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性题材纪录片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探析

2021-09-10董旻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镜头语言纪录片

摘要:女性题材纪录片作为女性群体的重要发声渠道,在改变女性尤其是边缘群体女性“失语”状态、为她们争取更多权益的道路上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中镜头语言的运用在十分注重情感表达的这类纪录片中呈现出独有的特色。本文将国内几部较有代表性的女性题材纪录片作为分析案例,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这类题材纪录片中镜头语言运用的特色。

关键词:纪录片;女性题材;镜头语言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36-03

一、引言

现实生活中,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由于生活空间的相互区隔,总是缺乏一定程度上的互相关注和理解,而纪录片则可以起到弥合这一隔阂的作用。通过镜头中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平时难以接触到的人群,生发出想要了解他们的愿望。镜头语言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渲染情绪的强大力量,尤其是在女性题材纪录片中,情感传递的需求大过其他一切符号的流动。正是创作者对各种类型镜头语言的运用,引导着观众,使他们得以安放曾经游离的视线,将目光凝聚得犀利而又富有温情。这些镜头画面牵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遥远凝视,透过荧幕,向那些在边缘挣扎的女性投以她们长久缺失的柔软关注,在这一条条视线中,没有冷漠的偏见,没有至高的道德审判,有的只是关切地注视,以及想要迫切改善现状的美好愿景。

二、纪录片创作与女性表达

长久以来,女性被定义为“他者”,被放置在社会的从属位置而遭受漠视以及不公的对待,并被各种深入骨髓的传统意识冠以“命运钳制”之说,从而将这些观念正当化,以致内在化于每個人的内心,成为一个理所当然“失语”的群体。而如今,随着世界各地女性运动的兴起以及政策的普惠,女性的生存现状已有很大改善,社会各界包括媒体行业也越来越多将目光投向这一庞大但长久被忽视的群体,女性表达的机会和渠道开始逐渐增多。在我国,有关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近年来大量涌现,越来越多鲜活的女性形象活跃在大荧幕上。同样,涉及女性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也越来越丰富,这些优秀的作品共同为我们全方位地展现了现当代中国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以及她们如今面对的各种困境和挑战。

所谓女性题材纪录片,就是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记录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揭示女性生存境遇、关注女性发展状态,并为人类带来思索的影视作品[1]。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写道:“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2]而这类作品的表现对象多为一些“他者”中的“他者”,也就是女性群体中的一些边缘群体。这些群体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被重视,被男性群体甚至是女性群体中的一些中心群体排斥,总是默不作声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和缝隙寻求生存的空间,她们没有资本甚至没有意识为自己发声,因此也难以凭一己之力改善目前的生存状态,而纪录片则为她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让她们有机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被人们看到和了解。

女性题材纪录片就像社会上各个女性群体进行自我表达的发声器和探照灯,它将一束束追光打在那些长期处于阴暗角落的人群,在其中我们认识了《姐妹》中美丽坚强的发廊打工姐妹章桦、章薇,《麦收》中活泼、孝顺、重情义的底层性工作者牛洪苗,《日常对话》中沉默少言又略带神秘的同性恋母亲,《摇摇晃晃的人间》中才华横溢、敏感坚韧的脑瘫女作家余秀华,《二十二》中饱受磨难却仍质朴善良的慰安妇幸存老人们……通过聆听她们的声音、了解她们的故事、注视她们的眼睛,我们得以找到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理解和体谅的理由,才得以发掘出人类向善的空间。

三、镜头语言之于女性题材纪录片

纪录片的镜头语言是指纪录片创作者通过摄像机所拍摄出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即用镜头去“说话”。观众可透过纪录片中镜头画面所呈现出的拍摄主体及景别的转变、色彩的构成、运动镜头、空镜头和长镜头的运用以及蒙太奇的剪辑手法等,去体会创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各有差异,女性题材纪录片的镜头语言运用就有其独特性。

不同于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厚重庄严、艺术题材纪录片的随性雅美、科技题材纪录片的刚硬严谨,女性题材纪录片作为关注女性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心路历程发展等纪录片类型,在整体上呈现出细腻、感性、含蓄的特色,尤为注重情感上的表达。而镜头语言则是创作者传递情感、与观看者“对话”、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正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3]。通过丰富多样的镜头语言的组接,创作者才得以将自己所了解到的这一个个真实故事生动地向观众娓娓道来,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能清晰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够切身感受到充斥其中的复杂情感。

镜头语言与情绪渲染之间的重要关联,及其和情感传递、女性表达之间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使女性题材纪录片中镜头语言的合理运用对于影片的效果呈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其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更加侧重于对情感性符号的呈现。此外,镜头语言还是观众目光的指引和延伸,摄制者通过它将观众的注视牵引到他们平常难以聚焦的地方,通过它“迫使”观众去凝视他们生活中通常会忽视的细节,也通过它教会观众如何去洞察和体味人性以及这个复杂的世界,更通过它激起观众用一双眼睛去参透世间百态和人心冷暖的愿望。以此,被摄者真实的生活状态、拍摄者细致敏锐的镜头捕捉以及观众渴求体察人间百态的读解共同促成整部影片的意义构建。

