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共情的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2021-09-13张握纬陆欣洁贺婉婷

工业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共情产品设计感官

张握纬 陆欣洁 贺婉婷

关鍵词:用户共情;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用户共情概念

在心理学领域,共情是一种情感的映射,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的一种与理解、情感认知相关的情绪变化[1]。通俗来讲,就是常说的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在设计学领域,用户共情的设计理念,更加强调用户的情感体验,即通过对人们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情感产生的一般规律和原理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师在设计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人们某种情感,使产品能更好地实现其目的性设计[2]。

1.2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概念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要素包括校园文化、创意与产品,文化与创意是抽象的概念,产品是具象的载体,三者互相依赖共存。简单来说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就是展示校园文化、传播校园精神、延续文化内核的创意产品,是文化的延伸品,具有促进文化发展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 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现存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逐渐重视起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文化创意产品产业的发展。校园文化创意产品除了满足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常以纪念品或奖品的形式在迎新生、校际交流、颁奖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赠送给在校师生、来访人员等。但目前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调研,发现在其中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2.1 目标定位不准确

目前,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目标定位过于笼统。从总体上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受众可大致分为在校学生、教职员工、毕业校友、来访人员等。人群年龄、职业等跨度大,审美差异性也十分显著,但部分文化创意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诉求的差异性,使得部分受众群体在接触产品时难以产生共鸣,产品的文化和内涵难以有效输出。

2.2 设计同质化严重

部分高校校园的文化创意产品只是简单地提取校徽、校训、校名缩写等图文内容,复制粘贴到帆布包、T 恤、棒球帽等常规产品上。放眼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源自不同高校,但除却标志外几乎并无不同。

2.3 情感共鸣力低且持续性短

市面上大多数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与用户个体的情感经验相关性较少,在内涵与文化的表达方式上难以真切地感染用户,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可持续性短甚至难以引起相应的情感共鸣。

3 基于用户共情的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意义

3.1 引发情感共鸣

基于用户共情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可以丰富设计素材。高校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青春活力,不仅有社团、校庆、运动会等各类活动,更有图书馆学习、操场晨练这样既贴近用户生活、又洋溢校园文化氛围的元素值得挖掘。针对特定群体,设计师可以代入到用户的视角,深入校园生活,发掘出用户的情感共鸣点加以整合、运用。这样打造出的产品不仅准确传达出校园的特色文化,也能引起用户最真实可贵的青春回忆。

3.2 优化用户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 A · 诺曼指出,情感体验层次可分为三个,分别是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对于本能层的体验,用户一般基于感官即通过产品的表面属性来获得。良好的表面属性设计可以为用户带来舒适感、愉悦感;行为层的体验来自用户与产品的行为交互;反思层的体验与感官、行为的交互和人的记忆有关[2]。基于用户共情的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以用户为中心,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既能增强满足用户感官的愉悦感,又能以实用性、易用性的原则优化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体验。

4 基于用户共情的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策略

4.1 细分用户需求

人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都会有所差异,设计师要在不同的矛盾中间找到平衡点,才能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3]。基于用户共情的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首先应当仔细完成市场调研,明确目标定位、细分用户需求。一般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目标用户可分为在校学生、教职员工、毕业校友、来访人员(游客、家长、校园活动项目来访人员等)。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喜好的目标用户,产品的风格定义、造型外观、色彩搭配等应该有所不同。此外,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应强调产品的属性,如实用性、美观性、纪念性等。

4.2 增强感官体验

用户的体验需要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形态、功能、色彩、材质、纹理等元素之间的交互,从而产生多维度的感受,包含行为、认知、情感、信仰、喜好、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等多个方面的内容[4]。基于用户共情,设计师应该注重丰富和增强用户的感官体验。以清华艺术博物馆出品的“厚德载物千字杯”为例,以校训“厚德载物”四个汉字为基底,釉面质感细腻,视觉冲击强、材质也给人以温润儒雅的气质。

4.3 强化情感链接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含了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了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5]。基于用户共情,设计师需要挑选出既能表达校园文化内涵又能满足用户情感诉求、且与用户个人相关性高的元素加以设计利用。如图书馆一起学习的朋友、室友们夜晚的“吐槽大会”等生活场景,将其加以运用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上,使之建立起明确的情感链接,从而引发共情。

5 基于用户共情的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

设计实践以作者所在学校为对象,为本校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感官体验良好且情感链接深厚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

5.1 实践一:“今天吃啥”系列扑克牌及餐饮包装

大学四载,往事如烟,但每次的四菜一汤、舌尖五味都留住了关于母校最朴实而惬意的悠悠时光。

首先,从用户需求上看,图1 所示该系列产品聚焦当下高校学生的日常需求。餐饮包装具有较强实用性,可在校园内广泛使用。而传统扑克牌与学校的餐食插画相结合,在扑克牌基本娱乐功能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抽牌形式,以游戏的形式解决了学生群体在品类繁多的食物中选择的烦恼。

其次,从感官体验上看,该系列产品的插画色彩丰富,造型风趣,迎合多数高校学生的审美特点,给人以俏皮、欢乐的视觉感受。

最后,从情感链接上看,基于用户共情,该系列产品插画选取的形象有食堂叔叔阿姨及各色食物。“食堂阿姨”“打饭小哥”与用户有一定相关性,使得产品与用户建立起浓厚的情感链接,促发用户共情。

5.2 实践二:“字述校园”系列

“千人大考”“五早一晚”“求知广场”等,这些都是学子心中关于母校的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艺术化处理与设计应用,如应用在水杯、手机壳、便签等学生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用品上,从而得到具备良好感官体验的文化创意产品,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共情链接、传递校园文化,如图2、图3。

6 结语

如今,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基于用户共情的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仅使用户对产品的体验过程得以优化,而且还能够较好地建立校园文化的归属感和共情,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创意产业。

猜你喜欢

共情产品设计感官
智能产品设计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冷·暖》
《教堂之夜》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