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文化在郑州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3张盼盼

工业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原文化应用

张盼盼

关键词:中原文化;郑州地铁;公共空间设计;应用

“坚持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文化”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地铁空间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展示窗口。地铁文化专家高翔提出:“地铁是文化的家具,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伦敦、巴黎、东京等地,地铁文化甚至是城市文化的窗口和代言”。地铁不仅推动了城市文化建设,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自信,地铁公共空间展示设计承载着重要职能。文章以地域文化为媒介,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符号体系,进而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地铁文化圈,以期实现文化传播与交流,让地铁空间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和窗口。

1 中原文化概述

中原文化是指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1],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文化。因此,弘扬中原文化的意义在于延续中原历史文脉,弘扬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所讲的中原文化主要指的是在地域上的一种概念,即中原地区的文化象征,是能够反映中原民族特质的文化,是能够汇聚历史上各种中原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是能够为后代所继承、弘扬和发展,具有民族和时代特征的文化。

文化一词博大精深,按照文化定义分为:图腾、语文(语言、文学、汉字)、饮食、姓氏(根亲)、政治、商业、科技、宗教、艺术、民俗、世界遗产等。

按照区域分为:汴梁文化、洛阳文化、宛洛文化、陈蔡文化等;

按照类型分为:名胜古迹类(三苏坟、少林寺、包公祠、白马寺、仰韶村文化遗址等)、民间工艺类(浚县泥咕咕、豫西民俗剪纸、汴绣、淮阳泥泥狗、灵宝刺绣)、戏曲音乐类(豫剧、曲剧、商丘四平调、豫西锣鼓等)、文化主源类(河洛文化、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殷墟文化等);

按照形态分为:物态文化(语言、饮食、建筑、服饰、器物等)、制度文化(礼仪、风俗、法律、制度、艺术、宗教等)、行为文化(群体人格、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等)、心态文化[2] ;从设计选取的角度分为:实体文化(物质的、有形的、可视的)、虚体文化(非物质的、无形的、感知的)。

2 郑州地铁公共空间现状及问题

截至2021年1月,郑州地铁共开通6 条线路,每条线路都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主题,包含了“厚重中原、活力郑州”“黄河文明”“史迹经脉、商都记忆”“出彩中原、缤纷郑州”等文化主题,展示手段为“文化墙”。会展中心站的文化墙主题是“荟萃中原”,展示内容以郑州市花月季为中心,左右两边运用郑州会展中心以及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悉尼歌剧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呼应;黄河南路站文化墙主题为“钧秒天成”,以“钧瓷”文化作为中原元素的代表,中心为一组钧瓷,左右两边为钧瓷的制作过程,体现了河南的地域文化。由此可知,地域文化元素已经在郑州地铁6 条线路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得以應用,选材为典型的中原文化内容,但是现阶段展示手段较为单一,从整体看缺少文化输出设计,从细节看缺少元素加工提炼。为了更好地凸显本地文化特色,文章将着重研究如何将中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空间的整体设计中,以期实现地铁的文化传递。

3 中原文化在郑州地铁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地铁公共空间指地铁站内部的建筑空间,包括站台、等候区等。在设计中,首先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尊重使用者的需求[3],而这些需求是建立在人对地区、城市以及文化认知的基础上。

3.1 空间形态设计

空间形态强调的是空间语境下事物形态在特定时空环境中整体有机特性的展现,空间与建筑本身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才能充分展现其文化价值和表现力。一个完整的空间形态,能够体现文化性、艺术性。具体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建筑形态设计

将地铁站的进站口造型设计成具有文化意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本土化的建筑造型。例如,北京南站的高铁站点设计,充分考虑了北京地域文化,在设计时将天坛的建筑形式进行演化,提取天坛顶的造型,将北京南站建筑顶面设计为中央屋盖造型,将天坛的二、三层分别演变为站房两侧跌落式的雨棚[4]。北京南站对称的立面形态以及逐级跌落的屋面,古典庄严,又散发着时代的气息。

