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预防护理模式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口腔黏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9-10沈祎

康颐 2021年1期

沈祎

【摘要】目的:分析三级预防护理模式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口腔黏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8 月至 2020年 8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30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 1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级预防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20.00%)、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率(6.67%) 和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率(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68.75%)、(26.67%)和(2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三级预防护理模式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口腔黏膜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使护理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奠定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三级预防护理模式;恶性血液病;围化疗期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123

引 言

恶性血液病通常是指骨髓、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显著下降,令患者生活质量也受到极为严重的干扰。而化疗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虽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往往会在治疗过程中引发口腔黏膜炎的病症,使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受到较大影響。本次实验详细分析了三级预防护理模式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口腔黏膜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此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开始时间为 2019 年 8 月,结束时间为 2020 年 8 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30 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 15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 7 例,女性患者人数为 8 例。患者最大年龄为 67 岁,最小年龄为 25 岁,平均年龄为(42.3±1.1)岁。在观察组 15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 8 例,女性患者人数为 7 例。患者最大年龄为 66 岁,最小年龄为 26 岁,平均年龄为(42.8±1.9)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任何明显差异(P > 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采用浓度为 2.5%的碳酸氢钠漱口液,指导患者按照规范的流程,严格完成每日的漱口操作,令口腔真菌感染的情况得以降低。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级预防护理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2.1 一级预防护理

根据患者的文化接受程度,向其讲解巴氏刷牙法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使患者能够在早晚时间段均按照该方法进行刷牙。并利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完成饮食之后的漱口操作,确保患者的口腔保持洁净。同时采用贝复济喷雾剂,对口腔黏膜进行喷洒消毒,令各类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为了使口腔黏膜的消毒效果达到最佳,该类喷雾剂的使用频次应控制为每日四次,防止因喷洒频次过少而降低杀菌效果 [1]。

1.2.2 二级预防护理

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并发症问题,使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得以提升,令患者的身体状况也逐渐改善。一旦发现患者口腔黏膜出现感染情况,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信息,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予以处理,协助患者尽快消除口腔疼痛,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可靠 [2]。

1.2.3 三级预防护理

当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炎的症状时,医护人员应利用 4%碳酸氢钠漱口液与康复新液相结合,指导患者进行交替含漱操作。使患者的口腔病症尽快缓解,令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减轻。在进行治疗口腔黏膜炎的过程中,应将治疗频次控制在每日 4 次,确保整体治疗效果的稳定可靠,促进患者口腔问题的及早康复 [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效果,主要以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率和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 SPSS21.0 进行专业分析。并以(%)标识效果,经 X 检验后,以(P < 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从表 1 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率为 6.67%(1/15),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率为 26.67%(4/15)。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为 6.67%(1/15),对照组患者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为 20.00%(3/1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三级预防护理模式,主要通过病因预防、密切观察、及时诊治与对症治疗相结合,使患者的病症问题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的口腔黏膜护理工作中,采用三级预防护理模式,通过巴氏刷牙法、药物漱口、喷雾剂杀菌和含漱治疗等措施,能够使患者的各类口腔黏膜问题得到有效地防治处理,令患者的整体护理体验得到显著改善 [4]。

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20.00%),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率为(6.67%),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为(6.67%)。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68.75%),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率为(26.67%),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为(20.00%)。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围化疗期的口腔黏膜护理工作中采用三级预防护理模式,在防治口腔黏膜炎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缪红 . 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96.

[2] 李亭.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及护理[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24.

[3] 崔叶.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预防与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111.

[4] 余梦南,张晴晴,白旭荣 .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健康大视野,201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