施肥插秧机对比分析其对水稻生育期、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示范结果表明:变量施肥技术可使秧苗返青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较对照提前1d,两个试验点平均理论增产13.2kg/667m2,平均实收增产10.1kg/667m2,同时提高了作业效率20%左右,可节省人工投入成本,并实现精准施肥,两处试验点平均节约肥料用量3.45kg,中化侧深施肥专用肥3.34元/kg,可节约肥料成本11.5元/667m2,具有一定节本增效潜力。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秧苗素质;产量
由于同一格田内土壤肥力不同以及施肥不均等原因,导致水稻长势高低存在差距,变量施肥技术可有效解决施肥过剩导致水稻对养分过度吸收,造成倒伏、降低品质、收割效率降低;另外,肥料的浪费以及流向河川,造成水质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项目充分利用变量施肥的技术优势,考察变量施肥技术精确检测、精准施肥的实用性以及节肥量多少,进一步探索该项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落实在三处,科技园区2266.67m2,种植品种绥粳18;第二管理区30#地,示范户王春香,示范面积20hm2;第五管理区10#地,示范户赵春丽,示范面积13.33hm2,种植品种均为龙粳31,土壤特性:pH6.1~6.5、有机质33.6~35.3g/kg、碱解氮105~181mg/kg、有效磷25.5~43.2mg/kg、速效钾126~165mg/kg,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
1.2 试验设计
科技园区设置变量施肥处理和常规侧深施肥对照;第五管理区设置变量施肥处理、宽窄行侧深施肥处理、常规侧深施肥对照;采取小区试验和大区对比法,处理和对照设置在同一田块内,不设重复,处理和对照均使用同一栋大棚秧苗,处理采用变量施肥插秧机进行插秧,施用中化侧深施肥专用肥,其它同常规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分析
气象统计可见,2019年4月份平均气温7.0℃,比历年平均气温高1.9℃,降雨量较历年少32.8mm,日照时数较历年增加93.7h,有利的天气条件为旱育壮苗提供了保障;5月份平均气温13.9℃,比历年平均气温高1℃,但上旬温度偏低,降雨量偏大,较历年增加108.9mm,日照时数较历年增加17.5h,雨大为春季泡田整地提供了有利条件,上旬的低温天气使水稻返青期较历年晚1~2d左右;6月份平均气温为16.5℃,较历年平均气温低2℃,降雨量较历年增加72.4mm,主要集中在下旬,日照时数较历年增加5.3h,6月份的低温和大量降雨对水稻的生长分蘖及后期水稻灌浆产生了一定影响,水稻叶片生长较历年要晚1d左右。7月份平均气温为22.1℃,较历年平均气温高0.4℃,降雨量较历年增加53.5mm,日照时数较历年增加33.2h,7月份降雨集中在中下旬,长期的降雨和寡照使水稻生长缓慢,齐穗期较历年延缓5~8d左右。8月份平均气温为19.7℃,较历年平均气温低0.5℃,降雨量较历年增加161.8mm,日照时数较历年减少40.5h,8月份的低温、寡照、多雨天气导致水稻扬花灌浆受到影响。9月份平均气温为15.4℃,较历年平均气温高1.5℃,降雨量较历年减少5.7mm,日照时数较历年增加63.4h,9月份降雨少、日照足,可促进水稻成熟,对7、8月份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
2.3 本田数据调查
两处试验点的变量施肥处理的保苗率均高于宽窄行和常规侧深施肥处理,通过田间观察发现,变量施肥处理的缺苗现象确实很少,科技园区变量施肥处理的叶龄较常规侧深施肥高0.2叶,株高高0.4cm,根条数多1.3条,每穴茎数少0.3株,整体来看,变量施肥处理具有一定优势,但差异不明显。五区变量施肥处理的叶龄较宽窄行侧深施肥高0.2叶,株高高1.5cm,根条数多0.7条,每穴茎数多0.3株,宽窄行侧深施肥由于插秧过程中植伤相对严重,导致各项指标均低于变量施肥处理;变量施肥处理较常规侧深施肥高0.1叶,株高矮0.1cm,根条数多1.1条,每穴茎数少0.6株,可见,变量施肥处理除每穴茎数较对照略低以外,其它各項指标均优于对照。
3 结论与讨论
(1)变量施肥插秧机采用第六代插植机构,插秧时的一致性、均匀性、准确性均得到改进,并且,平地磙直径较常规插秧机大,使转弯泥脚平整,可以减少秧苗植伤率,提高秧苗直立性及群体素质,使秧苗返青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较对照提前1d。
(2)变量施肥插秧机通过电极板测量土壤电阻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测自动调整施肥深度,最终实现精准施肥,两处试验点平均节约肥料用量3.45kg,中化侧深施肥专用肥3.34元/kg,可节约肥料成本11.5元/667m2。
(3)变量施肥插秧机功率为18kW,由于附属机构较多、质量较重,导致主离合器摩擦系数不够,出现陷车现象,存在明显不足,建议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成荃.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1992,20(2):97-102.
[2] 李林,沙国栋,陆准淮.灌浆结实期温光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1996,5(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