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微婉约,含蓄蕴藉

2021-09-13马校卫孙俊强

课外语文·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悲秋怀古洞庭

马校卫 孙俊强

楚江怀古(其一)

马 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 仰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这一首诗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首联是说,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这种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象,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此时此地,诗人听见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看见的是江上漂流的木兰舟。“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九章·涉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见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颔联是说,猿猴在洞庭湖畔的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颈联是说,黄昏殆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辽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蒼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这一联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还是清微婉约的。

同是用五律写明月,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李白的“梦绕城边月,心飞故国楼”(《太原早秋》),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旅夜书怀》),都是所谓“高华雄厚”之作。而马戴此联的风韵有显著的不同,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恰恰反衬出诗人远谪他乡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零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已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万千了。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他以“清微婉约”四字标榜此诗的艺术风格,确实独具一格。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尾联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全诗风格清微婉约,感情细腻低回。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进。”马戴的这首《楚江怀古》,可以说是晚唐诗歌园地中一支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猜你喜欢

悲秋怀古洞庭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洞庭谣
清晏园怀古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上都怀古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翠云廊怀古
悲秋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