四、中国女性题材纪录片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女性题材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与镜头语言运用之间的特殊联系,使得我们通过对镜头语言运用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技巧,也更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影片的理解,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意义阐释,从而进一步了解创作者的意图,并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笔者总结出了几类较能代表女性题材纪录片特色的镜头语言类型,结合它们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浸润情感的有力洞察——特写镜头

摄像中的特写镜头是指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对人或物的局部加以强调,起到放大局部的效果,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写镜头在女性题材纪录片中通常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其聚焦的对象往往是以人物为主,其中包括对于人物面部、手部等一些身体局部的特写。

首先,人物的面部表情是情感传递的重要符号,因此以人物面部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特写镜头往往可以更加细腻地呈现出拍摄对象的神态以及情绪。纪录片《日常对话》中,女儿询问母亲为何从不提及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时,母亲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沉默不语,但其脸部特写传递出了许多言语难以传达出的信息:嘴角的抽动表现出母亲想说但又难以开口的犹豫,眼神的逃避表明她内心的愧疚以及不敢正视女儿的忐忑,长时间的沉默则暗示着母亲内心的挣扎与思索,而这一切都包含在画面中这张无言的面庞里,等待着每一个观众的读解,也牵引着我们去思考和猜想这局促面容背后的故事,并启发我们将自我的生活经验投射其中,进行进一步反思与探寻。

此外,特写镜头还可以起到一种“迫使”观众去凝视和观察被摄对象的作用。《二十二》中朝鲜慰安妇受害者朴车顺老人在唱朝鲜族民谣时的面部特写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满脸深纵的皱纹、努力回忆曲调和过去美好时光时低垂的眼神、挂在嘴角不经意的浅笑,这一刻,我们不仅看到了老人对美好过去的思念,分明还感受到一丝无奈和忧伤,让人们不禁思索这沧桑面容下曾经历过的苦痛和伤痕。此类特写镜头在这类影片中还有很多,它使针对被摄人物的情感传递更加直观和直击人心,近距离的面部捕捉总是能够传递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受,非常有助于气氛的营造和情绪的渲染。

其次,人物身体局部的特写也能够传递出许多信息,因为一些拍摄对象在面对镜头时,虽然情绪十分激动,但会出于本能掩饰内心的情感,这时表情上的无动于衷会被身体上的一些动作出卖,其中以手部特写对人物情感的暗示居多。《日常对话》中母亲在面对女儿的提问时,摆弄手指的特写镜头显现出母亲当时局促不安的内心;《二十二》中李美金老人在讲述自己被日军欺凌的情景时,虽然苍老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感的波动,但那双持续不断用力相互撕扯的枯老的手,却分明显现出了她在回忆那些可怕经历时内心的愤怒、挣扎和痛苦。

(二)烘托氛围的隐喻符号——空镜头

纪录片中的空镜头是纪录片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影片中只对环境轮廓进行相应的描写而不出现与纪录片中所表现的有关人物的一种镜头方式[4],具有阐述背景、催发情感、舒缓节奏、营造气氛、介绍环境、交代时空、推进故事等作用,并有暗示、隐喻、象征、说明、表达等功能[5]。这种十分善于烘托氛围、铺垫情感的镜头类型自然是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表现因素,其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使得它在此类纪录片中的运用十分丰富和讲究。

首先,空镜头可以用来交代拍摄对象的生存环境,从而呈现出片中所关注的女性群体的大致生存状况。《二十二》中有大量展现老人居住房屋的空镜头画面,房屋大多破旧古朴,显示出老人们生存状况的不济;《麦收》中也有一些交代女主人公牛洪苗工作环境以及居住环境的空镜头,显示出其作为底层边缘群体生存环境的恶劣。

其次,空镜头还可以传递某种氛围和心境,展示该片所阐述的大背景大氛围。《二十二》中也有许多以环境、风景和景物为主体的空镜头,如静谧湖面上的涟漪、初放的荷花、房头一角的蓝天,这种种意象的结合共同营造出一种沉静、厚重的氛围,与影片的总体基调相契合;《摇摇晃晃的人间》中,黄昏下的旷野里,在云天映衬下的静谧溪流与大片麦田这一组空镜,向观众传达了女主人公在深情吟咏那一首首独特迥异的诗歌时,其背后的乡村图景以及心境源泉。

