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引领党的百年征程

2021-09-13吴优

学理论·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才思想措施

吴优

摘 要:党和国家的发展归根结底靠人才,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回顾我们党发展的百年历程,人才是党和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党从成立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培养革命型人才、改革型人才等,这些人才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无不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大的历史时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到来后,我国积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多次技术革新和经济变革,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才的观念和政策,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些对在新时代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才;思想;历史时期;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8-0058-03

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各行各业都在从党的百年征程中寻找历史积淀,总结历史经验,对于人才的研究也紧随时代的步伐,百年大计人才为本,这是我们党艰苦奋斗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探究不同时期的人才政策和人才观的特点找到其发展规律,进而为当下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历史经验和历史论证,对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打造一只既具有历史经验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人才培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到1949年经历了30年的时间,我国社会性质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在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性质、任务、动力和前途等问题做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称作“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即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在此背景影响下,武装斗争思想贯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始终,培养什么样的军事人才,怎样培养军事人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才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对早期党员和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没有重点强调人才的军事素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对党员干部提出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提出了严格的政治原则[1]。

因此,中共早期人才中,绝大部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坚定,在革命的紧要关头能做到为革命坚持到底,视死如归。严格的政治性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人才的政治纯洁性,在人才培养与任用上坚持严格的政治标准和革命性。但党成立早期急需各类人才,党就在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中培养和任用组织骨干,主要选任群体是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和优秀学生。除此之外,共产党先后创办了工人业余学校、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等教育机构,目的是对工人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教育,提高工人阶级觉悟。但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等发动反革命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结合开辟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需要,在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组织工作、知识分子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和重用军事人才[2]。对此,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開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由此可见,到战争完结才进行经济建设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他同时强调:“在战争尚在紧张进行的情况下,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围绕它的,是服从它的。”如果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任务的前提和中心,忽略和脱离革命发展经济同样是不可取的错误做法。将经济建设作为一切任务的中心应当在完成国内革命后提上日程的任务和目标[3]。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特别重视军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1931年4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苏区宣传鼓动工作决议》,要求在各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党校,这些党校的教育内容分为军事训练、实际工作常识和政治经济常识[4]。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学校开展了各种军事训练,开展了急用先学、实用深学的针对性培训。学院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学习,对每次的战争都十分关注。此时,一些不良问题随之出现,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落实的差距一目了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迫切需要大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秀干部,1937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讲:“指导伟大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好的干部要有工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坚定的意志,高政治素质人才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凸显[5]。

马克思指出:“一定的教育是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6]以往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斗争都是以政治和经济为突破口,可见两者的重要性。教育为政治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也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中才能平稳运行的。当时的中国面临的问题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密切联系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工农运动状况,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任用。政治路线是方向,干部是能够按照预定方向前进的重要因素[7]。政治路线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选拔等各项工作的走向。中国共产党是在动荡中引领整个中国开展革命与斗争的伟大政党,没有德才兼备的领导就失去了前进方向,任何目标都不可能达成。毛泽东所说的“才”,指的是工作能力突出、军事能力优秀、组织能力突出的人,而“德”则要求要具备优秀的道德素养,认同和执行党的路线,坚决服从党的纪律,坚决与人民一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对人才需求和培养是针对中国革命的需要,即培养既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素养和坚定理想信念,又具备一定军事才干的人才。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人才培养

