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镇木版图画中的构图形式与法则

2021-09-10张振凯

百花 2021年1期

张振凯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蒲城兴镇传统木版图画的构图形式与法则,从而说明其具有艺术价值;首先提出艺术作品构图的概念、总结艺术作品构图的形式和法则,即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基本构图规律,然后概述兴镇木版年画悠久的历史和繁多的种类,再通过几何分析法详细分析其画面的构成和视觉秩序;最后明确了兴镇木版图画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为各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为各学科、领域的设计创新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构图形式;构图法则;木版图画

一、前 言

兴镇传统木版图画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种类繁多、色彩统一、线条质朴有张力,其内容题材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浓厚的民俗文化特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兴镇传统木版图画的每幅作品都值得深入研究,同时成果可转化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参考或设计师的创作素材。

二、艺术作品构图的概念

构图在艺术作品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创作者为了表达思想或观念而有组织地分割画面、调配元素位置和最大程度的辅助线条、色彩、造型、光影等其他元素完成艺术作品的内在表达。在中国画中,构图是指画面的骨架和气势,在西方绘画中则指画面构成。

三、艺术作品构图的基本形式和法则

(一)构图的基本形式

构图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三角形构图、水平线构图、倾斜构图、S型构图、叠层式构图和自由构图等多种形式[1]。

正三角形构图的特点是画面稳定、平衡感强烈,观者容易感觉到安全感和沉静感。倒三角构图则给人以紧张感和动感,让人置于动态的、不安定的平衡之中。侧三角构图会给观者以指向性,将画面中心导向其中一角,使多个画面元素统一,减少杂乱感,更好地突出主体,使画面张弛有度,疏密有致;水平线构图相对简单,画面所有元素围绕一根看不到的水平“线”分布排列,使视线集中于一条线,所以相对平和、单一;倾斜构图一般用于动态场景表达,是在水平线构图的前提下将“线”倾斜,元素也会随之倾斜,倾斜构图一般伴随大透视和强烈动感。该构图特点是主体突出、灵活多变;S型构图在中国山水画中较为多见,适合元素较多的艺术作品,不仅画面灵动,而且突出重点,井然有序;叠层式构图易使作品更有深度和观看欲望,一般将元素做遮挡安排,使其间彼此联系错落有致,同时视觉上有主次和视线引导,此构图形式适用于多层次的表达;自由式的构图方法在民俗画中运用较为广泛,画面饱满有力[2],不拘泥于形式感表达,自由奔放,灵活性较高。

(二)构图的基本法则

構图的基本法则可以分为疏密法则、虚实法则、主副法则、呼应法则、聚散法则、藏露法则等[1]。

疏密法则在艺术品创作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是构图的核心部分,画面中元素的排布需要经过主观处理,这种处理过程首先应该考虑到的就是疏密排布,使画面透气透风,有呼吸之感和节奏感;虚实法则在艺术品中应用比较广泛,中国画和西方画中均有广泛运用。空间、视线、视距、视觉焦点甚至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都会对画面的虚实关系产生影响。有相对实体就要有相对虚的衬托,如此一来可以突出主体,使观者可以轻松地解读艺术作品;主副法则要求画面须有主体和客体之分,原因是人眼在观看作品时并不能一瞬间将所有信息全部关注,平均的画面会导致视觉疲劳,而强调主体弱化客体可以提前排列观看顺序,从而使观者心情愉悦,更容易接受画面传达信息;呼应法则说的是画面的颜色、形状、线条等元素不要孤立存在,可以在画面不同的位置安排相同或类似的元素,达到一个有机整体的视觉效果;聚散法则指的是元素间的聚集和分散的关系,同样是为了营造节奏感和透气感;藏露法则指运用遮挡、套垒、叠压等手法将画面元素进行部分隐藏、部分露出,让画面更有主次或达到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

了解构图的基本形式和法则可以了解到艺术作品的基本构图规律,有此内在规律的指导可以进行新的艺术创作或解读其他艺术作品。

四、兴镇木版图画概述

陕西一直是中国传统木版图画的中心,历史非常悠久,自隋唐五代以来至明清时期就一直存在,但发展较为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开始对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规模性的收集整理工作。兴镇木版图画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较为兴盛[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老一辈相关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经过实地的田野调查和锲而不舍的曲折追寻,2015年“兴镇传统木版图画”被列入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统传承世家也得到了正名和保护,为陕西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及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发展可能性,为当代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兴镇木版图画种类繁多、样式丰富。2011至2014年间,经过西安美术学院王宁宇教授和时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员的撒小虎等人的田野调查和实地取证,最终确定兴镇木版图画留存画样共计76种,种类涉及门画、神祗、纸马、花炮皮、灯笼画等多种类别[3]。本文主要以门画类别中《秦琼敬德》为例详细分析兴镇木版图画中的构图特点。

