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网球二级运动员网前截击技术的运动学及表面肌电探究
2021-09-10杨高宇
杨高宇
1 前言
网球已逐渐成为一项深受大众喜爱和推崇的高雅休闲运动,且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如今网球运动在高校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从选修课、普修课到专选课,学习网球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技术水平整体有了较大提升,使得网球运动在高校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此时,科学的教学、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练员需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让运动员学习网球技术和提高技术水平。因为网球截击技术在网球教学中较难掌握,不仅要有准确的判断、快速的反应,还需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和娴熟的截击球技术。当前网球截击教学教师多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即通过讲解与示范的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中进行模仿學习,学习后脑海中的印象不深,技术动作掌握不牢固还容易遗忘,致使学生在出现动作错误的时候不能及时察觉。因此有必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施加其他的干预手段。
2 相关研究现状
根据前人的研究表明运动学的研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网球运动中,但相比网球发球、正反手技术,网球截击各阶段的指标评价相对较少,而且研究对象大多属于高水平运动员,很少将网球截击各阶段研究指标应用到教学中。研究还不是很全面,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且肌肉肌电的研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网球运动中,但大多是针对正反手和发球的研究,在对网球截击技术的各项指标分析中,运动学研究应用广泛,肌肉肌电研究还很少,对网球截击肌肉肌电的评价指标还不是很完善。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网球截击进行肌肉肌电研究并建立评价指标。而且有关学者认为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网球教学中已经运用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并且采用不同的手段影响学生技能的学习,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网球截击技能,但针对网球截击技术的教学研究还不够充分,视频反馈在体育教学各项目中均得到很好的应用并收到显著成效,但是视频反馈在网球教学上的应用还很少,所以将视频反馈应用到网球截击技术的教学中也很有必要。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 15 名具有二级运动水平网球专修班学生的网前正反手截击技术,身体各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和上、下肢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有关网球、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在中国知网检索关于“网球截击技术”、“网球截击教学”“网球生物力学”等相关的期刊和博硕士论文,对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
3.2.2 专家访谈法
咨询沈阳体育学院网球教研室老师有关截击的技术特征,探讨网球截击教学和训练中关注的主要要素,为截击技术的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研究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咨询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专家、教授,针对所提建议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整体研究框架。
3.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所需的研究内容,对受试者身高、体重、持拍手、训练年限、运动等级等进行问卷调查。
3.2.4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进行相关检验。
3.2.5 实验测量法
双机同步测量方法:实验采用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测试仪两种仪器设备对男子网球运动员网球截击技术动作进行同步测量。(同步方法采用外同步)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4.1 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网球运动中网前正、反手截击动作上下肢的运动学特点以及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特点,获取相关的运动学数据及肌肉的表面肌电放电结果,从中分析出影响网前截击技术的因素,其中包括各关节速度、角度、速度变化率的变化特征,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和肩髋角的变化,各肌肉发力大小、时序、持续时间等的特征。根据影响截击技术的运动学因素和肌肉肌电特征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能使教练员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对体育院校网球专项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
4.2 研究的意义
每一个击球动作都有一个基本的力学结构,运动员技术的提高是依据科学实证的基础进行的。本研究通过三维摄像与表面肌电同步测试,对沈阳体育学院15名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网前正、反手截击动作进行定量分析。从生物力学角度阐述运动员面对不同高度来球的截击动作特点,分析两种不同高度截击球的运动学和表面肌电差异,总结影响网球截击技术的因素。在综合分析网前截击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特征及规律的同时进一步对动作技术的性质、目的以及在截击过程中肌肉活动的原理机制进行探讨,从而方便教练员、运动员对截击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希望以此为依据,能够使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击球方式,了解各阶段影响网前截击球的因素,为教练员教学和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5 结论
受试者在面对两种不同高度来球的截击效果存在差异。在面对两种不同高度来球的截击技术在速度、角度、速度变化率上存在差异。受试者在面对两种不同高度来球的截击技术肌肉发力大小、时序、持续时间上存在差异。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