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芜区生姜姜瘟病发生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21-09-10卢岫云

吉林蔬菜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病菌生姜

卢岫云

摘 要:姜瘟病也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主要產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及时了解掌握田间姜瘟病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生姜姜瘟病菌流行发生症状,以便生产者能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应用姜瘟病综合防治策略,为生姜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稳固生姜生产。

关键字:姜瘟病;病原菌;特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生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生姜经济效益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国山东出口创汇重要农产品。生姜是居民生活中最好的调味品,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挥发油等成分。其中所含挥发油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具有姜辣素、桉油精、姜醇等,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姜瘟病是生产中普遍发生的毁灭性细菌性土传性病害。我国北方栽姜主要区域由于姜瘟病危害每年造成较大损失,严重影响生姜主产区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姜瘟病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了深入研究探讨姜瘟病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莱芜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科技人员用了近3年时间,进行姜瘟病发生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工作,利用不同生姜田块进行了大量生产防病试验示范,已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综合试验表明,姜瘟病注意早期预防为主,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与蔓延,稳固莱芜区生姜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1 姜温病发生症状

姜瘟病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起,青枯病原菌主要侵染姜根部、地下茎和地上茎。

该病菌一般是自生姜植株的根部或茎部伤口处侵入,然后进入生姜植株的导管系统引起植株体发病。而该病菌也能从没有受伤的次生根的根冠部位进行侵染,并且伴随着生姜植物体生长时可以在其次生根的根冠和主根表皮间形成鞘质层,而这类青枯病菌还具有穿过鞘层能力,进而侵入皮层于细胞间隙进行生长。

该病菌在细胞间能够破坏植株细胞中胶层,使其细胞质壁发生分离变形成为空腔,侵染木质部薄壁组织,侵染细胞破裂后进入导管,快速进行大量增殖和传播扩张,引起植株萎蔫死亡。

植株受害后生姜的根部会呈现出黄褐色,以至影响后期生长直至全部腐烂。受害的地下肉质茎初期呈现出水渍状黄褐色,内部组织会发生软化腐烂,仅留下残存的外皮,如果用力挤压其病部还会流出污白色的混浊液,散发出一些难闻的臭味。

地上茎受害则病部呈现出暗紫色,内部组织发生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受害则发生凋萎,叶片呈淡黄色,其叶片边缘出现卷曲,直至生姜全株枯死,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 病害发生流行特点

2.1 侵染源

带菌种姜和重茬姜田是田间姜瘟发生侵染源,水是传病主要介体,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种姜、土壤带菌时发病率最高达90%,土壤带菌而种姜不带菌发病率为60%。种姜不带菌的种植在不带菌土壤中则一般不发病。

2.2 气候因素

莱芜区7月中旬至9月上旬是姜瘟病高发期,此期间温度高、雨量充足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病害发生与否与温度关系比较密切,尤其是土壤温度对于姜瘟病发生蔓延影响较大。根据多年生产调查发现,旬均土温24℃,病害即出现,发病率可达5.4%~8.7%;当土壤温度达到28℃左右,土壤湿度较高时病害大流行。

2.3 土肥因素

姜瘟病发病与施肥关系密切,追施尿素会加重发病。栽培管理中如果基肥施入量不足,而追肥量过大,尤其是施用氮肥过量田块,姜瘟病发病较重。对于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多,生长期磷钾肥施入较多田块,姜瘟病发病较轻。

在生产中,如果田间施用腐熟大豆饼、化肥、腐熟鸡粪等不同的肥料,在试验调查中,其不同的肥料处理对于姜瘟病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腐熟大豆饼作肥料发病期明显滞后,发病率也明显低于其它处理。

2.4 流行特点

姜瘟病通常在莱芜姜主产区6月末至7月上中旬始发,7月中下旬发病进入盛期,8月至9月初严重发病,发病期长达百天。

姜瘟病病原菌能在土壤和根茎内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带菌根茎是同一块田间发病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首要病源。

