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支架”

2021-09-10缪兴旺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祖传范文宝贝

缪兴旺

“支架”,又叫“脚手架”,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顺利工作而搭设的一种架子。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支架”。诚如王荣生教授所说,“开展写作教学不采用‘一榔头法’,而要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和学情,聚焦相应的写作元素,分步地帮助学生解决的写作难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能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月考中,笔者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作文的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在后续的作文评讲课上,笔者觉得有必要针对这道题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向着一个个新目标拼命奔跑,慌不择路,踉踉跄跄。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时,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得差不多了。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现实,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针对这道题,笔者搭建了以下“支架”:

1.“问题支架”

针对那些在审题立意上出现问题的学生,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在访谈中,我为他们搭建了“问题支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审题立意时出现的问题。

以下是我整理出来的访谈材料。

问题一:忽视整体,断章取义

教师:针对这则材料,你以“树立远大目标”为主题展开写作,当时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学生1:因为材料中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向着一个个新目标拼命奔跑”,我抓住了“一个个新目标”这一关键信息,觉得应该要写与“树立远大目标”相关的内容。

教师:那你只关注了材料中的第一句话吗?

问题二:转移话题,另起炉灶

教师:针对这则材料,你写的是“快与慢的关系”,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

学生2:材料中说“慌不择路,踉踉跄跄。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时,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得差不多了”。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丢祖传宝贝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跑得太快了。所以,我想在文章中呼吁大家慢下来。

教师:那你有没有想过材料中的“祖传宝贝”是什么吗?

问题三:忽视内涵,关注表面

教师:针对这则材料,你是围绕“初心”来写文章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3:因为材料说我们弄丢了祖传宝贝。我觉得这里的“祖传宝贝”就是“初心”。

教师:那么“初心”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3:我也不太清楚。

教师:那“祖传宝贝”呢?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读不懂材料,自然就写不出好文章。

通过搭建“问题支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之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图表支架”

结合上述问题,笔者尝试搭建了“图表支架”,希望能幫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出现较大的偏差,一部分原因在于材料本身比较特殊,有一定的比喻或象征意味,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也就谈不上准确立意了。比如,“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这一个句子中就有两处值得学生细品,一是“爷爷奶奶”,二是“祖传宝贝”。“爷爷奶奶”指代前人先辈,“祖传宝贝”指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材料意在强调: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要注意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范文支架”

范文也是一种很好的“支架”,能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向上攀登”。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有必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范文,让他们在阅读、分析、欣赏、模仿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在这次写作课上,笔者展示了一篇范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教师:请大家仔细阅读《拾起“丢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看看这篇文章在立意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学生1:标题“拾起‘丢失’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材料密切相关,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学生2:在生活中,“丢失祖传宝贝”的现象其实有很多,这篇文章只选取了其中的三个来谈,分别是“不说中国话”“不写中国字”“不过中国节”,非常典型。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小见大。

学生3:文章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试图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被人渐渐遗忘”让读者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缺位”,呼吁大家重视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笔者通过搭建以上“支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效良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地思考与实践,与大家分享更多的教学经验。

(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中学)

猜你喜欢

祖传范文宝贝
片汤
春色几许(简谱)
祖传手艺
祖传“口粮”
“神奇”宝贝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
《宝贝》等
郁金香花瓣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