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深入解读文本的高效课堂创设

2021-09-13颜欣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意境内涵文本

颜欣

高效课堂是高质量教学的最终归宿,是指课堂教学目标或者教学效率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具体来讲,高效课堂是基于有效教学基础之上,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取得较高教学效果的课堂,其课堂效应对教育教学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语文教学,深入解读文本是顺利实施高效课堂的基础。

一、教师是深入解读文本的主体

1.语文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

语文教学本身是一门生活性和艺术性深度融合的课程教学,语文课堂本身也是充满生气和灵气的课堂。因此,语文教师的自由思想、人文精神和独立精神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他职业范围内所做的那些具体的教学工作,而应有一种开阔的文化视野,能够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精神并且自主地转化成语文教学实践。读书是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之路在于学习,要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眼界,进而滋养学生的心灵。我国著名作家林清玄说:让我们的心灵和心态比昨天更慈悲是读书的目的。“慈悲”在于心态的变化,更在于对生活的态度,美好生活向往下能孕育出教育灵动的心灵。语文教师需要将自己经常置身到书海的洗礼中去,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才会使自己的心灵越来越平静。平静思维下的长期读书会逐渐改变教师的思想与精神世界,会更好地将自己的精气神融合到语文教育教学中去。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有一种体会: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不断沉淀自己的心灵,明确自己的方向;只有在读书中,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

2.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语文素养

王崧舟老师曾说:文本信息就是你自己最美的倒影。教师必须具备浓郁的文化知识底蕴和扎实的专业水平,将高尚的师德贯穿到教育始终,全面推动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真正成为“语文的化身”,通过自我学习充实自己的汉语常识、文学基本理论等,精准地把握各种文体类型。语文教师面对一篇童话,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童话,针对童话这种文本信息载体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童话教学氛围。面对一篇诗歌或者一篇散文,应该把握其教学特色,明确教学方向。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应该采取不同的格调和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学方向,才能游刃有余。同时,语文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教学情境创设等融合起来,打造适性语文阅读理解课堂。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认识与把握教学规律,将教育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科研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争做智慧型教师。

二、文本是语文教学的载体

1.领悟文本的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在课堂中需要教给学生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成功的语文教师和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坚持以文本信息内涵与核心价值为导向,深度挖掘文本信息的内涵,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一般来讲,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理念,都不是立足于文本信息表象,而是埋在文本信息深处。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挖掘隐藏在文字中的力量,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也是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和真正理解文本内涵的真谛所在。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文本信息最基本的特征,引导学生去感知、领会其价值与内涵,把握文本信息情感价值归属。在阅读具体文本信息的时候,语文教师必须深刻地考虑到文本信息、文体所决定的基本内容和表达特色,时刻点击文本的本质。同时,语文教学必须突出阅读的整体理念和意识,深层次地把握文本的内容,结合文本信息整体需求,全面客观地理解和感悟文本内涵,推动学生自我阅读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自我养成层面明确语文阅读的重要意义。

2.品读文本的意境

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曹正文说:“文章可读易,文章耐读难。”原因何在?这恐怕与文章的意境有关。所谓文章的意境,便是有意与有境。意者,作者的立意所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密切关联。立意是否深刻决定了文本信息格局把握情况。境者,作者的视野所在,和作者的文学素养息息相关。意与境,共同构成了文本信息表面描述到情感深化之路,写来有层次,有远近,有内涵。如贾平凹写石头,写得简练,写得平实,如石匠精雕细琢,在刻意求工之中,又浑然天成。此为文章之意境也。又如魏明伦写人,妙语如珠,辞藻优美,如烧一桌川菜,带点正宗的辣味,让人配上陈年老酒,吃出一身汗来。这又是一种文章的意境。邓云乡先生写北京民俗,写得古朴,写得书卷气十足,如看一幢经历风雨侵蚀的旧宅,如听一个古老而有新意的故事,让人回味再三。柯灵先生的人生散文,写得精致,洗练,从容,文字中时有排比、对仗、叠句等,但气度又显得舒展而自然,这便是好文章的妙處所在。想来作者在执笔时一定讲究意境的提炼,作文之真功夫也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并体会文本的意境。

三、学生是感悟文本的主体

1.尊重学生感受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色和独特体验,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催生课堂活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解读文本信息的时候,必须在把握文本信息情感的基础上融合学生的感受。学生是语文阅读的主体,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将一些现成的分析和理论结果灌输给学生,将一些相对既定的或者传统的问题塞给学生,让学生在被动学习中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有体验感,当然更没法去深度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赋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要充分将学生心理需求与文本作者对话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确定的“阅读教学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的目标。

2.留存自主空间

阅读学习并不是一个全盘接受的过程,而是读者在文本信息阅读中的再次创作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信息交流对话的过程。每个读者都会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包括各不相同的阅读重点、阅读程序和阅读方法来阅读文本,这就构成了解读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已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生成的文本的意义应该随着时空、读者的不同,意义也有差异。鼓励学生自我感悟,承认学生的原始感受,是允许他们进行再创造。

作者简介: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意境内涵文本
活出精致内涵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挖掘习题的内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