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的美感
2021-09-12董慧
“当我做丑的东西时,我完全是故意的。我做任何事就是为了让丑陋的东西变得吸引人。”
本年度的第一次商务出差还是去了久违的上海,在一个个会议的喘息空闲,去拜访了荣宅,那里刚好举办美国艺术家Theaster Gates的展览“多宝阁”(China Cabinet),艺术家本人曾参与了Prada Mode Miami和Prada Mode London项目,力图探索当代黑人身份和物质文化的视觉和文化表现形式。
Gates生活的街区被称为芝加哥西区,比整体相对富裕的北部街区拮据很多,但非裔移民的音乐和文化直接冲击着这座工业城市——当然,非裔在这里几代更迭、受到种族歧视以及生活窘迫的现境使他们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家族般的社群文化。而这一切,都深深影响着Gates。
展览的结束部分有一个作品起名为《鸟与缪西亚的假围巾、我的帽子与手套》,一只长嘴的大鸟戴着艺术家本人的帽子、披着缪西亚女士的围巾,据说这代表他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的矛盾和统一。
“这个矛盾和统一跟我有些神似呀!”我定睛研究了这只分裂的鸟,然后不禁感慨同样的一个物质狂渴望拥有精神世界。其实何止是这只乌,整个Prada品牌就是时尚界的知识分子。
雖然位居在每个季度财报都不断被刷新的奢侈品牌第一梯队中,但是散发着文艺与工业气质的Prada一直都被认为是“异类”的存在。面对来势汹汹的资本浪潮,Prada仍然在世界各地坚持斥巨资、花时间修缮古宅,举办艺术展,这些在商业化大潮中显得尤其格格不入。
但是这位缪西亚女士就是不信邪,屡屡不走寻常路。2021年春夏系列邀请Raf Simons共同设计,当时的发布堪称时尚圈的爆炸新闻了。作为Miuccia Prada与Raf Simons合作的首个系列,时尚行业没有人不讨论它。这场秀后,含金量更高的是两位当事人,坐下来答全球网友问长达20分钟,堪称时尚圈顶级“脱口秀”。Miuccia Prada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当年那位改变时尚界面貌的激进主义设计师,她用一种全新的时尚语汇,塑造了一个时代。Raf Simons就是受她影响的那一代人。
在荣宅的一个隐秘角落,我试穿了这个1+1>2的系列。这个系列共发布了40个look,像是一场Miuccia Prada与Raf Simens的对话。针织+迷笛半裙一直是Prada女郎的标志性装扮,中高领打底衫叠穿是Miuccia的熟悉的知识分子气质。“不过这一季在针织和打底衫上装上,多了破洞镂空元素,更具现代感,也是品牌的年轻化尝试。”我就是中高领打底衫的重度沉迷者,并且目前还打算继续沉迷。
这一季的外套则非常Raf Simons。经典的Raf式剪裁和版型,立领设计更加率性。茧型大衣有上世纪50年代老牌高级时装屋经典女装的造型。倒三角形的logo一直是Prada的标志,在Raf Simons加入的第一季,Prada标志性的logo被放大,印在衣服胸前,更加醒目。优雅的尖头猫跟鞋是这一季唯一的鞋款,今年流行的尖头鞋有个小小的特点,鞋跟都不会太高,以猫跟居多。Drada的尖头猫跟鞋拼接了一个超大的运动风鞋舌,这种混搭感,瞬间给了高跟鞋不一样的感觉。转眼间,Miuccia Prada和Raf Simons联合创作的时装系列,已经上演到第三季了。这季是Raf加入Prada后,创作的第二个女装系列,亦是Prada 2021秋冬男装系列“感官可能”(Possible Feelings)的第二篇章。线上时装周期间收到的邀请函,和2021秋冬男装一样,都有一个针织材质的彩色三角形。名字则比男装多了一个“Transmute”,中文解释为“嬗变”。嬗(shàn)变,不是一个很常见的中文词汇,它的意思是指蜕变、更替,本质逐渐重塑。它的另一重含义,放在二人联合创作时装的语境下也无比适用:元素通过核反应转化为全新的元素。其实,“核反应”,早已在Raf加入的第一个系列就发生了。
在秀后的对话里,秀场空间的建筑师Rem Koolhaas说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Prada厌恶某件事物的样子总是很吸引我,她的厌恶非常明显,不仅仅是简单拒绝,不仅仅是简单地讨厌,而是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讨厌什么,把这种讨厌转化成解决问题的干劲。我认为这种方式是Prada独有的。
众所周知,Miuccia总是从她讨厌的事物里寻找灵感。1996春夏,Prada秀场上都是不讨人喜欢的泥土棕、霉菌绿、难言优雅的图案、比例错误的纽扣……还有矮胖的凉鞋和毫不性感的平底鞋、粗跟鞋,和90s的“美丽”标准南辕北辙。她曾经说,“当我做丑的东西时,我完全是故意的。我做任何事就是为了让丑陋的东西变得吸引人。”
换句话说,时下语境中的“美”,从来不是Prada字典中的第一考量,她只追求高时尚商(high fashion quotient),独有一种专属于知识分子的古怪美感。
董慧
拥有一颗KOL的心
《写给你的信》是国内最早以时尚内容为话题的专栏,也是最早一批具有KOL特质的写作尝试。而且,还是国内坚持不间断刊出时间最久的编者信,更是同类写作中最具自我更新能力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