人才要与这一新阶段的需求相适应,就要有能力应付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人才开阔的世界眼光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产力落后,国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也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开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诸多的新变化。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体制建设稳步进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综合国力随着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快速提高,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逐步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成为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人才的政治素养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党的工作重点中增加了对党员和领导班子的培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放在首位,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改革开放人才要正确把握时代要求,突出抓好当代世界经济、科技、法律、军事等多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提高综合素质来应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形势,取得人才工作的主动权,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十分重视对改革人才的培养、发现和使用。为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扫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邓小平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要坚决打破传统框框条条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认識的误区。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邓小平对此做了系统阐述。他认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因此,对改革型人才的鼓励、培养和大胆任用成了改革初期党的人才工作的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党提出了改革型人才的五破五立,转变无过便是功的观念,培养干实事为民的政治觉悟。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干部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要有改天换地的气魄,要有创新实干的精神。改革型干部要有满腔的政治热情、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将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为己任的情怀意识。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眼界和胸襟要开阔。邓小平思想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涵盖了人才的战略地位、人才素质、人才培养、人才的选拔和作用、人才的管理等内容。伴随改革开放,首先恢复了1957年毛泽东制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接着又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标准。至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后,将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表述为“三个面向”人才观。后来我们将这种人才观明确为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从而明确了人才的层次性、广泛性、多样性需求。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社会主义国家充满向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充满责任心和参与感,有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勇气和品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接纳新思想,保持独立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总的来讲,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和国家注重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和国家发展实际的,既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又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一脉相承,其共同特点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为共有精神实质,不断突破教条主义、旧体制和原有束缚,以唯物辩证的实践观为其方法论,把兼具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工人农民等各个阶层人民争取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活动作为思想素材,强调人才思想将个人发展与民族繁荣、国家富强为一体二面的开阔视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对应着改造工农群众成为具有政治素养和军事素养的革命者。人才理论品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本,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各个时代背景去形成人才发展思想,使人才需求深深印上国情的烙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点是培养科技、教育、全面的管理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执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相适应,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内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激烈碰撞,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前所未有的。人文素养不够,思想底蕴不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党员要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处变不惊、总揽全局。党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增加忧患意识,才能创造出团结稳固的政治局面,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高政治素养就是把自己思想和认识从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改变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切从保持党的先进性高度出发。党的政治素养锻炼最终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上,党员要按照这一要求使用权力,将其作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始终是检验共产党和党员政治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水平既是领导干部内在素养之一,也是良好政治素养的思想基础。没有良好的理论功底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也就不可能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甚至在纷繁的世界中如无根之萍,随波逐流。政治素质是指社会成员对其所属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和自身的政治职责和使命的觉悟,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认识和政治活动的能力的综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人才的政治素养是引领人才行为和思想的重要因素,挑选人才应当有严格的政治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人才培养和选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准,整个社会都应当更新选人用人的新理念。通常我们所说的“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政治品德包含的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立场和态度为我们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人才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途径都是在自身政治品德素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政治品德是人才的灵魂,是人才成长和发展中最强有力、最持久的内在动力。

三、新时代人才培养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人才做出了精准定位,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指明了人才工作的推进方向。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人才”,而新人才需要具备符合时代发展的素养。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新需求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要形成规模性、创新性、责任感的人才队伍,就要在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上下功夫。我们有优秀的科技人才、企业人才、教育人才等,就要为他们提供发挥自身价值的环境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将我国建设成为新的创新型国家。随着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越发紧密,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以人才、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激烈竞争。创新已然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重要指标。因此,我们首要任务是确定人才资源开发在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地位,根据时代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培养属于这个时代的创新科技人才,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打造符合国情与全球化发展的创新人才队伍。

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对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是不变的原则。坚持党对人才的管理体现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包括规划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重大政策,因此党要坚决落实对人才的管理,而人才也要服从并配合党的管理,这是既保障人才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沟通增加,跨学科、跨行业发展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行业的交互、学科的融合對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就是对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时强调了人才意识的重要性,面对人才应当求贤若渴,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研究环境,发挥人才的价值和才能。这次会议在总体上为党在新时期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对于人才极度重视,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在强调人才德行的同时要使其服从党的管理,在行业和一线人员中强调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发挥复合型人才对各行各业的串联作用。把握好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人才的新需求,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参考文献:

[1]蔡志强,陈梦琳.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J].新视野,2020(1):5-13.

[2]吴志军.实证史学理念的巩固强化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进展(1983-1985)[J].中共党史研究,2020(1):85-112.

[3]沈学伍,王玉贵.党的人才观历史演进的特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7):69-116.

[4]李瑷.1949年以前中共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J].理论学刊,2012(12):28-37.

[5]宋斌,黄伟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提升的历史经验[J].2020,47(5):76-84.

[6]李平贵.论张闻天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3(5):113-118.

[7]汤家庆.瞿秋白对中央苏区文教建设的贡献[J].党史资料与研究,1985(5):35-41.

猜你喜欢

人才思想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