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健身运动微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及促进政策
2021-09-12熊翌辰
熊翌辰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得到有效问卷342份,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全民健身运动微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果如下:高中学历的人较为重视健身运动,高学历者较容易忽视健身运动;收入水平越高,健身时间越少;有正式职业者能有规律地展开健身运动,而学生健身运动的时间最少;人们更愿意选择在家中进行锻炼,个别群体会选择在健身房锻炼,在公园中锻炼的人数较少;三人家庭更愿意进行家庭运动,而单身或两人家庭对家庭运动缺乏重视。
1 引言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會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全民健身活动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主要路径,在健康中国的引领下,全民健身活动将得以贯彻落实,机构的改革更为合理和完善,人们健身途径将变得通畅,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预防为主的全民健身时代将得以长久发展。
鉴于此,本文在第二部分首先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第三部分,将选取合适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并构建全民健身运动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并在第四部分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政策建议。
2 文献回顾
对全民健身运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比较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总体来看,大部分学者都是以单个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如媒体的发展、某项运动、共享单车、政府行为以及大型赛事等。
对于媒体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付明萍等(2011)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电视媒体通过直观、快速、立体形象、内容翔实等宣传优势较强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凭借新媒体的优势对自己的运动行为和锻炼习惯进行科学地指导,学者们研究普遍认为新媒体通过其多元、个性、快速、广泛等特点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体育锻炼。
此外,大型赛事的开展也通过增强人们的健身意识,促进人们健身活动的开展,刘震宇、李振分别对北京奥运会和全运会进行了分析,都认为大型赛事的举办可以改善健身条件,开发体育资源的利用,总体上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3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3.1 变量选取
首先是因变量的选取。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以个人平均每周运动时间为因变量。本文以网络问卷作为调查形式,主要调研了受访者每周运动的小时数,模型中使用TIME_HOUR_来表示。
其次是自变量的选取,由于本文主要考察微观因素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因此作者主要从受访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性别、工作行业、健身地点、家庭人数出发,设计了调研的问题。由于这些数据不具备较强的连续性,所以作者根据这些自变量的类别设计了相关虚拟变量。这些变量是年龄在16~29岁、16岁以下、中学以下学历、高中学历、大专/本科学历、收入低于3000元、收入为3001-5000元、男性、学生、有正式工作、在工作单位锻炼、在公园锻炼、在社区锻炼、居家锻炼、家庭人数少于两人、家庭人数超过三人。作者把这些变量设为虚拟变量。用此如果受访者符合虚拟变量所代表状态,就记为1,否则记为0。
3.2 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图像用如下公式去表示:
其中TIME_HOUR_是因变量每周运动的小时数,为避免与上文重复,作者在模型中仅展示了其中三个自变量,其余自变量如上文所示。
4实证分析
4.1 实证结果展示
作者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Eviews8.0对上述模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当把所有变量计入模型后,只有大专/本科学历、高中学历、收入为3001到5000元、在公园锻炼、家庭人数少于两人显著,因此作者怀疑模型中变量之间具有多重共线性,而采用逐步回归法重新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4.2 相关检验
首先进行拟合优度和显著性检验,表1结果显示拟合优度仅有0.027537,主要原因是逐步回归方法删除了常数项所导致,也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需要进行优化。对于显著性检验,用逐步回归方法删除了不显著的变量,从表1结果来看,所有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所有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
对于残差检验,由于模型结果是采用逐步回归方得到,因此可以认为模型不具有多重共线性;作者进一步用B-P方法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结果显示Obs*R-squared为13.61142,对应的Prob.Chi-Square(7)为0.0585,作者同样用White检验方法得到结果:Obs*R-squared为71.36348,对应的Prob.Chi-Square(25)也很微小,基本为0。两种方法都表明拒绝同方差的假定,模型未能通过异方差检验。因此作者使用加权二乘法进行修正,权重系数为1/ABS(RESID)。此时拟合优度R-squared已达到99%以上,表明该模型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另外对于自相关的检验,查表D-W值Dl=1.57,Du=1.78,从表中结果来看,修正异方差之后,D-w值为2.07,大于Du,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4.3 实证结果分析
表1显示了逐步回归方法统计后的结果,结果表明:
首先,对于受教育程度,以本科以上学历为基组,发现高中学历的人比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平均每周多锻炼1.71小时(消除异方差后为1.99小时),消除异方差后结果显示,对于初中学历以下的人比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平均每周多运动1.31小时。
其次,对于收入水平,以收入月收入5000元以上为基组,发现月收入为3001到5000元的人和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的人均比月收入5000以上的人每周平均多锻炼2.11小时。
再次,以自由职业者为基组,有正式职业者由于工作规律,平均每周比自由职业者多运动0.42小时。学生由于学业压力等原因,反而比自由职业者少运动0.19个小时。
对于锻炼地点,结果表明以健身房为基组,在公园和家里锻炼的时间分别会比在健身房多2.88和0.72个小时,表明锻炼地点对运动时间的影响不稳定。
最后,对于家庭人数,结果表明单身或两人生活比人数在三人以上的家庭少锻炼0.88小时,三人家庭比三人以上家庭多锻炼0.94小时。
5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得到有效问卷342份,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全民健身运动微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果如下:
首先,高中学历的人较为重视健身运动,高学历者较容易忽视健身运动。
其次,收入水平越高,健身时间越少。该结果表明高收入群体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疏于健身运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发展。因此作者呼吁高收入群体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情况,合理增加每周运动时间,促进健身习惯的养成。
再次,有正式职业者能有规律地展开健身运动,而学生健身运动的时间最少。因此作者建议政府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开展多元运动项目,与学校共同促进于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
最后,人们更愿意选择在家中进行锻炼,个别群体会选择在健身房锻炼,在公园中锻炼的人数较少;三人家庭更愿意进行家庭运动,而单身或两人家庭对家庭运动缺乏重视。进一步表明现今社会与家人足不出户进行健身运动。因此建立单身人士或两人家庭增强对于健身运动的重视程度,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