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21-09-12孟首达
孟首达
羽毛球锻炼对小学生心智、行为及体能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意义,这已经成为了教育者的共识。日前,众多小学学校已逐步开设了羽毛球教学课程。然而,因小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缺少自律性与协调性,无形中阻碍了小学羽毛球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就围绕小学羽毛球教学,积极分析游戏教学法在其教学中应用实践,希望能为小学羽毛球教学带来借鉴意义。
1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羽毛球教学准备环节的应用
若想将游戏教学法充分地应用于小学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具体来说,需在上课前布置好教学场地,准备好教学用具,并对学生的羽毛球学习状况及学生个人偏好进行了解,以便能为学生选择符合其兴趣与学习能力的游戏内容。在小学羽毛球教学准备阶段应用游戏教学法,目标在于带领学生进行热身,避免后期的羽毛球运动会为其身体带来损伤性影响。为此,教师就可以组织托球接力游戏,以此作为羽毛球课前的热身游戏项目。在托球接力游戏中,教师应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指导两组学生对面站立,中间要隔开一定距离。值得注意的一点,两组学生间距离的设定,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弹跳力、臂力等指标后进行确定。一般来讲,对于小学生托球接力游戏而言,相隔十二米的距离是最佳距离,中间放置隔球网。当教师组织两组同学站好队形后,向学生发出号令。第一组排在第一名的同学拿着球拍托球,走向球网。第二组第一名同学,同样拿着球拍托球走进球网前。在拖球的时候,学生需要突破球网,将羽毛球传到对面学生的面前,当对面学生完成接球任务后,需要立即归回本队。在这个游戏进行时,两组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排队顺序托球接球,以最快速度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小组获胜。在托球接力赛后,学生达到了理想的热身效果,并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羽毛球、控制球拍的能力,最终掌握传球技巧、接球技巧。總之,小学羽毛球教学应用游戏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关注,还能打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带动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游戏环节中,进而为小学生积极参与后续的羽毛球运动而奠定基础。
2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羽毛球教学练习环节的应用
在完成热身任务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迅速切入主题,展开羽毛球的正式教学内容。为了打破枯燥的课堂氛围,引入游戏教学法必不可少。在羽毛球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依据掷球、发球、控球等技能,合理设计游戏内容。这里以发球游戏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六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教学场地中会放置投掷球篮,学生只需要站在投掷球蓝的另一侧即可,在教师发出信号后,每一组学生依次发球,将球投掷到球篮内。在整个游戏进行时,每一组的每一名学生仅有六次发球机会,每一组学生都会按照自己的排队顺序进行发球练习。当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发球任务后,教师需要针对每一组学生的投球、进球数量进行统计,进球数量最多的一组为获胜组。在游戏进行时,需要教师严格监督学生的动作,确保其动作能够达到规范性、准确性,并且监督学生是否存在违规发球行为。在教师了解到学生羽毛球的基础学习状况后,可以适当的增加游戏难度。例如,可以在球网上方拉上绳子,严格限定学生投球高度,只有真正经过了球网上的绳子进球,才能算成功投球。在不断增加游戏难度后,可以助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准。
3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羽毛球教学结束环节的应用
羽毛球本就是一项需要消耗体能的运动项目,在经过大量训练后,学生难免会产生疲惫感。为此,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惫感,就应合理的设置游戏环节,带领学生放松。这一阶段的游戏,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程度以及肢体疲劳感,游戏时间偏短,平均在五分钟左右,以轻松、灵活的游戏形式为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放松操,又或者结合太极拳的动作进行伸展运动的练习。在音乐的辅助下,学生心情也会变的异常舒畅,令其身心及机体都得到全方位的放松。无论是放松操,又或者是太极拳的伸展运动都需要保持舒缓节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平复紧张情绪,缓解身体上的疲惫。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捞球游戏,用这种游戏来填补课堂上的碎片化时间。一般来讲,在一节羽毛球教教课堂上,并不是整节课的时间都被安排着用来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还会有一定的闲碎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如果教师令学生自由活动,则很难真正的将课堂时间有效地应用起来。为此,在这个时间段里,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捞球游戏,还是以六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每一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需要拿着球拍做好准备工作。当教师发出信号后,学生需要将散落在地上的羽毛球捞起来,放入球篮内。最后结果还是以捞球数量最多的小组为获胜组,这种游戏形式非常轻松,既有利于教师维护现场秩序,又不会为学生带来任何运动负担。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羽毛球教学中非常受用,起到的效果也极其显著。然而,在应用游戏教学法时,需要羽毛球教师充分考虑课时、场地、教学内容等因素。羽毛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游戏教学法只是其中的一种,虽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协调能力、协作能力,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会合作,但还要酌情应用,万万不可以偏概全。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人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