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果见明皇图》作品赏析

2021-09-13撰文方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1年22期
关键词:皇帝

撰文=方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一、概览·基本情况

《张果见明皇图》【图1】是元代任仁发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纵41.5cm,横107.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果老是道教八仙之一,神话人物,最早出现在《明皇杂录》等文献中,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等,对后世研究唐朝制造丹砂方法的发展具有不菲价值,名声在外。

任仁发(1255-1327),元代画家,也是一位卓有贡献的水利专家。擅画鞍马,作品有《二马图》《秋水凫鹭图》等。

二、洞悉探源

诗书印

《张果见明皇图》的画面有乾隆皇帝、作者任仁发的落款,元代史学家临川危素与元代书法家康里巎的跋,分别评价了“张果老见明皇”的故事情节与任仁发的作画水平、人品能力。康里巎的跋中提到“不遇于时”,认为世人只知任仁发擅画马,却忽略了他作为朝廷官员在治水上的卓越能力。同时,跋中也可获悉他与任的亲戚关系,故不难猜测,这段评价有一定感情色彩。画面中较为明显的印章分别来自乾隆皇帝与民国收藏家陈仁涛,由此可以大致推断出本画流传的递藏系统。

对比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局部)【图2】可以看出,《张果见明皇图》的整体色调、装裱样式与质地都颇具唐代风格,可见其复古特色。

图2 唐 阎立本《步辇图》绢本设色 38.5×129cm 故宫博物院藏

布局细节、作者习惯、技法传承

放眼看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处于中心位置的这头生物,对比任仁发《二马图》(局部)【图3】中马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本画中这头生物,耳朵偏长、到尾巴尖才有少许毛发,结合生物学知识可知,其为驴。此驴正处于脱缰狂奔的状态,神态兴奋,精神状态良好,根据方位推测应当是跑向皇帝。

图3

倘若与《二马图》中这匹忧郁孤寂萧瑟的马做对比,本画中驴则顿时显得憨蠢起来,被饲养丰腴而不知人间愁苦。再观画法,二者出自同一作者笔下似乎是昭然若揭:蹄部相似的墨色变化、二者腿型的雷同……

再与同时代画家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中所画的马【图4】进行对比。赵孟頫笔下的这匹马同样仅作为牲畜出现,却与本画中的驴差异颇大。身体上更加健壮,似乎养尊处优、价格不菲;气质上看,四蹄奔腾,充满不羁的野性,与本画中驴乖巧、身带鞍鞯的家畜形象差异立现;绘画手法上,任的设色是局部的、渐变的,而赵孟頫则是铺陈的、渲染的;用笔上,任勾线精细,颇具唐人风韵,而赵笔触粗犷,更重写意。

图4

唐代画家韩幹《照夜白图》中的马【图5】体态上虽与本画有所差异,但用笔之精致、墨色的浓淡变化却如出一辙,进一步窥得本画的复古特点。

图5

接下来,视线由小驴转向其右下方的童子。他动作慌张,向小驴扑去,旁边还有一个正要倾倒的箱子,应当是发生了意外。《明皇杂谈》中曾提到:“果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迭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还成驴矣(巾箱:古时装头巾或书卷等的小箱子)。”印证了我们关于物种的猜测,且驴身颜色也可对应。或许,小驴是刚从倒了的箱中跑出,还未来得及变大,这也可以解释其相比其他人物其身形小得近乎失真的现象。

童子扎两个发髻,脚着布鞋,身上的衣服宽松利落,行动方便,符合打杂跑腿的身份。同时,这样一个次要人物的发丝线条都勾勒得极为清晰,束腰与鞋袜甚至还注意了颜色搭配,可见任公作画之用心。

对比唐代孙位《高逸图》中的童子形象【图6】,不难看出二者的相似之处——象征聪慧的宽阔门庭,高高盘起的发髻,甚至五官表情都有些神似。

图6

从童子看向他的附近,是本画的主角——张果老【图7】。只见他稳稳地端坐着,在皇帝面前即使出现意外也依然保持着淡定从容。神情和蔼慈祥,不卑不亢,或许体现了道教中人的不问世事无欲无求,又或许体现了其地位之超然。任仁发用轻轻的勾线描绘了张果的花白胡须与脸颈皱纹,老者姿态跃然纸上。

