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

2021-09-12陈雪颖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2期
关键词:优秀师德时代

陈雪颖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除了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外,还需要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格。因此,老师不仅要做好基本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众所周知,师德是教育、教师职业衍生出来的内容,并基于社会道德而形成和发展的。所以,要想成为新时代的一名优秀教师,首先应深入理解师德的真正内涵,并拥有一颗爱心以及崇高的人格、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口才、健康的身心等。

【关键词】师德;时代;优秀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大构成部分,师德既是作为老师必需的重要职业道德,又是在教育实践中,老师通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道德思想观念、准则、教学行为规范等的综合体。

同时,师德还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下,对老师日常行为、道德的基本要求,并集中展现了老师的整体觉悟意识、人格品质、精神风貌,与老师的职业特点十分吻合。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更需要通过师德来规范、帮助老师,由此可见,作为当代优秀教师必须明确师德的真正意蕴,熟知师德的两个方面:为人处世的本性、行业性。

一、 在教学中体现敬业爱业的本性

据了解,在早些年代,我国并未颁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然而,那个时代的老师,一般情况下,却都会自觉践行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热爱民族、关爱学生、立德育人、终身学习的要求。老师一般都十分热爱教师岗位,且喜欢自己的学生,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在20世纪,很多地方的老师起点不高、知识水平也偏低,且学习途径也有限,教辅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学生也常常会遇到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情形,甚至部分老师还会请教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作者的某科任老师就有请教过我的同学。

但这些并不会影响老师们在学生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老师们的孜孜努力与对同学们的苦口婆心,更令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老师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是为了学生能够好好地学习,而同学们也会打心底地真正敬爱老师。

如果需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则首先正确地为人处世,以宽广深厚、为人榜样的人的底蕴来正确树立光辉的职业形象。

同时,教师还应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并跟进时代的潮流,彌补自己知识的缺陷以更好的解答学生的问题。人的德与行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即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而那些善于投机倒把的人,同学们或许会认可你的聪明,但却会轻视你的人格。

作为老师,自身的德、行,属于为人师表的必需资格,也是老师的一张明信片。

千万别认为学生年纪尚小,就不具备真正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这是错的,其实作为人,自小起就具备审美观念、是非辨别能力。在这里,广大学生丝毫不比成年人差。作为一名老师,倘若无法做好同学们的表率,那这位教师并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如果连必需的德、行都有问题,学生如何亲近老师呢,更别说会佩服老师了。作为小学老师,切忌粗暴地通过“威”、“慑”行为来感召自己的学生。这里的“威”的作用,是由于其背后的“敬”为其撑腰。

实质上,为人处世所需的公正、严明、勤劳、仁慈、谦逊、正直等品质尽管不直接推广应用到教育领域,但是它们却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试金石。坚信除了做老师以外,实际上做世间的一切事情,均需要首先做好人!如果连人都不好好做,如何有资格、能力办好事儿。只不过当代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做人便显得愈发重要了。

二、师德的行业性

首先应该知道,职业道德属于职业对工作对象、基本工作特点、职员修养,而形成的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习惯等。

在教师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行业性,主要以热爱自己的学生为关键性内容。只有真正热爱学生,赋予发自内心的爱,才会担负起日常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才会真正爱岗敬业,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努力提升发展自我,进而做到终身学习。众所周知,小学教师以孩子为日常工作的对象,倘若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则不会考虑他们的未来发展,为他们的将来精心打算;倘若对学生缺乏爱,则不会用尽心思去更好地引导他们;倘若对学生缺乏爱,则即不会真心包容他们的缺点、错误……从古至今,热爱自己的学生一直都是优秀教师真正的灵魂所在。

众所周知,小学教师以孩子为日常工作的对象,倘若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则不会考虑他们的未来发展,为他们的将来精心打算,不会用尽心思去更好地引导他们,真心包容他们的缺点、错误。

然而,在这里想说的是,老师的道德表现出的行业性还会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在当前的新时代下,小学老师的职业道德,从发布职业道德规范起,也即被赋予了一定的新内涵、意蕴。

实际上,教师不公平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我国自古即有之。当学生评价自己的老师对他们的公平问题时,一般是由于这名老师明显偏爱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多数是感觉到情感上的公平性的缺失。

而新时代下的教育公平问题、公平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不单是师生情感问题上的公平对待,还会涉及其他的因素,比如,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家庭地位、人情世故等。

面对种种诱惑和压力,如果老师的师德偏离正常轨道,手中的天平秤失重,就会不公平衡量每个学生。所以以上因素往往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埋下不好的种子。

结束语

目前,教师职业是很多人羡慕的一大光辉职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培育小学生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师德的真正意蕴,以促使自己不断提升教育素养,并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尚的师德来武装自己,以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敬业爱业的精神,来深深地感化小学生,从而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句容市崇明小学曹慧洪华.立师德强师能铸师魂[N].江苏教育报,2019-09-18(003).

[2]林琳.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98.

[3]赵秋爽.新时代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路径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99-102.

猜你喜欢

优秀师德时代
致良知与师德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有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及启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职校德育工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质与策略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