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扬先抑,跌宕起伏

2021-09-13刘腾辉

课外语文·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冯谖孟尝君阿长

刘腾辉

【技法指津】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即为了肯定某人、某事、某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去贬低去否定,再用褒扬的态度,去赞美去肯定。

古人做文章讲究“蓄势”,说的也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动不动发牢骚、抱怨待遇不好。“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后,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使“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作者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战略眼光。

那么,我们要在写作中用好欲扬先抑手法,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贬抑处落笔,极力渲染负面形象

茅盾先生写《白杨礼赞》,开篇先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花大量笔墨渲染黄土高原的“单调”,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朱自清先生写《背影》,先写父亲的“迂”“颓唐”等,对人物进行贬抑;鲁迅先生写《阿长与〈山海经〉》,先是列举了阿长的种种令人讨厌之处——饶舌、多事、睡相霸道、有着烦琐的规矩等。上面几篇作品,全部是反向入笔,先写出人物不讨人喜欢的方面。

二、笔锋突转,给人恍然大悟的快感

“抑”不是目的,它是在为“扬”蓄势。《白杨礼赞》中,突然看到挺拔的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是“扬”。后文以大量篇幅盛赞白杨,和前文的“抑”形成情感上的变化和起伏。《背影》一文,当时的“我”和“回忆时的我”双重视角下,对父亲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后者眼中的父亲,是“扬”。作者遭遇了生活困顿和精神压抑后,才对父亲有了深深的理解和爱意。《阿长与〈山海经〉》中,后文着力表现“我”对长妈妈的敬意,比如她给“我”买到了绘图的《山海经》,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抑”是假,“扬”才是作者的真正用心。鲁迅先生以先抑后扬的手法,展现了对生命的养育者和社会底层的不幸者长妈妈深沉的爱。

林语堂在《曲线之美》一文中写道:“自然界好曲,如烟霞,如云锦,如透墙花枝,如大川回澜。”如果我们的文章平铺直叙,就会少了很多趣味。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能让情感流动起来,让情节波澜起伏,从而给读者阅读的快感和美感。同学们在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时,要注意抑扬前后要有对照性,比如前文写爷爷对自身很节俭,后文可用对他人大方来“扬”。此外,转变过程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不可生拉硬扯,給人矫揉造作之感。

猜你喜欢

冯谖孟尝君阿长
冯谖为孟尝君“买仁义”
高铁阿长过生日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读后
冯谖[xuān]: 欠条统统拿出来!
阿长买《山海经》
狡兔三窟
谭拾子调停政坛恩怨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
孟尝君识人用人高明之举
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