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中的牡丹文化

2021-09-10石闻

阅读时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唐人典故唐诗

石闻

在唐代以前,牡丹并未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然而翻开唐诗,描述关于牡丹的诗共有200首之多。盛唐时期最少,约有7首牡丹诗;到了中唐时已高达约84首;晚唐则有71首;到了五代十国还留有42首有关牡丹的诗句。从唐诗对牡丹的描写来说,盛唐是唐人喜爱牡丹的开端,并在中晚唐时期流行开来。

牡丹为何会成为富贵的象征呢?这要从唐代官服颜色谈起。唐代的朝廷官员以服饰颜色区分品级,三品以上大官的官袍为紫色,五品以上的官员服为红色,六至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而白色是未入仕、尚未考取功名的平民所穿,故称白衣。因此唐人在观赏颜色鲜艳缤纷的牡丹时,自然也产生了“贵紫贱白”的倾向。

从中唐诗人白居易的《和钱学士白牡丹》,可以看到白牡丹乏人问津的程度:

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

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

闭在深寺中,车马无来声。

唯有钱学士,尽日绕丛行。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

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

彼因稀见贵,此以多为轻。

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

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

而白居易也藉由白牡丹来抒发己志。

李商隐的《牡丹》,运用大量典故类比,将牡丹堆砌得宛如艺术品:“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卫夫人,为“孔子见卫灵公夫人南子于锦帏之中”之典故,运用南子贵妇的形象比喻牡丹。用受人爱戴的鄂君典故,说明牡丹有多受人喜欢。石家蜡烛与荀令香炉为“西晋石崇以蜡烛代薪”和“荀令君(曹操谋士荀彧)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之典故,道出牡丹的濃郁芬芳与娇贵。

到了晚唐,牡丹成为当时人们怀念的象征,更代表着昔日的盛唐荣光。晚唐诗人韩琮的《牡丹》:“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晚唐的社会经济不再像盛唐时稳定,人们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名贵的牡丹。晚唐至五代十国的诗人,更多地用牡丹来感叹这物是人非的情景,如五代十国诗人王贞白的《看天王院牡丹》:“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道尽盛唐长安城受唐末战乱所毁的哀戚。

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牡丹备受唐人喜爱,并在往后的一千多年仍然受到后世推崇,逐渐融入到中华文化里,成为一朵鲜明的象征符号。无论是象征花开富贵,还是抱着对往日时光不舍的情感,或是传统花布上的印记,牡丹并不单纯是花中之王,更承载了生活记忆与气息。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唐人典故唐诗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唐诗赏读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
闻鸡起舞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唐人神股价腰斩波及股权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