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中考体考改革内容

2021-09-10许丹姝

当代体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考试体育课分数

许丹姝

1 引言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必须意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如今,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发展迅速、层出不穷,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尤其是青少年难以抵挡电子产品特别是电子游戏的魅力。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文化课占据主流,青少年缺乏运动,导致体质逐年下降。

过去几年,中学生跑步猝死的新闻让人扼腕叹息,“成绩不好只是次品,身体不好会成为废品”这句话意义凸显。许多中老年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再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这警示人们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在此背景下,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更加具有现实紧迫性。

面对体育课的窘境,面对疾病与青少年体质的现实问题,体育应该得到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不同地区中考体育分数占比变化

2019年,成都市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60分。根据市教育厅文件精神,将体育考试的内容改为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两部分。统一考试项目大致可分为自主选考和必考两类。这体现了成都市对于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

四川省内,除了成都市,绵阳市的中考体育分数提高到了80分。

放眼全国其他地区,各地区也调高了中考体育分数占比。黑龙江大庆、云南省甚至把中考体育分数提高到了100分,成为全国中考体育分数占比最高的地区。

从中考体育分数看,各地区逐渐重视体育,甚至把体育重要性等同于文化课。

3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对体育存在认识误区

由于中考体育政策的驱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并非出于兴趣爱好。哪些项目能够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学生就练习什么项目,这与学校体育的本意南辕北辙。这是学生对体育的普遍认识误区。中考体育政策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这点毋庸置疑。首先,此政策确实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学校体育。学生原本抵触体育运动,到开始针对体育考试项目主动开展体育活动,更多学生参加到学校体育中来。但是,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学校体育又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参与锻炼仅仅是为了提高中考体育成绩,对学校体育本质存在误解。

3.2 学校体育仍然被“唯成绩论”阻碍

从整个学校教育来看,即使我国大力提倡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老师、家长包括学生评价学生仍然是以成绩论英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校教育仍然偏重于智育,忽视了体育。

从学校体育本身来看,结合前述内容,学生上体育课也是为了应对体育考试。于是,各学校普遍都有“考前拼命练一练,考后再也无人练”的情况。体育课如同文化课一样,是为了学习应对考试。

4 建议与措施

4.1 树立师生家长对体育教学的全面认识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体验为基础,这要求体育教师转变固有教学观念。

第一,要改正以成绩为中心的理念。面对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要在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和形式上下足功夫,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第二,体育教师需要在学校适当宣传体育考试政策、内容和评分标准,使学生及家长对中考体育认识更加全面,并能深入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所在。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和家长重新认识体育。成绩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要关注学生身心全方位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终身锻炼习惯,让体育伴随学生成长,从而使得学生和家长可以真正了解体育考试的意义所在。

4.2 利用互联网拓展教学渠道

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许多体育资源,包括体育书籍、运动技术教程、健身教程、运动知识百科等等。包括Keep在内的许多运动app也开设了直播课模块带动用户参与健身。

线上直播体育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馆肺炎病毒带来的冲击,有些许无奈之举的意味。如今,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防控,这种体育课授课方式是否能够让它常态化呢?以成都市为例,中考体育中的《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是否可以考虑用这种直播方式授课呢?

许多领域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新生发展动力,那么学校体育是否也能借互联网空前发展的时代潮流去丰富其实施的渠道呢?

4.3 家校共管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如今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性格、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校可以借家长会等机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与家长沟通,让老师与家长共同监督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现在的老师都会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班级群,方便信息发布。结合前述利用互联网发展浪潮,是否可以讓家长通过拍摄小视频、app打卡、微信小程序打卡等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体育课的“家庭作业”呢?

5 结语

从中考体育考试制度改革实践来看,单纯改革中考体育考试制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体育遭遇的难题,学校体育改革所面对的困境也不仅仅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体育,而是一种普遍的功利体育观念,且难以为师生所察觉。面对体育,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围绕着成绩、升学、就业等外在功利价值开展工作和锻炼,也许才是学校体育深化改革持续遭遇瓶颈的内在原因。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考试体育课分数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讨厌的理由
宜春市推进中考体育考试改革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第一次体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