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09-13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一大批先进的科研成果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得以推广应用,切实提升了玉米的种植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需坚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指导,引导广大种植户转变传统的玉米生产模式,注重保护好生产环境,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降低各种病虫害发生概率。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一直沿用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新技術的应用程度较差。由于种植模式不合理、管理不科学,使得玉米田间病虫害发生率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某些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甚至会威胁到整个玉米产业的安全。对此,推广科学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十分重要。
1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玉米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严寒、耐干旱,在不同环境下均能够正常生长发育,是一种高产稳产的粮食型作物。玉米在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工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加大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升玉米产量有很大帮助。
1.1科学选种
玉米的适应能力较强,但要想达到高产、稳产,品种的选择十分关键,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在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选择通过国家审定且经过本省认定的合法品种,或经过外省审定且已经在本省引种备案的合法品种,并且确保所选种子纯度、芽率、净度、水分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第二,由于不同种植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一定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例如在无霜期长且水肥条件好的地块,选择生育期较长的高水肥玉米品种,以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产量;在土地相对贫瘠且水肥条件差的区域,选择耐贫瘠稳产型的玉米品种。
1.2选地整地
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另外一个条件是科学选地。玉米根系生长旺盛,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需选择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的壤土和沙壤土地块种植玉米,避免选择盐碱地、低洼地。选地后,应做好科学整地工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灭茬,深翻土壤,耕翻深度应在30 cm以上,以打破犁底层,结合深翻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万~3万kg,深翻结束后确保土地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达到良好的播种状态。
1.3科学播种
玉米选种后,播种前需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为出全苗奠定基础。结合晒种做好选种工作,保证种子精选。包衣种子的外层有一层种衣剂,能够很好预防各种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的发生。需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玉米播种日期,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玉米播种时间控制在4月下旬~5月中上旬[1]。可使用精量播种机快速完成机械化播种工作,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基础。一般情况下,玉米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株距控制在20~30 cm,行距控制在30~40 cm。结合播种,每公顷施加种肥磷酸二胺225~300 kg、钾肥150 kg或玉米专用肥450 kg。
1.4田间管理
玉米一般在播种一周后陆续出苗,当玉米生长到3~6个叶后,需及时进行间苗处理,生长到4~5个叶片后及时进行定苗处理,保证田间幼苗生长一致且培育壮苗。另外需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做好施肥灌溉工作,玉米大喇叭口期和孕穗期是需水需肥的2个关键阶段。此时应结合田间墒情和玉米生长情况,及时灌溉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25 kg[2]。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降雨量逐渐增多,田间湿度较大,应做好田间排水工作,控制好田间湿度,避免病害发生。
2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是玉米栽培期间的重要环节,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玉米病虫害发生流行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应从综合角度入手,避免影响到玉米产量,造成绝产绝收。对此,栽培管理人员需提高重视程度,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玉米病虫害主要包括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红蜘蛛、黏虫和蚜虫等,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2.1病害防治
玉米病害防治应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理念,科学选择玉米品种,深翻土壤,控制致病原数量,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科学灌溉及科学施肥,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做好田间中耕除草工作。当田间病害发生率达到防治标准后,需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发现患病植株应立即拔除。
2.2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一般要选择抗病性能较好的品种,注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强化田间排水,营造一个不利于害虫生长的环境,尤其注重控制好田间杂草。在玉米生长中前期,应重点做好田间除草工作,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繁殖场所。在田间释放害虫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常用的害虫天敌主要包括赤眼蜂、黑卵蜂。另外推荐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虫害。生物农药防治针对性强,防控时间较长,同时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3]。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方法驱赶害虫,根据某些害虫成虫的趋光性,通过在玉米田间加装振频式杀虫灯、黑光灯、悬挂黄板、利用性诱导剂来诱杀害虫,从而达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当防治手段达不到防治要求时,应选择化学药物进行针对性防护。防治玉米螟可选择使用0.1%氯氟氰菊酯颗粒剂,每株施用0.16 g;还可使用3%辛硫磷颗粒剂,按1:15的比例与煤渣搅拌后,每株施用2 g或使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株施用1 g;1.6万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 000~4 500 g/hm2与细土4 kg拌匀后撒施到心叶内。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可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 mL或5%氟虫脲乳油20 mL兑水50 kg均匀喷施。玉米黏虫可使用辛硫磷乳油75~100 g适量加水,拌沙土40~50 kg扬撒于玉米心叶内,既可保护天敌,又可防治玉米螟。玉米蚜虫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 500倍液防治。玉米红蜘蛛可使用20%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72%克螨特2 000倍液、5%阿维·哒螨灵1 000~1 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许岩.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5):100-101.
[2]李德奎.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江西农业,2016(15):18.
[3]汪文丽.浅谈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技服务,2016,33(14):94.
(1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靳剑辉;2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农牧林水综合行政执法局李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