图7

细看张果老的双手,正掌心向上指向白驴,结合其微张的嘴部,可以猜测他此时在向皇上介绍这匹顽皮的白驴,似乎顶撞圣上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世外高人的形象可见一斑。其双手丰润饱满、指甲较长,由此推断他应当经济宽裕、不务农事,不过画中男子指甲都有长度,或许是当时的一种风俗也未可知。

要从衣物看门道,应当选取生活环境相同的样本进行分析,故主要用童子与张果老进行比较。相比童子,张果老的衣物明显更加颜色丰富、衣摆拖沓、内外衫繁复,这一方面是由于相比之下张果老地位更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于这次会面的重视。

另外,张果老是本图中除了皇帝之外唯一落座之人,还专门配有软垫,可见皇帝对其之礼遇与重视。

从张果老手势所引向左方看去,就会注意到本画的另一个主角,即唐明皇【图8】。他眼皮耷拉、嘴唇微抿,看上去似乎神情恹恹,但身体又呈现微微前倾的状态,揭示了他实际上感兴趣的情绪。这样的刻画很好地展现了一位好奇又稳重的皇帝形象。同时,我们也能看出明皇的形象较为富态,嘴唇红润,与张果相比,其胡须是代表中年的黑色,且更加精细,可见身份之尊贵。

图8

可以看到,在元代壁画《朝元图》(局部)【图9】及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局部)【图10】中,皇帝的形象都呈现了同样眼皮耷拉、嘴唇微抿的样子,甚至他们的胡子样式都有些雷同,唐太宗的帽子更是与本画中的帽子一模一样。由此,我们不禁猜测,难道这是一种画皇帝时不约而同的共识吗?

图9

图10

对比阎立本《步辇图》中唐太宗的形象,可以看到人物描绘方式的相像:都运用了高古游丝描勾勒轮廓,再进行填色的手法。但是,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尽管两图的衣褶纹路极其类似,但本画中唐明皇的相对更加繁复,类似的色彩填补中,也可看出本画增加了衣褶沟壑的明暗。可见本画更写实、精细。

再着眼皇帝身边的陈设,更可见作者之用心与精致:脚下踏床仅方寸大小,却仍然顾及透视立体感;座椅上的珠子按照红蓝绿重复排列,规则明晰;椅子本体上还刻画着莲花祥云,是吉利的寓意,还是象征着佛教的流行?

画面中另外一个人物即在右侧站立的似乎正在说话的紫衣大臣【图11】。神态似乎对眼前的奇相充满赞叹,但是眼神方向却看向皇帝。他面对意外丝毫不惊讶,可见其城府之深。那么所谓赞叹或许也只是谄媚恭维罢了。同时,他的站位在皇帝右侧,且距离较远,属于宫外来客的阵营,可能与张果老颇有关系,如邀请其出山等。

图11

画面左侧出现了群像【图12】的刻画。较远处的侍者虽与其他三人有距离,但同样的衣饰与气质可以判定与群像是同种群人物。作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该侍者在构图上压住了画面左侧重心。其单独行动的特征与相比其他侍者较为简单的衣服花样、粗糙的纹理或许体现了其较低的身份。

图12

作为一个整体的群落,这些侍者的身份并不明确。

他们站在皇帝左侧,属于宫内一派,与皇帝相隔不远,或许关系较近;细看五官,皆是细细柳叶眉、微挑丹凤眼、肤如凝脂、唇若涂脂、红润饱满,没有胡子;神态上含蓄不发、欲语还休。几个人神色相近,近乎刻板化。相比大臣,其站立仪态显得娉婷秀美、弱柳扶风,衣物表面有暗暗埋下的纹样,多为花卉等清丽题材,其金丝勾线的精致手法展现了作者的工于细节、画技高超;左下的一位摆出了俏丽的兰花指,与其他人物分别独立的形象不同,他们凑在一起,彼此之间形成联系与支撑。

