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实词教学策略探究
2021-09-10胡兴国俞志云
胡兴国 俞志云
摘要:许多中学生很畏惧文言文阅读,表现为读不懂文意,究其原因,没有识记及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尤其是一词多义。可以说,文言实词的积累程度直接决定了文言文后续的阅读与理解。本文基于此现实,探究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实词;策略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实词教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修订版)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与“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两个任务群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具体表现。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概括三种学生学习文言实词的有效方法。
一、据形释义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因……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想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应该让他们对文言文产生“热烈的学习愿望”,让他们爱上汉字的美。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与意义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就是“据形释义法”。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金文) (篆体)。“克”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戴盔甲执戈的武士形状;有的省去戈。表示攻打取胜之意。金文承接省去戈的甲骨文,篆文承接金文并有所改变。故其本义为战胜,攻取。了解“克”的构造演变以及本义之后,我们再展示几个例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克”的本义和引申义。
1.战胜,攻取。
彼竭我盈,故~之。—《曹刿论战》
城垂~,彬忽称疾不视事。—《宋史·曹彬列传》(13年北京卷)
2.克制,约束。
~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自~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静者居记》(15年上海卷)
3.能够。
善始者实繁,~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救也。—《子产为政》(08年江西卷)
4.完成。
乃辟塾聘师,以~绍先世之徽猷。”—《龙渊义塾记》(08年湖北卷)
作为造字法之一的形声字,占据汉字家族的80%,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能大概推断出词语的意义。如“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09年重庆卷),此句中“贿”的意思,应与形旁“贝”有关。古人曾将贝壳当成钱币。所以“贿”的本义为财物,引申义为“贿赂”。此句中为本义。
二、联想记忆法
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普遍。上文提到了实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梳理出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让学生高效地记住这些义项的目的。
再以“克”为例,“克”的义项有“战胜”、“克制”、“能够”、“完成”。依据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梳理成,由本义“战胜”,打败对手,说明势力能压制对方,故引申为“克制,”以及“能够”。“战胜”又意味着事情的完结,故引申为“完成”。其词义引申关系如下图:
另外,在辨析不清词义引申关系时,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编一个小故事,将实词的各种义项囊括进去,从而达到高效记忆的目的。如,“望”的本义为站在土堆上举目向高远处看,常见引申义有:①遥望。②盼望。③声望。④望日。⑤怨恨。学生自编小故事如下:荀子在八月十五日登高遥望,翘首盼望一位声望极高的长者的到来,可惜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荀子怨恨老天的无常。下表是“望”在高考中出现的义项,结合联想记忆法,句中“望”的意义迎刃而解。
三、分类归纳法
高中生接触到的文言文基本上以人物传记为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此类文章多表现主人公的高尚节操以及仕途时期的作为。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分类归纳法”,按照类别,整理出频率较高的实词。
如,学习《史记》时,许多文章是关于战争的,由此可以总结归纳古代关于战争方面的词语。教师给学生不同的角度,如交战的双方的军营、交战双方的斗争策略战术等等,让学生分组从不同课文中汇总,最后进行删选归纳。再如,从高考所选的文言文内容看,所选文章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主人公一般都有刚正不阿、忠孝两全等特征。如“远性耿介,无私曲”(2006年全国卷Ⅰ),此句中“耿介”是两个词,“耿”为正直,“介”的含义则与“耿”相同。对此可以进行整理归纳。还有体现出主人公的官职变化。“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2010年江西卷),句中“署”的含义为“暂时代理官职”。“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2018年全国卷Ⅰ),句中的“行”的意思是“高官兼任低职”。因此,根据对官职的变迁情况,具体分类如下:
1.提升
拜、除、授:授与官职。拔:提拔,多指无官职的人。举:推荐,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征:征召,指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做官。起:起用。擢:提拔。
2.调动
迁:多指提升,降职用“左迁”。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官职。改:改任官职。
3.降职或罢免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外调。罢:罢免。黜:废弃不用。
综上所述,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学与阅读练习中,我们要传授学生方法,让他们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同学们便不再惧怕文言文。倘若坚持下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22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