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报告
2021-09-13
在新发展格局视角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各自为主、分散式发展模式,而是转变为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城市间的竞争。城市群作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主体,对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城市群是中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们在国家城市层级、经济体量、协同创新、产业分工等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国家级城市群。
结合城市群发展特点及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本课题组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四大城市群中的69个样本城市。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保定等13个样本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26个样本城市;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14个样本城市;成渝城市群包括成都、重庆、宜宾、绵阳、泸州等16个样本城市。
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总体分析
图1是2020年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样本城市金融竞争力空间分布图,该图直观展现了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样本城市的空间格局形态。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均值最高,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次之,成渝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偏弱。
从中国四大城市群内城市金融竞争力前十城市的分布来看,有5座城市位于长三角城市群,4座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剩余1座城市位于成渝城市群;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四大城市群前10强城市中有7座城市位于东南区域,两座城市位于环渤海湾区域,1座城市位于西部区域。69个样本城市金融竞争力前十强的城市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69个样本城市中的后十位城市中有两座城市位于东南区域,两座城市位于中部区域,6座城市位于西南区域,东部城市金融竞争力领先全国,尤以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城市表现突出,西部城市金融竞争力相对偏弱。总体上来看,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梯度格局,东中一体化的态势比较明显。
我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和宁波(见表1),这十大城市既构成了区域层面的多中心结构体系,也构成了城市群内部的多中心结构体系。从城市金融竞争力具体指数可知,城市金融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均属于第一个城市金融竞争力区间,排名前三的北京、上海、深圳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显著领先于排名4~10位的城市;排名4~6位的杭州、天津和广州领先于7~10位的城市;排名7~10位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数比较接近。我国四大城市群内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名前十的城市,相互间的城市金融竞争力差距不大,发展相对均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多中心的演变格局在逐步形成。
综合对比2020年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样本城市总体得分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总体得分的均值为53.19,中位数为53.69,变异系数为0.34,不同城市群城市的金融竞争力高低分布不均衡。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名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其对应的城市金融竞争力得分是90.99分;城市金融竞争力排名最低的城市是汕尾,其对应的城市金融竞争力得分是23.4分。
根据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区间分布情况,城市金融竞争力得分在70分到100分之间,60分到70分之间、46分到60分之间、36分到46分之间以及20分到36分之间,其对应的样本城市个数分别是13、12、14、17和13个(见表2)。从这五个区间的变异系数大致可以看出,城市金融竞争力处于中低段位的城市,分化比较严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群城市的极化效应比较突出,中心城市的辐射联动效能不足,城市群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基础指标、发展指标以及优化指标的分析可知,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的基础指标得分、发展指标得分和优化指标得分的均值依次为62.46、48.45和48.65,中位数依次为71.81、45.37和45.58。这三项指标高于中国内地290个城市相应指标均值的值是18.97、7.99和8.4,高于中国内地290个城市相应指标中位数的值是30.87、7.35和7.69,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基础指标、发展指标和优化指标的总体得分均超过中国内地290个城市,总体处于全国中等及以上发展水平,且基础指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由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基础指标、发展指标和优化指标的差异化程度可知,基础指标、发展指标和优化指标得分变异系数依次为0.44、0.27和0.34,而中国内地290个城市相应指标的变异系数依次为0.66、0.27和0.35,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发展指标和优化指标的离散化程度和中国内地290个城市基本保持一致,但其对应的基础指标的离散化程度比中国内地290个城市要低,这说明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基础指标发展的又好又均衡。
另外,由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基础指标、发展指标、优化指标这三个分项指标间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可知,69个城市耦合协调度的均值、中位数、变异系数依次为0.701、0.698和0.221,最小值为0.411,最大值为0.998,这说明中国四大城市群69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处于中级协调状态,详见表3。
图2是2020年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的金融密度、金融浓度、金融速度、银行存贷款、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金融发展力、经济支持力和城市保障力等9个次一级、二级指标的雷达图。通过与中国内地290个城市的对比分析可知,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的存贷款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值远远高于中国内地290个城市,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的金融发展力、经济支持力和金融速度也高于中国内地城市,具有中等竞争优势。然而,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的金融浓度、城市保障力与中国内地290个城市基本持平,竞争优势相对不足,未来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对比分析
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对比见表4~表6。
京津冀城市群
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均值为54.84,中位数为51.29,变异系数为0.3,基尼系数为0.15。京津冀城市群13个样本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总体发展水平代表了中国四大城市群的平均发展水平,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京津冀城市群在购买力集聚度、银行贷存比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对应指标的均值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在四大城市群中排行第二位;京津冀城市群在保险密度、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及工业能耗方面的优势不明显,相反,其所对应的保险密度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均值是略优于成渝城市群,工业能耗方面的均值尚不及成渝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还有不小的差距;而在基尼系数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在购买力集聚度、银行贷存比、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基尼系数相对比较高,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群城市。
长三角城市群
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市进入中国四大城市群金融竞争力前20强的城市数量是10个,进入全国金融竞争力前20强的城市数量是7个,进入全国金融竞争力前50强的城市数量是17个,而且这17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均位于中国四大城市群金融竞争力前30强;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均值是72.9,中位数是81.04,变异系数是0.33,基尼系数是0.14,这充分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整体实力较强,一体化水平非常高。进一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的贷存比、保险密度、购买力集聚度、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工業能耗等重点指标的数据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金融竞争力的重点指标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离散程度较低,这进一步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珠三角城市群
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均值是60.02,中位数是70.97,变异系数是0.52,基尼系数是0.21,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均值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中排名第二,但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的一体化发展程度不高,中心城市的极化现象较为严重,辐射效应不明显。深圳和广州是珠三角城市群中金融竞争力最强的两座城市,其对应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既位于中国四大城市群城市的前10强,也位于中国内地290个城市的前10强,但是其对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辐射效应不强,相反,虹吸效应较强。在重点指标方面,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的保险密度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指标的均值在四大城市群中排名第二,贷存比、购买力聚集度和工业能耗这三个指标的均值均在四大城市群中排名第三,未来有加大的提升空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以借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良好契机,将湾区经济的开放、高效与城市群的集聚、协作相叠加,可以释放城市群与湾区的复合叠加效应。
成渝城市群
2020年,成渝城市群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均值是40.56,中位数是38.22,变异系数是0.38,基尼系数是0.18。成渝城市群金融竞争力的均值在中国四大城市群中的表现是最弱的,成渝城市群内部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差异也比较大,仅次于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无论是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总体得分,还是城市金融竞争力的重点指标比较,与其他三大城市群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成渝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协同发展程度不高,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核心城市与城市群内部城市的联动效应发挥不突出。成都和重庆的城市金融竞争力及其重点指标的表现均较为突出,但成渝城市群内部的其他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表现较弱,城市群内部城市的两极分化态势较为严重,亟须推进成渝城市群城市加强互动,实现协调融合发展。
(本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银行家》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课题主持人为王力、黄育华,课题组成员包括刘笑男、王师、王伟、谢典均、王子鹏、张晓娇)
责任编辑:刘 彪
ChinaBanker@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