对于郑州地铁站进站口这种小型地面建筑,可运用多种造型进行设计,在整体或局部应用中原文化符号进行设计。例如,提取中原民居特色建筑局部,脊梁、屋脊、檐部、飞椽等建筑结构和细部进行地铁站进站口的建筑装饰;也可在不同的站点根据站点的特点设计进站口,例如火车站站点可将郑州火车的历史变迁作为展示,早在1954年郑州火车站已成为全国十大火车站之一,查找当时火车站的特点和形态,进行地铁进站口的建筑设计,将文化充分融入地铁中,展示出中原的历史和变迁。

3.1.2 内部形态设计

空间内部形态是空间内实体形态与虚体形态的有机整体。郑州地铁内部空间的换乘方式有同站台换乘、垂直结构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以及出站换乘,多种换乘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下内部空间,通过子母空间、交错穿插空间、共享空间等空间组合关系展示中原特色,通过空间组合表现地域文化和地域形态,还可将三维空间形态转换为二维的平面进行装饰表达。

3.2 界面造型设计

建筑室内空间的界面设计主要指的是建筑内部的几大面,包括顶面、墙面、柱面以及地面。界面设计是决定空间效果的重要因素,能够最直观地体现室内装饰和效果。然而,任何设计都不能割裂来看,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进行元素设计与融合时,要以城市文化为载体,凝练出一系列具有文化隐喻的元素,在各个界面中进行融合,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

3.2.1 顶面设计

较早的地铁空间基本采用的都是格栅吊顶,因其防火、隔热、防潮又能遮挡顶部管道而被广泛应用。然而,中国屋顶经历了漫长的变迁,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传统建筑的顶面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卷棚顶等多种形式,挖掘中原建筑顶面的造型,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顶面造型,能够丰富空间的同时,展现中原文化特色。例如,西安地铁站每个站点的顶面都不尽相同,半坡站采用斜坡式屋顶,类似棚屋的顶面;玉祥门地铁站顶面运用传统建筑的木斗拱与木格栅组合,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寓意。

3.2.2 墙面与柱面设计

郑州现有的地铁站墙面大多采用成品文化墙进行装饰,文化墙的内容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中原文化,但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墙面设计应与地铁站整个空间的装饰主题相吻合,如顶面选用传统建筑造型的斗拱,墙、柱面则可搭配传统文化图案和装饰纹样进行统一处理。例如,选取中原地区的钧瓷作为整个地铁站的主题,展示钧瓷的制作工艺和流程,柱面整体造型设计为瓷瓶造型,而地面可模拟钧瓷的碎片形成水磨石的颗粒感地面,也可运用碎瓷片进行拼凑处理为纹样或文字等进行表现。

3.2.3 地面设计

地铁公共空间的地面设计除指示、警示作用外,应与整个空间相协调,根据图案的独立性、完整性进行中原文化元素的设计,利用规律性、连续性进行图案的排列,也可进行元素图案的抽象化处理,设计图案运用在地面造型中。

3.3 肌理和材料设计

国内大部分地铁公共空间墙面设计大都是平面的设计,据调查郑州所有文化墙均采用一体化背景墙,较为单一。通过多种材料、肌理的表现,能够展现特殊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分析形态、肌理、结构、色彩等[5],还可以加入声、光、电等元素,使表现手段更加独特。例如,深圳地铁珠光站,将装置设计运用在墙面上,产生大小不同、凸凹不平的水珠质感和造型;龙井站选用类似龙鳞的不锈钢材质进行组合和折叠,形成波光粼粼的效果,凸显出站点的特色。黄木岗站在墙面设计中加入立体造型,将未改造之前的深圳楼房、车辆以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深圳城中村为主视角,记录深圳地铁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承载着深圳人的记忆和梦想,通过肌理和材料展现城市的文化和城市变迁。通过拼接、剪影、拓印等多种方式展现其中的中原文化。

4 结语

地铁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和特色,借助地铁这个窗口凸显地域文化,展现城市魅力和个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郑州地铁公共空间文化表达的现有问题,从空间形态融合、界面造型设计以及肌理和材料运用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中原文化与地铁空间融合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种可参考的思路。

猜你喜欢

中原文化应用
试论中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关于中原文化传承和动漫形象品牌的有效发展策略分析
中原文化的特性与社会转型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