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1-09-13康睿

婚育与健康 2021年8期

康睿

【摘 要】目的:探讨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在不同时期脑动脉肿瘤破裂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2020年3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脑动脉瘤破裂例患者,其中在3天内实施介入治疗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3天后治疗的51例为对照组,观察术后6个月后患者的DSA检查结果、以及MBI和M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栓塞成功率较对照组高,MRI和MRS评分情况较好,所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差异(P<0.05)。结论:早期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确切,预后较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预后疗效

引言

基于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动脉局限性扩张并导致动脉血管发生局部异常凸起的病灶为颅内动脉瘤,也称脑动脉瘤。其一旦发生破裂会使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发颅内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等严重病症,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及时送医就诊可以提高生存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确切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介入栓塞被广泛的应用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中,但该方法在发病后的不同时间应用,预后效果不同。鉴于此,本研究回顾了2020年3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过程,特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0年3至12月期间随机选取来我院接受微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102例脑动脉瘤破裂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病例选取遵循以下原则:患者入院主诉头疼剧烈并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昏迷正传,部分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排除脑部肿瘤患者、无法表述躯体感受患者、先天性智力障碍患者。病灶部位分布:前交动脉29例、后交动脉24例、基底动脉26例、大脑中动脉16例,多发性脑动脉瘤破裂7例。按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37岁~68岁,平均年龄(52.3±5.4)岁;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36岁~72岁,平均年龄(53.6±5.1)岁,分组遵循了均衡性原则,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开展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CTA、DSA、CT检查,确定患者脑动脉瘤发生破裂。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的3d内给予实施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首先,经静脉通道为患者泵入适量尼莫地平,行气管插管操作,实施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行穿刺操作,采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椎动脉等部位进行检查,观察动脉瘤的生理特征及其周围组织环境,取汤氏位、旋转位、侧体位的最佳造影片。对照组患者于发病3以后给予采取微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操作步骤和术后干预等均与观察组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于最后一次复查时对患者行DSA检查。

1.3 观察指标

采用5级MBI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日程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其中生活能力与级别分值呈正向分布;采用6级MR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其中神经功能恢复与级别分成呈负相关。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术后复查DSA提示,评价治疗结果,其中动脉栓塞100%为完全栓塞;栓塞介于90%~100%为次全栓塞;栓塞<90%为不完全栓塞。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DSA检查结果

由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完全栓塞率较对照组高(86.27%>56.86%),次全塞率和不完全栓塞率较对照组低(11.76%<29.41%;1.96%<13.7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MBI、MRS评分情况

观察组MRI评分较高、MRS评分较低,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数据更具优势(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颅内动脉血管瘤破裂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病,极易引发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使其出现头痛欲裂、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该病复发率高,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患者的病死风险随之增加。目前,介入微弹簧圈栓塞逐步应用于颅内动脉血管瘤破裂的临床治疗中,事实证明,该疗法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早期介入治疗下,观察组患者的栓塞情况较对照组优,半年内患者的MBI、MRS评分良好,所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提示,早期介入微弹簧栓塞治疗有助于提高栓塞成功率,降低患者再次发生颅内动脉血管瘤破裂的几率,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具有确切意义,患者预后转归较好。

综上所述,对于颅内血管瘤发生破裂的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微弹簧栓塞治疗可提高患者预后,改善生存质量,因此,该治疗方式应该得到临床的重视并应用于更多的颅内血管瘤破裂患者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孟柯.50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9.

[2] 黃明火,熊学辉,魏小川,等.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4h内微弹簧圈栓塞干预的预后分析[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9,5(3):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