此外,一些空镜头还可以起到隐喻、象征和暗示的作用。《摇摇晃晃的人间》中反复出现了有关“鱼”的空镜头,该影片导演范俭就曾论及纪录片摄制中“空镜不空”的问题,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这些意象在影片中的深层含义[6]。其中一个空镜头画面展现的是两条被困在同一张渔网中的鱼,其中一条一动不动地躺着,死气沉沉,而另一条却在奋力挣扎。这个空镜就可以被看作一个隐喻的镜头符号,象征着余秀华和丈夫尹世平之间的失败婚姻就像一张难以挣脱的大网将两人禁锢,两条鱼的不同状态则分别暗示了丈夫尹世平在这段关系中的沉默和麻木,以及余秀华在这种束缚下的痛苦挣扎,充满绝望的暗色调中无疑透露出女主人公对于命运的不屈抗争。《二十二》中对时钟的一个空镜头摄制也十分巧妙,镜面的表盘一角刚好映照出老人在房间内的活动,秒针的转动、时间的流逝、垂暮的老者、沉重的历史,一个简单的空镜巧妙地将这几个内涵丰满的意象衔接起来,生命的脆弱易逝和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三)真情实态的完整呈现——长镜头

长镜头主要指用相对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或一段表演作不间断的拍摄,以得到较为完整的镜头段落。长镜头可以真实呈现生活原貌,捕捉转瞬即逝的情节,深入人物内心深处,表现人物情绪的微妙变化,同时也倾注着创作者的情感[7]。在李京红执导的纪录片《姐妹》中,长镜头的使用十分频繁,甚至被人冠以“粗糙”和“不节制”的嫌疑,但正是通过大量长镜头的组接,姐妹们的生活状态才得以真实、直白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姐妹们生活中的和睦温情与矛盾冲突、艰难谋生中的欢笑与泪水、情感深处的收获与伤痕都在一个个长镜头的冷静注视下被展露无遗。此外,在《摇摇晃晃的人間》中多次出现了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其中有许多对人物背景的拍摄富有诗意,对推动人物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影片中有一幕是在大雪纷飞的乡间小路上,身穿红色棉袄的余秀华颤抖地向前行走着,她落寂的背影在镜头冷静的观察下显得是那样的脆弱和孤独,却又是那样的坚韧和不屈,将余秀华心头承载的“慢慢凋残的孤独,耀眼的孤独,义无反顾的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助力阐释的拼接艺术——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拓扑结构组合即剪辑起来,适当打破时空界限,赋予画面更丰富的阐释空间。这种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表现手法,更能体现出导演对纪录片的理解,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强影片对受众的吸引力[8]。

纪录片《姐妹》中对于蒙太奇剪接手法的运用多表现为对比式的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的拼接,以此更加清晰地呈现姐妹生活的今昔状态对比。例如,发廊小妹阿美在时隔5个月重返发廊后向姐妹们讲述起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时的艰辛,这时画面切到阿美与男友甜蜜的情侣照和一张一家三口的合照,这段画面就采用了黑白色调的处理,与现实生活画面区分开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幸福时光的脆弱易逝、人物命运的难以捉摸,今昔转换间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在《日常对话》中,母亲在家无声地做完饭出门的镜头与在外面和朋友开心吃饭的镜头的拼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种氛围的对比显露出母亲不擅经营家庭关系的特质,同时也让观众意识到作为摄制者的女儿在感受到这种差异时心底的落差和疑虑。

除上述对比式蒙太奇表现手法外,隐喻式蒙太奇和象征式蒙太奇也作为常用的蒙太奇剪接手法频繁出现于纪录片创作当中,帮助创作者加深影片的内在含义,并使故事中难以呈现和理解的意义浅显化和形象化。这些表现手法共同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的观看体验,并帮助观众加深对影片中事件的理解以及情感的共鸣。

五、结语

镜头语言的运用对女性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的镜头语言不仅可以加深纪录片的情感表达,还可以帮助影片进行意义的延伸和升华,更为完整和清晰地呈现事态的原貌以及培养观众的同理心和体察意识。而以情感渲染和表达为主的女性题材纪录片的摄制则更需要深谙镜头语言的应用之道,创作者在具备灵活熟练的摄制技巧的同时还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女性题材纪录片作为各个女性群体的重要发声渠道,在改变女性尤其是边缘群体女性的“失语”状态、为她们争取更多权益的道路上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作者们在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这些群体的同时,更要努力把握好创作过程中镜头语言的运用,将这一女性表达的重要形式逐渐引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王倩.语镜像中的“他者”[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4:8.

[2]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11.

[3] 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5-70.

[4] 王硕.浅谈文化艺术类纪录片空镜头的影像意义[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287.

[5] 顾昶.纪录片语境下的空镜头[J].视听纵横,2016(01):102-103.

[6] 陈律薇.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叙事策略分析[J].电影文学,2018(04):57-59.

[7] 李晓彩.《姐妹》:DV物語中的底层女性[D].广东:暨南大学,2007:10.

[8] 吉艳丽.蒙太奇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4):234-235.

作者简介:董旻佳(1996—),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理论。

猜你喜欢

镜头语言纪录片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浅淡摄像机运动镜头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电影《钢琴家》——谱写生命的序曲
黑暗中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