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自然里的“脱贫车间”

2021-09-12

人民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河科技局观鸟

因地制宜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产业问题解决了,后续的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地处高黎贡山腹地,森林茂密,栖息着240多种野生鸟类。在山里生活的三河村村民想都不敢想,对于他们来讲司空见惯的鸟儿,有朝一日可以带来一天900块钱的收入。

2018年初,怒江州科技局派驻三河村的驻村扶贫干部张朝江,带着返乡创业的企业家袁开友,劝说村民在自家林地里建鸟塘,发展观鸟经济。而这源于2016年的张朝江一次在保山市百花岭的拍摄经历。那时,张朝江到云南保山市百花岭拍摄鸟类,被当地通过打造的“观鸟产业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方式”所启发。2018年初,张朝江扎根三河村,依靠“鸟产业”,助力村子脱贫攻坚。

张朝江(右一)与摄影爱好者在三河村鸟塘的观鸟棚内拍摄

刚到村子里,张朝江就把发展观鸟产业的想法告诉了本村的“能人”袁开友。两个人一拍即合,立马建起两个观鸟点。观鸟点在观鸟愛好者群中宣传开后,观鸟订单纷至沓来。接着在州科技局的资助和指导下,三河村建起了15个鸟塘,也是15个“扶贫车间”。建好的鸟塘全部交由建档立卡贫困户运营,三河村的“鸟产业”就这样发展起来。如今村子里45户贫困户都从事了和“鸟产业”相关的工作,同时还增加了收入。

33岁的三河村村民罗志强(左)和妻子黄儒娇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百香阁的“鸟家乐”。2020年3月正式开业,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到了年底还是有七八万元进账。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这两年多,我在村里带着大伙儿建鸟塘、做‘鸟家乐、赚‘鸟钱,三河村的‘鸟经济已经打响名声。”说起三河村现在“靠山吃山、靠鸟发展”的思路,喜欢自称“鸟叔”的张朝江不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李忠华是15个鸟塘的“塘主”之一。2018年,张朝江和村干部一起找到他,说明村里要建鸟塘的计划,问他愿不愿意做“塘主”。李忠华说,他之前确实看到有人背着“长枪短炮”来村里拍鸟,但对于“塘主”如何通过服务拍鸟者赚钱,他一无所知。

在三河村拍到的不同珍稀鸟类。

为了打消李忠华的顾虑,张朝江特意带领李忠华这样的1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到具有成熟经验的百花岭取经学习,“人家的发展模式让我们目瞪口呆。”李忠华说,参观回来后,他满心的顾虑被打消,第一次知道爱鸟护鸟居然还能赚钱。

很快,李忠华成为了三河村10号鸟塘的“塘主”。“因为没有经验,第一个月没挣啥钱。科技局的老师、村干部不断来传授经验,带摄影爱好者来,慢慢就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了。”目前全村的鸟塘全部由怒江三河源林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来运作管理,“塘主”不用愁客源问题,公司会把不同需求的客人分配到不同的鸟塘,“这样运作更加规范,我们在鸟塘里负责收取机位费、背包费和餐饮费。”张朝江说道。

自从当上鸟塘“塘主”,李忠华说他变了,变的不仅是生活,还有他的思想。“现在除了爱鸟护鸟,我还在山上种花种草,既保护了环境,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三河村地处高黎贡山腹地,森林茂密,栖息着240多种野生鸟类。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以观鸟产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每年有近5000万人参与观鸟,产值逾千亿美元。中国鸟类资源虽十分丰富,但以观鸟为代表的自然及野生动植物观赏旅游活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张朝江说:“怒江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三河科技局观鸟
运城市科技局召开2022年 全市科技工作推进会
湿地观鸟
观鸟记
长沙打造科技政务服务“高速路”
观鸟须知礼
浅谈档案工作中的保密问题
三河古镇巢湖风韵
我最爱的美食
科技局电子档案资源的现状与整合
内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