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市场需求下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研究

2021-09-13曹汉明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技工院校

文/曹汉明

一、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困境

技工院校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类院校,即输出的人才在社会中主要以中等技术型人才为主。基于当下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双量(质量与数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开始关注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并对技工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早期的技工院校并未能受到相关教育单位的重点关注,技工院校所呈现的教育水平与输出的人才质量呈现弱化的趋势。但在教育改革开放的数十年中,各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断地发生制度改革,使得技工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被迫淘汰。而在此种环境下,就业市场也对中等劳动力或中等岗位人才呈现一种高度需求的状态[2]。

通过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对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技工院校开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尽管教育市场内超过半数的技工院校已正确地认识到了执行标准教改行为的重要意义,但在执行某一具体改革行为时,却受到教学资金、教学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导致技工院校实施的某项改革行为,在具体工作中,未能取得尽如人意的效果[3]。例如,技工院校在对外扩招学生时,社会行为仍然过于保守,很难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技工院校在参与市场企业单位合作的过程中,难以获得企业的认同感,使得企业没有对其投入过多资金与精力,致使技工院校相关的改革行为实施仍属于“表面工程”。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目前,针对技工院校而言,其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有待加强。技工院校的职业教师仍未深刻体会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的必要性,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与完善工作的开展停留于表层阶段,技工院校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运用的人才培养方法较为落后,未结合时代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手段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学校高层领导针对此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没有做到大力监管,导致技工院校校内一些专业教师对人才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存在“不上心”的现象;多数教师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其本身缺乏专业性的教学培训,不能将就业意识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作为科任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也导致其无法切合实际地将就业新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本次研究总结了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了开展多项人才培养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并希望技工院校通过提升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大教学行为与学生社会就业能力的匹配程度。

二、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应采用的方法

(一)基于就业市场需求修订专业人才教育课程

社会对技工院校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技工院校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就业市场需求修订专业人才教育课程的措施,对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在修订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要脱离实际,因此,课程中应具备与生活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联系的内容[4]。在制定课程体系之前,要求技工院校校内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为期1至3个月的人力资源市场调研,获取市场最新就业数据,包括近三年技工院校毕业生人数变化、就业择业方向、就业率、热门专业、不同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以及岗位在未来三年的招生人数等[5]。综合多渠道获取的就业数据,对技工院校专业人才教育课程开课表进行修订(见表1)。

表1 技工院校专业人才教育课程开课表

如表1所示,在设计技工院校专业人才教育课程开课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扎实基础、拓宽路径”的制定原则。即技工院校可提供给学生的基础学习课程应当是扎实的,而技工院校供应给学生的课外拓展学习内容应当是丰富的。然而,技工院校在职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可持续参与个人兴趣学习,此时也应当对学生选择选修课给予足够多的鼓励与支撑,使学生发现其自身在参与学习中的优势与技能,确保技工院校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具备多项社会生存技能。

(二)引进“产教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产教融合”,即将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将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发展相对接。结合与此相关的实证研究,“产教融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性的应用价值,但早期与此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仅应用于高职院校,未能在技工院校内落实。因此,要想真正地做到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还需要从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将企业技能岗位工作人员引进技工院校,由他们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学习指导,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便可以感知与其自身相关的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参与到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中,实现自己的社会经验的积累。

其二,将技工院校内职业教师调派到企业内部,鼓励教师在企业内部参与其项目策划、商业洽谈、生产制作等多个工作环节,使教师掌握市场变化趋势与不同岗位的人才要求。用这种方式使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实践工作能力。

(三)融合就业市场客观条件健全多项人才培养保障制度

为了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技工院校应融合就业市场客观条件,健全多项人才培养保障制度。

例如,在技工院校内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监督制度,明确了不同类型教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责任和任务。通过定期组织会议的方式,统一职业教师的工作思想,使之树立对其工作岗位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应健全多项技工院校内部人才培养工作保障机制,科学安排教学资金的投入,确保校内人才培养资源的合理调配。相关教学保障机制的建设可从下述几个方向入手(见表2),完成对技工院校保障机制的建设,以此实现校内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表2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三、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对人才呈现一种高度紧缺或急需的状态,但与此同时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又存在就业困难的现象,这两种现象相互矛盾,十分不利于教育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在就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技工院校为例,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根据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的困境,提出修订专业人才教育课程、引进“产教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多项人才培养保障制度等措施。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解决技工院校传统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我国经济市场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技工院校
从技工到英雄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