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2021-09-13李夏阳王熙阳

亚太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内化讲授

李夏阳 王熙阳

(1.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湖南省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建筑学专业开设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重要性

学科交叉融合日益频繁的今天,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建筑师不仅需要把视角放在建筑本身,还应拥有从城市空间去理解建筑的能力,因此在建筑学专业开设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更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建筑专业学生往往对建筑形体、空间尺度有较好把握,但也容易只关注建筑物本身,忽视建筑与城市功能、文化特征、景观环境、道路交通等的融合发展。掌握城市规划相关原理及理论,对于设计理念、布局形态、空间营造等都十分必要,也能促进学生在实际设计任务中体现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建筑设计应当符合相关的城市规划及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筑专业学生必须懂得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方案设计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

二、课程的相关教学反思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面临课时少但教学内容十分庞杂的问题,授课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让教师自己每一堂课都身心俱疲,学生听课也深觉乏味,教学效果也常常不尽人意。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渐缺失,继而将抹杀课堂乐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情况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对分课堂”对课程的启发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形式上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给教师教授,一半让学生讨论,充分结合了讲授式和研讨式的优势。并且,讲授和讨论时间需要错开,其间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对讲授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即是用一种“隔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分课堂”把教学过程分成了三个过程,包括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学生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学生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即简称的PAD课堂。这种模式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化吸收过程,将讲授法和讨论法整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本文尝试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在完成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目标导向组织讲授内容,完善知识结构

建筑学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共48课时,每周上课两次,每次2课时(共90分钟),共上课12周。使用的教材为吴志强和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教材内容系统全面,但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显得过于庞杂,48课时难以穷尽,因此在讲授环节主要是对知识结构和重点知识内容的精讲。

1.主讲内容模块一“城市规划总体认识”

包含教材一至四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中西方城市发展各种理论以及我国城市规划体系。这部分知识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并且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因此重点讲解,引发学生对城市研究产生兴趣,并打开学生的眼界。

2.主讲内容模块二“城市规划编制内容”

包含教材第五章至第二十章的大部分内容,首先介绍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生态、经济、社会、历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理论,引导学生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理论逐渐走向现实社会,不断开拓思维,并领悟城市规划思维模式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其次,结合我校建筑学生单独开设了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课程,在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篇章中主要把时间安排在城市用地分类、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和城市公共中心规划。这部分课程内容与规划理论动态及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既能让学生了解当前城市的发展变化,也能让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思考建筑设计的需求,深入理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3.主讲内容模块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简要讲授城市空间开发与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内容与方法等内容,强调要把城市规划融入城市开发建设全过程中去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二)问题导向安排课外任务,促进内化吸收

课外任务围绕“理想、现实与理智”展开,通过“理想城市读书笔记”“城市观察”和“城市未来规划草案”三项任务,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内化吸收。

首先,希望学生心怀理想,以发散思维去织构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城市。“美好”是见仁见智的想法,学生心中理想的“美好”城市又是怎样的呢?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结合模块一学习和参考书目阅读,以“城市理想”或者“理想城市”为主题撰写读书笔记。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自觉开动脑筋,学会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并较为系统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明白,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建筑师也都是伟大的城市规划师,他们对城市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并着实改变着城市的发展。

其次,对“美好”理想城市的追求离不开现实条件,通过让学生分组实际观察城市场所的活动内容、方式和原因,理解发展变化中的城市。实地观察的场所可以是城市的开敞空间、公共中心、老旧小区等,可以通过访谈、影像记录等方式开展,最后形成研究报告或者小纪录片来展现城市生活。城市观察的目的并非分析城市,而是通过“观众”“内部人士”和“玩家”这些视角来获得对空间的运作、情境和可用性的理解,并最终将建筑的起点还原到城市现实中。

最后,基于调研认知,让学生分组结合相关案例评析,尝试对城市某一片区(范围不必太大)在定位、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提出(更新)规划草案。通过具体的实践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城市规划的作用,掌握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

(三)素养导向开展课堂研讨,提升实践能力

三项课程任务相应形成课堂研讨的三个主题——“理想城市”“城市认知”和“城市借鉴与畅想”。研讨由教师主持,把握好课程主题,由学生或各小组进行论述,要求班级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通过这种更加丰富的课堂讨论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团队的分工协作情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课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围绕课程主题进行发言提问,同学们可互相回答、思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讨论的氛围,最后还应对课堂研讨进行评价,对课程主题进行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加强对讲授内容的研究内化和思辨创新。学生对于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会随着教师讲解、课外任务研究、集体课堂研讨三个阶段的展开而逐步加深,同时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也会对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内化讲授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