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问”出妙句来

2021-09-13张莹莹乙常青

课外语文·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秋霜清溪思妇

张莹莹 乙常青

诗仙李白常常运用设问或反问语式,“问”出名诗妙句,引人思索,撩人遐想。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知”不是真不知,这两句是激愤语、痛切语。诗人大半生中所受排挤压抑,壮志未酬,因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怎能不知?写此诗时已五十多岁,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的,似收而未收住,言有盡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清溪行》)

诗人以衬托的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沈约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水无疑是清的,然而和清溪相比,新安江哪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把酒问月》)

诗人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

此诗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纪叟而写的。诗句采用设问句式,故作痴语问道:“老师傅 !你已经去到漫漫长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还活在世上,你酿了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照此诗句含义,似乎纪叟原是专门为李白酿酒而活着,并且他酿的酒只有李白赏识。显然这是不合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诗人平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如今死生分离,是多么悲痛啊!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忆东山》)

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之处,诗人向往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诗人为了实现匡世济时之志才暂时应召而去,但如今在帝城淹留却毫无所成,又怎能对得起风物呢?所以这两句诗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向往,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诗人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是何等淡泊,何等明洁,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

诗人捕捉到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帏的一刹那的心理活动,表现她对未归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多情的思妇对春风发诘,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可以表达孤眠独宿的少妇对丈夫的思情。

李白善“问”,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秋霜清溪思妇
丽江清溪水库
春 思
长相思·一重山
转 变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 思妇诗”比较研究
秋浦歌·其十五
《清溪雅集》
踏青随笔(新韵)
从言语层面浅析诗歌郑愁予《错误》的美
碧玉清溪织彩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