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琵琶演奏技术的现代创新

2021-09-12邓艳

大观 2021年7期
关键词:琵琶

邓艳

摘 要:琵琶是一种因演奏技法而得名的弹拨类传统弦鸣乐器。而琵琶演奏技术可以说是琵琶艺术的核心所在,其中唐代是重要发展阶段,且至今仍在传承发展。琵琶演奏技术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代表,它的演变与发展对当代音乐艺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通过论述琵琶演奏技术的历史沿革,阐述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在古今对比中突出现代琵琶演奏技术继承式、组合式、原创式创新的特点,从而更为宏观地把握琵琶演奏技术的现代创新。

关键词:琵琶;演奏技术;现代创新

琵、琶最初是指弹奏圆形长柄乐器的两种手势。有关琵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东汉应劭编写的《风俗通义》:“批把,……以手批把,因以为名。”[1]同时期刘熙对琵琶的两种基本演奏技法进行了解释,即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之后由于常与琴、瑟合奏,因此依据琴、瑟等乐器的字形特点,去除了原字的木旁,添加上琴头,最终演变出“琵琶”二字。在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琵琶演奏技术经由历代技艺高超的演奏者的演绎,融合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元素,吸收南北演奏技艺之所长,不断传承、变革,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演奏体系。

一、琵琶演奏技术的传承发展

隋唐是琵琶演奏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尤其在唐代,琵琶成了雅俗共赏之物,不光在宫廷宴会的演奏中必不可少,在民间街巷也常常见到。因此唐代出现了许多技艺高超的琵琶演奏者,他们身怀绝技,演奏的曲目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感染力。他们也对琵琶演奏的技法进行了传承与发展。

首先是弹奏琵琶的姿势。人们最初是将琵琶竖抱在身体一侧进行弹奏。唐代文学作品中就有对弹奏姿势的描绘,如《琵琶行》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在敦煌壁画之中,很多乐伎以横抱琵琶的姿勢演奏。这些都足以说明琵琶的弹奏姿势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其次是演奏技法。唐以前就已经产生了许多演奏技法,《琵琶行》中就有一定的介绍,诸如“转轴拨弦三两声”“嘈嘈切切错杂弹”。右手有正拨、反拨和琶音等,左手有拢、捻、撚等。最后是感染力。琵琶音色分明,清晰明朗,演奏过程中,既能够以活泼轻快的情绪感染听众,又能以凄凄切切的音律使听众潸然泪下。

唐代之后到了宋代,琵琶继续改革和发展。在这一时期,琵琶受到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的加入促进了琵琶演奏风格从威武大气向婉转清雅转变。明清时期达到了除唐代之外的又一次高峰。中国音乐文化与西域音乐文化的融合(尤其是曲颈琵琶的加入),加上南北两派的精彩表现,使得我国的琵琶演奏技术渐趋成熟。

到了近代,琵琶演奏技术在传承的基础上又有了突破与创新。在近代的琵琶演奏者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刘天华和刘德海。他们本身就具有高超的演奏技艺,又带着对琵琶的热爱和对技艺传承的责任感对传统演奏技艺进行了批判性的取舍,又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创新。刘天华的创新性就体现在集各家之长为己所用,如《虚籁》和《改进操》两部作品就结合了古琴技法中的“绰”“注”,大大增强了琵琶的感染力[2]。

二、琵琶演奏技术的现代创新

演奏技术作为琵琶艺术的核心所在,是演奏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也是乐曲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演奏技巧精湛与否,对于乐曲的美学价值形成和意境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听众的审美水平逐渐提高,审美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所以演奏者需要批判性地看待传统演奏技术,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对不能不加取舍,全盘吸收。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琵琶演奏技术的现代创新特点,从而为未来的创新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传承创新法

其一,传统演奏技法创新。首先是双划音,即对单划音进行一定改革而新创的一种技法。具体操作是弹过琵琶的四根弦后,再往反方向划两根弦,也就是通过增加右手手指的运动来增加发音数目,以提升音响效果。其次是定数论。琵琶是以“点”为基础的乐器,而轮指由固定的点组成,但由于演奏者对作品感受的差异,会造成轮指的长度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就差异万千,难以统一。因此之后就量化了轮指,具体包括“两轮”“四轮”等,使得琵琶演奏更规范、统一。最后是“肉扫”,即运用右手拇指左侧的肌肉极速划过所有琴弦,从而产生浑厚强劲的声音,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这不仅有利于大幅度提升琵琶演奏的表现力,还能使作品更有感染力,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除此之外,还有双摇、山口上拨音、小指压弦、砍弦等,这些都是对传统常规演奏技术的创新和丰富。

