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与生活实践的观察研究

2021-09-13刘寒相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春游生活活动

刘寒相

一、前言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的教育特点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知识与生活脱节,只知死记知识而不会“活化”运用。语文与生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怎样还原“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次观察将主要针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明确生活语文的重要性,探究“实践语文”的可行性策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脱节现象及成因分析

【案例一】

语文课上,同学们被一道句式训练难住了。题目是这样的:仓库里的粮食堆得可真高啊!(改成比喻句)答案层出不穷,有写“仓库里的粮食堆得和大树一样高”,有写“仓库里的粮食堆得像楼房(宝塔)那么高”,还有不知从何下笔的。

分析:粮食、仓库都是远离学生日常生活的东西,平常日子接触不到,学生缺少具象感不足为奇。但我们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60%以上,本地原住民也并非不谙农事,学生对事物的陌生只能证明他们缺少生活实践的基础。稻麦收割的季节,只要有一次亲临现场的机会,就会发现那收割机囤积的粮食是锥形堆积的,自然联想到“山”的形状。由此可见,孩子们缺的不是现象的发现,而是发现现象的机会。

【案例二】

编写童话故事,班上递交上来一份习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写道:“鸡妈妈在窝里待了好几天,终于生下了几只小鸡。她给宝宝们喂了食后,就出门散了散步。她来到小河边,看见鸭弟弟正在水里游泳,便也跳下河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

分析:诚然,正常情况下我们都知道小鸡是卵生的,鸡也是不会游泳的,可是这个学生恰好没有储备这一块的知识,因为自己的臆想,判断出错而闹了笑话。如果给学生一次亲自观察实践的机会,那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将不会出现。

【案例三】

一节习作指导课的内容为: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看谁的理由最充分。第一次草稿上来,情况不尽如人意。有推荐去南京夫子庙游玩,有推荐去游乐园游玩,推荐的理由有说商品琳琅满目,可以买到很多东西的,有自顾自说玩耍经历的,内容没有明确的主题与针对性。

分析:学生为什么推荐不出一个可以集体春游的地方,这与我校打工子女偏多有无联系?反思后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这一份调查问卷中,我们统计得出这样的数据:这个春天外出游玩过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31%,没有出游的占总人数的69%;最近一次春游的时间,当年的占比为31%,去年的占比39%,前年的占比12%,记不清的占比18%。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对“春游”的记忆并不全面深刻。习作中,我们观察发现,孩子对“春游”的概念并不明确,什么是春游,是否一次逛街、一次旅游就叫作春游?很显然,我们的学生缺少亲身体验的经历,自然写不来好的推荐习作。

问题汇总诊断分析:以上3例个案折射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与生活脱节,与实践分离,必然学不好语文,用不好语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客观因素皆有。其一,作为学校过分重教学轻德育,学生在校6小时学书本知识,回家后依然埋首书山题海,与作业奋战。学校管理安全第一,德育实践性活动能减则减,管理者不敢承担由学生亲近自然、外出实践引发的安全责任。殊不知,这样的管理并不能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反而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其二,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家长们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生活。很多外来务工家庭家长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存成为他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春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其三,学生缺少赏玩的方法与策略,景不知何处,美不知何有。眼中所看无主题,无重点,无观感。很多孩子到景区不是“赏”而是只顾着买和吃,所以一到写文章留下印象最深的自然就只剩商品与吃食了。

三、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探讨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生活的深度不够,是勉强不来的。”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有哪些可行的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一)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活动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与现代社会学习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学校结合节日、主题日等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参观科技博物馆、参加植树活动、制作模型、家务劳动等,鼓励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再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学写活动方案、活动须知、活动倡议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也在生活中积累到学习语文的具体可感的材料。

(二)走进自然,激发学生思维

古人治学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世事洞明皆学问”,自然——包含着我们一切知识的起源,是智慧的始点,更是思维的出发点。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活动在大自然这个课堂中,“花有清香月有阴”“秋雨梧桐叶落时”,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智慧,深蕴哲理,富有灵性。崇尚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我们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语文才会更有灵性。学校和家庭应该多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多参加户外体验活动。

(三)加强引导,交给学生实践体悟的方法

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周游的途中对所碰到的事情及时与弟子们进行探讨,让弟子们自由发表意见,再深入分析,探讨解决方法,获取知识经验。这是教给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方法。亲近自然,赏花的形、色、味,观虫的静和动,辨风雨的起与止……这是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摩擦能产生静电,鸡蛋能浮于盐水,这是教给学生探究真理的方法。学生参与了生活实践,就好比走进了学习语文的校场;掌握了方法,就好比拥有了学习语文的武器,那么,一切语文的元素“激情”“灵感”“智慧”“情感”“哲理”等必将手到擒来。

“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观雪。”而此刻,秋意正浓,不如让孩子走出户外,尽情畅游。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练湖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春游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春游
春游曲(其一)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春游
我们来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