当一幅画中存在多个人物且他们在某方面有着泾渭分明的不同特点时,或许隐喻着一些深于表面的含义。本画中,胡子、帽子纹样、眉毛形态都呈现几位侍者属于一类而其他人属于一类的状况,应当也象征着两种不同的种群。综上所述,不难推测出,虽然身着男装,但这些侍者实为女性。

另外,同等分辨度中的截屏中可以看出,几位侍者的脚部明显小于其他角色,这进一步印证了其女性身份。但是,唐代是否开始裹脚至今仍然存在质疑,更普遍的说法是裹脚自宋代开始,那么本画中这样的现象是源于男女的生理差异,还是任仁发带入了元代的时代现象呢?

对比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同样女扮男装的角色【图13】,我们可以一窥唐朝的开放风气,为本画中女扮男装增加了合理性和可能性,甚至还能看出与其衣服与五官的相似性,且都是采用勾线描摹轮廓再进行填色的方式,与唐代仕女图描绘人物方式十分相近。

图13

与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图14】比较,可以看出,两图都采用了背景留白只画人物的手法,再次反映了本画复古仿唐的风格。

图14

与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图2】比较,可以看到,两图都是按照左右来区分不同派系,皇帝为一方、外来者为一方。但是,两图中皇帝所在的阵营分处左右不同的位置。考虑到展开卷轴是从右向左,是否先入目方为作者立场?那么作者又为何站在张果老一方呢?

同时,两方对立的布局也可使画面构图达到平衡。两图刻画人物都采用了全身像与平铺视角,即每个人物都从正前方视角作画的方式。

与唐代周昉的《宫妓调琴图》【图15】比较,可以看到,两图都是通过人物视线交流与身体动势形成画面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图16】。除此之外,《明皇图》还依靠故事线形成关系。

图16

三、回访

时代背景

任仁发的生卒年份为1254-1327年,在此期间经历了六位皇帝的上任,在此简要陈列这期间的主要时代潮流。(见表1)

(表1)

总的来说,任仁发所处的年代有三个主要特点:

· 政治上亲近儒学,佛儒道三教并举——佛道人物画盛行,如赵孟頫《红衣罗汉图》

· 重视汉文化与汉臣——提供以汉唐为题材作画的基础,如《五王醉归图》

· 政治不稳,朝局动荡,社会矛盾激化——使文人怀念汉族政权,复古思潮流行。

这三者都为任仁发创作《张果见明皇图》创造了条件与基础。

绘画意图、当世意义

首先,我们从画面本身的故事“张果见明皇”入手。张果的传统形象往往代表着长寿、长生。在宋元时期,“长生”意象的含义由肉体飞升向真性长存转变。张果的形象多了济世度人的内涵。而明皇在后人的视角中,是一个晚年疏于政事、热衷求仙问道、沉迷女色、奢靡享乐,最终引发“安史之乱”的皇帝。且元初全真教道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曾记述张果事迹,并阐释了张果长生成仙与国家长治久安均须重积德的道理,这与道教历史上反复探讨的“身国同治”论内涵相一致。①邹海萍:《身国同治,长生久视:元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研究》,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其次,纵观任仁发的代表作:《二马图》通过对比和题跋表达了政治诉求,抨击和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五王醉归图》通过描绘唐玄宗年少时与四位兄弟感情和睦,以唐代皇帝李宪的事迹称颂元仁宗的孝悌之德……可以看出,其作图意图表达作者政治理念,且与背景时代相关。

综上,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张果见明皇图》作图的中心思想是宣扬通过积功累德、苦己利人来实现身国同治,最终达到真性上长生久视的理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张果见明皇图》是一幅画面精致、设色淡雅的画作,继承沿袭了唐代与前人风格,也有元代及作者本人特征。我们通过分析创作原因,也看到了其对时代特色的反映。

猜你喜欢

皇帝
成化皇帝的“神奇”画作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东汉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从善如流
皇帝怎么吃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