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成为开启小学数学大门的“金钥匙”
2021-09-13陈瑞芬
陈瑞芬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也就初步形成了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兴趣教学”被广泛运用在数学课堂中,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很多学生怕数学,觉得自己没有聪明的头脑,学不好。有些家长也认为学生逻辑思维不慎密,很难走进数学之门,笔者认为,只要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数学之门就会为他敞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找到打开大门的钥匙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确实对学生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只要为他们创设能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留给他们一片自由天地,他们就会去想象、去探索、去创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课前互动热身,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师生可互动做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热身小游戏,一是能使学生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二是通过游戏自然过渡到课堂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参与度,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进行正话反说游戏,锻炼学生反应力。在教学《认识正负数》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说反话》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师:向上看。
生:向下看。
师:向前走200米。
生:向后走200米。
师:电梯上升15层。
生:电梯下降15层。
师: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师: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生:我在银行取出了500元。
师: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
生:知识竞赛中,五(1)班扣了20分。
师: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生:10月份,学校小卖部亏了500元。
笔者一边问一边观察,发现几个平时不爱回答学生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答案,气氛异常活跃,兴趣也提起来了。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古代人们用结绳的方法计算打回的猎物有多少,这就产生了数。如果说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是一系列单纯的数字或符号,不但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 ,而且数学也失去原有的价值,如果这样,学生学习数学还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教师要把数学和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笔者先用课件出示自行车、房屋顶、电线塔、建筑工地用的升降机等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物体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都争先恐后说出有三角形。接着又问:“这些物体的形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而不设计成其它形状呢?”给学生创设悬念,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从而牵引着他们去探索新知,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三、巧设游戏环节,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置游戏环节,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有参与感,便会有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边学边思,边思边学,既轻松快乐地获取新知,又扩展了思维。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一课要完成巩固练习时,笔者设计60秒抢答游戏:先准备几组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成红、黄两队,每队选出几名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队参赛的学生抢答。规定答对一题得1分,积分多就获胜,最后给优胜者颁发奖品(小旗)。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大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四、因人施教,提高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積极的学习态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掌握新知识,让不同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生加以了解,根据他的个性特点,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兴趣,发展潜能,学有所成。
例如,几年前笔者教过一位数学特长生,在丰顺县举办的五年级数学监控测试比赛中,荣获全县第一(满分)的好成绩,不知情的人肯定以为他上课很认真,很专心。殊不知,他平常上课其实并没有特别认真,但他对一些偏题、难题、怪题甚至连教师的讲解都深有研究,经常会出其不意地提出一些连教师都感到意外的问题。像这样有特殊个性的学生,上课时难以要求他跟其他人一样规规矩矩地坐端正,教师却可以想方设法让他完成那些有探究性而且他感兴趣的题目,让其“吃得饱”“吃得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让他收获丰硕的果实。
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创设一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作业,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这样对一些复杂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和操作而获得学习成效,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课前让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纸片。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分别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在一起,问:“三个角合在一起形成什么角?学生很快说出是一个平角。”接着,再让他们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最后把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加起来得180°,进而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的结论。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新知识也牢牢地记在了他们心中。
通过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学生自觉追求的东西。希望更多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好兴趣这把“钥匙”,成功打开数学之门,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翱翔。
责任编辑 林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