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眸与畅想:从山水文化中探索山水城市

2021-09-12王佳盟

百花 2021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住宅

王佳盟

摘 要:山水文化是东方特有的一种文化,亦可以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山水文化就好像一种情感。东方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对自我认知,大都建立在人与自然的特殊情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文首先通过对山水文化的艺术价值的分析与研究,然后进一步结合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问题,重新审视山水文化、山水艺术;探索人与山水的关系、城市与山水的关系,并重新拾取和发扬山水文化的精神理念,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让人与自然重新回归平衡。

关键词:山水文化;城市化;住宅;山水城市

一、前 言

历史上中国试图从虚无缥缈的空气、波涛汹涌的海浪以及延绵不断的山峦中获得睿智,当时的中国已经站在了拓展世界知识领域的最前沿,形成自己独特的山水文化,并且延续到今天。但是从人类工业革命到现在的二百多年的时间是一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山水文化几乎被遗忘,城市建筑千篇一律毫无中国特色。我们现在应重新拾取和发扬这种理念,并且加以进化,重新运用起来,运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建设当中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二、山水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的文化。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活,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以它丰富的形态展现着天地之大美。无论是雄伟壮丽的大山大河,还是旖旎秀丽的青山绿水,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对于自然的审美也在同步生长。

(一)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山水之美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净化心灵。人们对于山水的审美与人格的道德修养是非常契合的。自然山水与人们的精神和人格有很多相通之处,许多先贤哲人都喜欢以山水的意象来寄托人生的际遇和自己的胸怀与抱负。在道家的文化中,老子和庄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崇尚自然的思想,让人们在回归自然的山水中,寻求真善美,获得自我的提升,也是当时的人们对于现实社会中无法调节的矛盾的一种逃避和出路。

(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中国人从未将自然界和人类对立,而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万事万物相互关联。天人合一的思想,历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论述,是中华文化传统哲学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在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人和自然之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与事物的发展顺乎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相通相融的境界。

(三)艺术审美价值

大自然孕育了各种形状和形式的美丽景观。无论是文学、绘画,还是园林建筑、音乐,山水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和审美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没有灵魂的现代城市

中国人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天人合德。中国古代的建筑,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让人们穿情于景,在自然环境中吟诗作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关于精神和意境的,这是我们这片土地的历史中早就蕴藏着的文化和哲学。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后,中国受到了完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当崛起于美国的现代主义思潮所创建的城市进入衰退期时,在中国却被推崇到相当高的高度,甚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城市发展的决策者和规划者,争先恐后地为他们所控制的城市打造更高、更快、更强的“美国式的中国梦”。新老城市无不在为这些新型高度集中的财富所冲击,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失衡与对抗,在对抗与失衡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形态与社区形态。现代化规模化的生产效率则使得城市变得千篇一律。标准化、程式化、相同化的建筑拔地而起,并且在不断地蔓延。高层建筑和城市化的进程也成为他们比较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竞争机制,流水线式的运作,利益最大化,以娱乐消费来刺激经济模式是城市扩张的决定性力量。在开放、自由、批判、压迫和抵抗中不断变换,而就在这些不断的变化中,城市也慢慢失去了原有的灵魂。城市化的进程变为了生产居住机器的流水线,住宅成为工业定制品,只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图1)。需求定量化、趋同化、简单化只为适应工业的生产,而不是满足人在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机器的生产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但是机器是没有感情和思想的,它只是冷冰冰的钢铁,而它的大脑是人们给它制定好的程序,它只能满足人们社会中的大规模生产需求。

四、山水文化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发

建筑首先应以人为主体,而人的归属感恰恰是住宅建筑最应重视的问题。大城市的问题不是摩天大楼和大型建筑物本身,而是隐藏在这些建筑物背后的价值观所造成的人文精神与自由意志的缺乏。而今天的我们却依然给自己套上各种物质的枷锁,在疲于奔命的城市生活中迷失自我。这是技术进步和物质丰富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情感缺失和麻木的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却是在大面积复制“居住机器”同时把传统居住模式覆盖掉,这种照搬西方城市发展模式,造成了整个城市现实与历史的断裂,我们找不到根了,我们的城市,丢失了原有的哲学精神。在城市化建设的大潮中我们也应该抬起头来,看看我们未来的路在哪里。

未来社区和城市的发展应该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寻找一个新的道理,让自然和人重新回归到情感上的平等、和谐关系。中国基于本土文化和“诗意栖居”理念的城市与建筑设计潮流逐步重新被重视,山水文化、山水艺术和山水城市理念被提及和运用,我们在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多至今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忧虑,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试图在更遥远的时代,去探寻属于中华民族自我的精神底子和价值内核。中华民族对山水的感情不光源于对优美的自然景观的赞赏,最重要的原因是山水之中凝结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精神,山水之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方面,古代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们都特别重视山水,以至于山水园成了古代城市建设的潮流(图2)。人们对于山水的感情,不论是山水诗词、山水画还是园林建筑,它们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它们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一样的,都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山水城市旨在让所有市民都能体验周围的花园式建筑。人们生活在一个将古代山水诗、绘画的艺术概念与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城市有机结合的环境中(图3)。人们不再需要去商业景点和旅游目的地去接近自然,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体验古代山水诗画的艺术概念。

山水城市是对中国人类居住环境的总结。基于中国古代山水和自然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中国山水诗、山水画和古典园林建筑融为一体,以独特的方式带给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尊重环境保育和增进人类福祉的原则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充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自然与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重要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将继承和发展国内外乡村城市、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城市观念。它也代表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环境回归自然的渴望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五、小 结

如果把历史当作线性过程来追究,我们会惊叹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沉浸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所建造的新中国新城市中。但是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化都市的发展,发现已经看不到中国的影子,中国城市似乎没有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如果不看城市的名字和人种,我会以为在西方国家的某个城市里。我认为中国未来城市不应该这样发展下去,继续建造随处可见的由权力和资本所堆砌的钢铁森林,而是应该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从山水文化精神意境重新探索到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想这也是经历了以破坏环境为发展代价的工业时代应该所要反思的,让人与自然重新回归到情感上的平等、和谐关系。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树声,高元,李小龙.中国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9.248(01):33-38.

[2] 佚名,胡洁.“山水城市”的追梦人[J].中国西部科技,2014(8).

[3] 申绍杰.Discri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n Criticism Re-cognition of“All Cities with the Same Features”批評的反省和辨析——千城一面再认识[J].建筑学报,2013,000(006):96-98.

[4] 鲍世行.钱学森与山水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0,7(006):15-20.

[5] 王铎,王诗鸿.“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J].华中建筑,2000.

猜你喜欢

城市化住宅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辽宁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负荷的交互响应研究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2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10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
2015年12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8个月上涨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