带菌种姜在播种后,逐渐在田间零星发病,病原菌通过雨水和地下害虫多次传播,从植株伤口或叶片侵入维管束组织,向植株的上下各部位蔓延,植株受损腐烂至死。

生姜根茎发病腐烂后,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遇到寄主持续进行再侵染。

3 姜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方法

3.1.1 种植生姜要注意种植地块的选择。尽量选择那些地势条件良好,具有平坦高燥、土质疏松肥沃、土壤通透性好和排灌方便的地块进行栽植,可有利于抗病防病。

在诸多农业防治方法中,要综合采取各种防治法精准施策,其中轮作换茬就是解决土壤带菌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生姜在栽培种植中比较适宜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3年一生时间的轮作换茬,抗病效果好。

对于偏酸性的土壤应该提前予以土壤改良,在每667平方米酸性土壤中施入生石灰100~150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在冬季土地休茬时可以对土壤实行深翻晒白,能够减少病虫害发生。栽培生产中一般都要采用高畦进行栽培,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3.1.2 选留健康无病姜种。选留姜种应注意从无病姜田严格挑选无病姜块,进行单收单藏予以保存。

对于有条件的地方,选留种姜最好选择已经脱毒的姜种,严格挑选、消毒和催芽后进行栽植,可以大幅减少发生病害。

3.1.3 栽植整地时要注意增施钾肥或草木灰作底肥,能较好地提高生姜的抗病能力,减少姜瘟病发病。

生产实践中,每667平方米生产田可施入150~200千克腐殖酸生物有机肥作基肥,能减轻姜瘟病发生。在生姜种植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及时培土并搭设遮阳网,促进生姜根茎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法主要指在栽培管理中,如果田间发现有病株要及早进行拔除或连根挖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在发病穴内撒入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并用无菌生土回填病穴及时踏实。

生姜植株发病严重时一定要注意减少灌水,切忌实行大水漫灌。生姜一般在收获前不宜实行掏母姜,以减少出现伤口造成病菌侵染,生姜收获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其伤口愈合,为生姜植株后期良好生长创造适宜環境条件,控制或减轻姜瘟病发生,提高生姜产量,改善其产品质量。

3.3 生物防治

3.3.1 生物防治是防治生姜病害,减少产品污染,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

生产中可以施用一些生物类有机肥作为基肥,有效利用有益的微生物菌群来抑制这些姜瘟病病原菌的生长繁殖量和减弱繁殖程度,可以显著地减轻姜瘟病的发生。

3.3.2 生姜整个生育期或姜瘟病初发期,可选择使用600倍生物农药康地蕾得进行灌根处理,间隔10~15天灌1次,连续灌药3次,每株灌药250毫升,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3.4 化学防治

姜瘟病病菌为土传病害,其病原菌变异大,寄主范围广,防治病害比较困难。田间药剂防治筛选试验表明,生姜姜瘟病发生时可以尽量用氯化苦熏蒸土壤或结合使用消菌灵浸种,能有效防治姜瘟病,其中尤以敌克松粉剂及铜氨合剂浸种防病效果最好。

采取化学防治法应于发病初期及早进行防治才能取得较好防治效果。在发病时,要注意以中心病株及其周围植株为重点,在生姜植株近地表处的叶柄及根茎部位着重用药防治。

防治药剂可选用农用链霉素1000倍溶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药液,或选择使用敌克松原粉稀释成700倍液进行喷洒病部及周围土壤表层。

选用的几种药剂要进行交替喷雾并灌根处理(灌根每株用药液0.25毫升),每次用药可以间隔7~10天灌1次,连续使用2~3次,可以受到良好防效。

由于姜瘟病主要是从植株的伤口处侵入生姜根茎,在生产管理上要要特别注意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控制好害虫的发生数量,减少地下部位出现伤口,也可以有效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韦斌,骆作奇,陆朝辉.姜瘟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蔬菜, 2011(09):15.

[2] 刘铭(导师:张敏).拮抗细菌对姜瘟病的生物防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05):01.

[3] 李策明.姜瘟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J].中国农技推广,2005(2):45-46.

[4] 罗泽科,杨桂芬,覃程辉,等.康地蕾得防治姜瘟病效果好[J].中国蔬菜,2006(8):51.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病菌生姜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嚼生姜对付小感冒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巧用生姜防治猪流感
病菌的克星
Trouble in Disney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