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午流注的PSD和PSA护理研究
2021-09-13王涛韩晓江高利德
王涛,韩晓江,高利德
(商洛学院 健康管理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我国脑卒中每年发病人数超620万,发病率高达11.4%,已成为首位致死原因,对人民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1]。在繁多的并发症后遗症中,卒中后情感障碍具有患病率高、漏诊率高、不易察觉、自杀风险高的特点。据统计,约1/3的卒中生存者患有早发型或迟发型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发 病 率 高 达34%,在卒中后1个月至2年间,PSD患病率约20%~72%,PSD可发生于卒中后每个阶段[2]。而卒中后焦虑(Post-stroke anxiety,PSA)常与 PSD相伴而生,反复的情绪低落、活动机能减退、思维迟滞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重者产生自杀念头,危及生命安全,给家庭、个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创伤和经济负担。目前PSD与PSA的治疗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高压氧舱治疗、针灸治疗等物理治疗[3],不同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随着整合医学的飞速发展,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基于患者个体差异的疾病个性化疗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医-护-患合力对疾病进行综合管理已被逐渐重视。
子午流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中医学基础理论,认为人体功能活动、病理变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时日等影响而呈现一定的规律[4]。根据以上规律,因时施治,可以获得较佳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作为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能够敏锐地察觉患者情绪异常,采取积极有效的前瞻性干预措施防治疾病发展。本研究基于中医学的子午流注理论,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依据人体脏腑经络代谢特点施予并观察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对PSD和PSA的干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2019年6月~2020年4月就诊于西安市某医院神经内科的符合PSA和PSD诊断标准的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PSA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5]中有关焦虑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可诊断为PSA。
1)卒中(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病程2周以上)。
2)主要表现为无故的担心,或伴随有诸如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3)焦虑症主要症状是总感到精神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眩晕和上腹不适,而惊恐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在任何不特定的情境或场景下,都有可能反复发作严重焦虑(惊恐)。
1.1.2 PSD诊断标准
参照卒中后抑郁临床实践的中国专家共识[6],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可诊断为PSD。
1)持续一周以上经常发生的情绪低落或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同时具备以下任意两项症状: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可达妄想程度;缺乏决断力,联想困难;反复出现有自杀企图/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2)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它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3)既往有卒中病史,且多数发生在卒中后1年内。
4)排除某种物质(如药物、毒品、酒精等)或其它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如障碍伴抑郁心境)。
5)排除其它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精神障碍(如离、丧)。
1.2 纳入标准
与上述诊断标准相符,年龄应为45~80岁;既往无精神障碍病史;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有较为正常的表述沟通能力;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符合上述4项者,方可入选。
1.3 排除标准
老年性痴呆、有精神病史患者;近一个月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摄入史的患者;患者在开始参与本实验前就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或焦虑症;有严重心、肝、肾损害者;依从性差,正在参与其他临床实验的患者。
1.4 剔除标准
服用其他禁止使用且影响疗效判断的药品;治疗依从性差或资料不全者。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化分组
根据就诊顺序将符合脑卒中后抑郁焦虑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进行编号1~90,将编号输入SPSS21.0软件,系统自动生成一组随机数字,生成随机数字分配表,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
2.2 干预模式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情绪安抚、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时间未做特别规定。
实验组:根据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借气血灌注,盛衰开阖,在人体经脉脏腑生理代谢旺盛时段,实施择时服药进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7]。具体如下:1)服药:辰时(7:00~9:00)胃经旺,有利于消化;午时(11:00~13:00)心经处在旺盛状态,有利于驱邪外出;戌时(19:00~21:00)心包经旺,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2)神经功能恢复训练: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早期开始,包括肢体的被动与主动运动、语言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确定在辰时(7:00~9:00)和申时(15:00~17:00)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辰时胃经旺有利于消化,申时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3)心理护理:为病人提供情感宣泄的条件,鼓励其用语言或非语言形式表达感情,帮助病人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并且促进病人和亲属朋友的情感交流,全面提供心理支持。以人文主义认知行为系统治疗贯穿护理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选择在心包经旺的戌时(19:00~21:00)开展。
2.3 实验时间
患者确诊PSD和PSA当天始,持续护理干预4周。
2.4 评价工具
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7],在确诊当天和确诊后4周分别进行测评,评分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见表1和表2。
表1 SAS和SDS评分标准
表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纳入
如表3所示,共纳入符合条件的PSA和PSD患者9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1例患者因自行口服黛力新影响护理效果判定而剔除;实验组1例患者在治疗2周时因发生进展性卒中而脱落,最终纳入分析病例88例。
表3 病例纳入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如表4所示,对照组纳入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23例,年龄为47~77岁;实验组患者男24例,女20例,年龄为51~76岁。经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方面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被试者年龄构成上,实验组人员年龄为70.08±7.94岁,对照组人员年龄为 69.72±8.64 岁,P 值为 0.586>0.05,无显著差异。
表4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3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
如表5所示,实验组总有效人数39人,有效率达88.6%,对照组总有效人数31人,有效率70.4%,实验组多于对照组8人。通过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护理的患者有显著成效人数为25人,远大于对照组的14人,而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无效患者13人大于实验组的5人,采用t检验,两组采取护理措施后患者治愈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表明采取基于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
表5 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
3.4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如表6所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采用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护理的实验组SAS评分下降了31.00±0.12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只下降了23.58±0.58分,两组在护理前P值为0.438>0.05,无显著差异性,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P值为0.021<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表明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的护理方式对降低SAS评分更有效。经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干预,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下降了29.04±1.03分,而对照组下降了 22.42±1.09分,两组在护理前P值为0.264>0.05,无显著差异,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后,P值为0.018<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表明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的护理方式对降低SDS评分更有效。
表6 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实验组采用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护理干预模式,将患者服药、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的时间按照胃经、心经、心包经、膀胱经旺盛时间进行安排。本研究发现,通过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护理的患者有效治愈率达88.6%,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效治愈率(70.4%)。两组患者护理干预4周后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实验组SAS评分(31.00±0.12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23.58±0.58分), 实验组SDS评分(29.04±1.03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22.42±1.09分),并且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基于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时间护理干预模式较常规护理模式,对提高PSD和PSA治疗效果、缩短病程更有意义。
卒中患者面临的神经功能损害、生活水平下降、家庭和社会地位降低等问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情绪障碍,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卒中复发、死亡、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阻碍疾病恢复[8-9]。因此,作为卒中后恢复和二级预防的重要干预靶点,且护士与卒中患者密切接触,能够及时地察觉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因此,优化PSD和PSA的护理干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规护理已很难满足特定病人个性化需求,而现代时间生物学证明,人体生命现象、生命活动具有一定节律,与子午流注的治病思想不谋而合[10]。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子午流注二十四时归属理论时间护理干预模式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且具有经济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