五、兴镇木版图画构图分析

(一)画面元素介绍

如图1所示,画样《秦琼敬德》一幅两张,幅面相对较大,高26厘米,宽30厘米,画中两人皆骑于马上,人马同向,两人相背而去,却又回首相望。人物顶盔贯甲、背插旌旗,左手持鞭(锏)举过头顶,右手持矛竖立,骏马四蹄悬空作奔腾状。秦琼敬德人物动态相同、色彩相对,其中敬德竖眉怒目、花脸浓须、穿鳞纹黄甲、红带绿靴、赤马黄鞍;秦琼剑眉凤眼、白面长须、穿山纹红甲、绿带红靴、黄马赤鞍。周边环境着墨较少,仅枯草三四丛。画中主要元素为:人、马、兵器,此三者配合完成了画面构图。

(二)画面构成分析

如图2所示,画面中元素以字母A、B、C、D、a、b、c、d代表(下文同),其中元素A、a为横向长方形状,居画面下方;元素B、b为竖向长方形状,居于画面上方偏左;元素C、c为水平线段居于顶部;元素D、d为垂直线段居于画面右侧。首先忽略元素C、D,主要元素A、B的轮廓型使画面呈三角形的基本构图,由于人物略微向画面左侧偏移,使画面重心偏向左边,首先营造一种微妙的视觉差,但人物与马皆回望,把观者视线导向右侧,两条线段状元素C、D交汇于画面右上角,配合赵氏(老局)二字填补了画面左倾的不平衡感。最终视觉效果稳定、构图饱满端庄、张弛有度,巧妙至极。

(三)视觉秩序分析

疏密法则是艺术作品的基础。画中着重描写人物头部及头部饰品、背部旌旗、肩部铠甲、马鬃、腿部铠甲和马鞍,线条繁复、浓墨重彩,人物衣袖、腹部铠甲及马身则平铺色彩,整体看来疏密相间。如上文“画面元素介绍”一段描述,人物动态并不呆板、枯燥,其走势向左,但左手兵器、人物视线和马视线三者分别处于画面上方、中上方和下方均指向画面右侧,遥相呼应,抵消了画面的不平衡感。另外画面色彩集中在主要元素之上,对于环境仅几条黑色线条描画的枯草丛,并无着色。所以整体画面呈现有主有次、有虚有实。

(四)其他画样构图分析

以上选取兴镇木版图画的其中代表性较强的画样进行了分析说明,为证明最后结论的普适性,下文选取另外三幅画样再次进行简单分析说明。

如图三所示,画样《状元执花》一幅画内两个主体相对而立,人物骑于马上,左手执莲(牡丹)花举起,右手环抱一柄如意于胸前,人物头戴官帽,身着朝服,动态端庄,神情愉悦,胯下马左侧两腿向前迈出,不徐不疾作游街状。画面构图自由饱满,相对于《秦琼敬德》更为平稳朴实,观者视线通过高举的左手集中在画面左上角的莲花和牡丹花上,迎合主题“状元执花”。面部留白处理,色彩分布均匀、遥相呼應。

如图4所示,画样《井泉龙王神位》外设三毫米宽黑色边框,边框内上方黄底黑字“井泉龙王神位”,主体“龙王”居于画面正中偏右,“虾兵”“蟹将”分别蹲于龙王脚下和站在身后,总体构图呈侧三角形分布,左上角空白处填补彩色帷幕,使整个画面饱满有张力。

如图5、图6所示,画样《抱瓶童子》一幅画内两个主体,两童子反向而去,上身扭转相对,肩披彩带,腰系流苏,右脚抬起作舞蹈状,整体构图呈倒三角型,支点位于左脚,而重心位于左脚偏右处,给人以即将倾倒的微妙动感,配合彩带、流苏、衣纹等物,使整幅画面动感十足。

六、结 论

本文通过对构图形式与法则的总结和概述,揭示艺术作品的一般规律,由此明晰艺术作品构图的鉴赏方法和角度;从兴镇传统木版图画的历史及发展、种类和四幅画样的具体分析,可见其作品构图是经过巧思设计编排的,构图总体较为质朴、饱满,多运用自由式构图、三角形构图,集中体现了构图的疏密法则、主副法则、呼应法则等;由此可见,兴镇传统木版图画虽然存在于民间自由发展,但其中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作为一种经过长期文化积淀的艺术题材,对于当代的艺术创作、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等多个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身处不同领域的读者可以通过本文对木版图画构图的分析方法将这门传统艺术拆解、运用到各自领域中去。

(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菁:《关于中国画构图艺术分析》[J].《艺术品鉴》,2020年第29期

[2] 吕艳:《淮安博里农民画饱满性构图特征分析》[J].《装饰》,2015年第8期,第107-109页。

[3] 王宁宇:《赵记老局与关中木版图画》,《陕西民间美术田野调查新收获》[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