其二,非传统演奏技法创新。首先是弹弦,这种技法可以发出柔、劲皆备的声响,具体操作就是使用右手中指的指甲在一瞬间同时击打面板和琴弦。《台湾风情》就使用了这一技法,所奏出的柔、劲皆有的打击声响与整首乐曲的旋律有机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呈现出了高山族庆祝节日的热闹场面。其次是剌弦,即用右手的大拇指侧面猛地敲击四弦,发出“剌”的声响。这一技法使得声响更开阔,更具有空间性。最后是拍弦,即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弯曲合拢,创造出一定的音响空间,进而发出近似于天鹅扑翅的声音。

(二)组合创新法

组合式创新是指在演奏时,将先前已有的传统演奏技术依据新的乐曲表达需要,进行不同以往的排列组合,其突出表现为将几种演奏技术融为一体,让琵琶发出的声音有层次分明之感。下文将依据刘德海创作的琵琶名曲《春蚕》对组合创新法的具体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为演奏《春蚕》这一乐曲作品,刘德海将先前已经存在的勾轮、挑轮技法结合起来创造出“挑扣轮”手法。这一手法便于重点展示作品的重音。第二,在运用原有的摭弦指法之外,开创性地将右手四个手指结合起来,形成四个泛音。这一技法组合除刘德海的作品外,在其他作品中并不常见。第三,在作品的慢板里,传统的“摭”在这一阶段被摭弦、重音组合起来的音替换,这一过程被称为“摭分”。《春蚕》问世之后“摭分”被琵琶演奏界广泛使用。运用了“摭分”的作品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琵琶演奏作品。刘德海在作品中除了快速表现“摭分”之外,还在相应的部分做了弱奏处理,也就是第四点。第五是“扫拂”的运用,将“扫拂”与“肉扫”相结合,可以产生一种不同于“扫拂”的清雅、温和的声音[3]。由此可见,组合创新法在刘德海的《春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原创创新法

继承创新法和组合创新法都是在已有的传统演奏技法基础之上作出或局部或整体性的改革,以便于符合新乐曲音律的需要。原创创新法则与二者不同,它要求演奏者除了应当具备深厚的技法基础和对现实需求极高的敏锐性以外,更需要依靠自身的智慧和灵活性思维,自主地创造出现今未有的独特的演奏技术,以丰富琵琶演奏艺术的宝库,为新的高峰期创造条件。

利用原创创新法创造出的技法有山口上拨音、无名指摇与勾搭技法等。山口上拨音指的是左手在发音时,利用右手去拨琵琶山口上的琴弦。由于山口处的弦绷得很紧,因此发音通透明晰。山口上拨音技法无疑是一种独特新颖的技法,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摇指最初是用食指、中指和小指来演奏的,后又开创了无名指摇,就是用无名指指甲的左右两侧在弦上平行摆动,这一技法的创新使得琵琶演奏声音比前三种更为轻柔。勾搭技法就是先用指甲上侧缝入弦,接着调整到中侧,在这一过程中音色由弱至强、由模糊到明朗。勾搭技法与传统的“凤点头”在音型和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又大有区别。就发音而言,“凤点头”比勾搭技法音色更为响亮,有重音;整体上而言,勾搭技法有由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过程,像在《天鹅》一曲中,勾搭技法就更能生动地展现出天鹅由远及近的一种意境美,而“凤点头”则没有这种效果。

综上所述,在琵琶演奏技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隋唐和明清这两个高峰时期为琵琶技艺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从而大部分的技艺在传承中变革发展。而在新时代条件下,琵琶演奏技术的创新则主要体现在继承创新、组合创新、原创创新这三个方面,一方面为现有的创新成果起着一定的总结归纳作用,另一方面给未来演奏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应卲.风俗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0:46.

[2]吴瑾.琵琶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3]舒芳.古韵新声:试论琵琶演奏技巧的现代创新[J].大众文艺,2020(8):152-153.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琵琶
我和我的琵琶
冰凌的老琵琶
琵琶你好,琵琶
也说“琵琶声停欲语迟”
也说“琵琶声停欲语迟”
琵琶与现代音乐
枇杷和琵琶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