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国金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1-09-10刘伟

中国经济评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金融业债务金融

刘伟

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公布,对金融领域发展做出若干部署,全文共16次提及“金融”。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就金融领域做出部署,由此可见金融业的发展在党和国家经济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当前我国的金融形势十分复杂。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中国金融业自身存在过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的风险,同时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外部形势等领域的不确定性也为金融业带来隐患;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金融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重启的预期等为中国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金融要突破重重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

当前中国金融风险依然处在易发高发期。我国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时期,原有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平衡关系被打破重建,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正在建立新的平衡。因此,过去金融领域在高速增长掩盖下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加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部形势越发复杂,中国金融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国内和国际等多重风险。

1.过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的风险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速度长期高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从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从2005年的低点4%增长到了2015年的高点8.2%,超过同期英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占比。从金融业总资产占GDP的比重看,从2004年的2.55倍增长到2019年的3.21倍(其中峰值在 2016年的3.85倍)。而在疫情期间,这一情况尤为明显。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1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0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4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1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9 . 7万亿元,同比增长23.9%;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 2 . 4 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根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将达到2%左右,因此预计中国2020年GDP达到101万亿左右,2020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预计为GDP的3.4-3.5倍,高于2019年的3.21倍和2018年的3.26倍。可以预计,2021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回升,金融业总资产将再次迎来新高。金融业“一骑绝尘”,先于其他产业恢复到疫情前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并非在于金融业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或者对经济增长带来多少贡献,而是在于本轮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仍是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等与金融业联系紧密的领域,同时金融业在享受复苏收益的过程中切走了较大比重的“蛋糕”,而占据实体经济重要位置的制造业投资依然复苏乏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金融业的过快膨胀会进一步导致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形成金融“内循环”,最终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2 .房地产业带来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居民三重金融风险

房地产关联上下游行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土地财政等多个方面,是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源头之一,也是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最新数据,上市房企在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仍处于风险较大的区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的恶化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并且,近几年我国房企的还债压力长期居高不下,华泰证券统计结果显示,2020-2022年,房地产境内债券到期量分别为4316亿元、6212亿元和3764亿元。202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偿债高峰期,连续6个季度到期量超过1200亿元。一方面,在大多数房企借新债还旧债的同时,巨大的偿债和利息支出压力将使得高财务杠杆的房企金融风险激增;另一方面,在“去杠杆”绝对压力下,融资变难叠加偿债高峰到来,将给我国房企资金链带来沉重压力。我国房地产业债务风险,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传导给金融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土地财政带来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随着房地产企业融资“三道红线”监管政策落地,房地产企业更加依赖来自购房居民的间接融资。2020年9月房企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比重升至88.65%,居民债务负担压力进一步凸显。如果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不能妥善解决,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居民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3.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由来已久,涉及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等深层次问题,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地方政府基于地方“私利”违法违规。不过无论地方政府是否有无奈之处,目前地方政府隐形债务过高、风险较大已是事实。中央曾经多次就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采取措施。2017年中央掀起一轮严控隐性债务增量行动,财政部等部委发文禁止地方政府以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2018年8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地方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要求用5到10年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将地方政府债务处理工作提高到罕见高度。然而,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问题的根源在于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承担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而财政收入难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土地财政弥补支出。随着城市化增速逐步下降,土地财政收入已有下降趋势,加之疫情期间经济活动放缓,地方税收大幅下滑。同时,地方政府为了防控疫情、稳住地方经济、稳定就业,不得不继续加大财政支出。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疫情期间地方政府杠杆率由2 0 1 9年1 2月的21.5%激增至2020年9月的25.6%。综上可以判断地方政府收支缺口巨大且有扩大趋势,即使地方政府现有债务压力能够稳定甚至缓解,未来依然有巨大的潜在风险。

4.外部风险

我国金融业主要面临全球经济衰退、逆全球化、全球债务危机和全球冲突危机四大外部风险。

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4.4%。这是继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并且是首次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同时陷入深度危机。IMF同时下调了2021年全球GDP增长预期,预计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5.2%,较2020年6月的预期下调了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将比预判中更加困难。

当前,世界正面临逆全球化危机。在2020年6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IMF将现在发生的事情称为“大关闭”(Great Shutdown)。一方面,美国作为上一轮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根据“美国优先”原则开启了“逆全球化”的阀门;另一方面在疫情发生后,防疫的客观要求和集体行动,将产生关闭各国国境和产业链脱离的结果。在2020年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IMF预期:2020年全球贸易增速为-10%,低于全球经济增速,而且,贸易增速在2021年回升至8%后继续下降,直至跌至经济增速水平以下。全球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速,意味着这一轮逆全球化危机目前尚未得到缓解,全球经济在趋势上仍有萎缩之势。

由于全球疫情肆虐导致各国经济出现巨幅下跌,各国财政面临严重缩水,全球债务高企。2019年上半年,全球债务相对于2010年增长了7.5万亿美元,总额超过250万亿美元。全年全球债务或创下逾255万亿美元的新纪录。全球70亿人口,人均负债3.25万美元。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债务一泻千里。如何处理巨额债务,是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任务,由此引发的财政危机甚至经济危机有可能席卷全球。

全球经济增速的下降加剧了地区间冲突。2020年,中东、东亚、南亚、欧洲和非洲地区均发生了国际性冲突,尤其是中东地区火药味不断。由于全球经济除中国等少数经济体之外尚未看到好转趋势,生存问题引发的地区冲突仍会持续,带来巨大的投资不确定性。

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机遇

尽管2020年中国金融业面临多方压力,不过危中有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衰退,金融业规范性得到显著加强,降杠杆取得初步成果,金融科技不断发展,金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以及疫情期间主要经济体“痛定思痛”,形成未来全球化的“一致性预期”,这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长期红利。根据IMF预测,中国2 0 2 0年经济增速预期为1.9%,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中国将实现全球最快的8.2%增速。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长期基础,特别是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逐渐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金融业通过全面参与国内市场建设获得的稳定增长。同时,境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疫情影响会有大量优质资产位于历史低值,这为中国金融业海外并购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二,金融行业规范化和降杠杆取得初步效果。近年来中央多次出台金融行业规范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了金融行业规范性重要性。可以预见,中国金融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金融行业主流趋势,这为中国金融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宏观经济杠杆率可以作为例证。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2018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出现首次下降,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在2019年12月降为151.3%,达到2016年以来新低。金融部门资产方和负债方杠杆率自2016年12月以来一直稳定下降。尽管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我国杠杆率有所反弹,但从疫情前各部门杠杆率趋势来看,我国近些年降杠杆的一系列政策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些成果要归功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

第三,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近年来金融科技取得迅猛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大,国有金融机构和民营互联网龙头公司均以极大的资本投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和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已实现基本金融服务城乡全覆盖。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和近乎全国一体化的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移动端金融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边际成本。在近乎“零边际成本”的帮助下,中国金融业每一项创新都能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小的代价普及到全国各个角落。只要解决制度和风险两道难题,相信中国金融业的科技创新将成为支撑金融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四,各主要经济体的全球化“一致性预期”。经历过“去全球化”阵痛之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均产生了继续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声音并付出行动。REC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就是其中的力证。随着拜登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美国也表现出继续推动全球化,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愿望。随着全球化“一致性预期”的形成,我国金融业将享受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中国金融业积累的海量资本,将借力“一带一路”建设、RECP协定、中欧经济合作、中美经贸关系好转等一系列有利因素流向全球各个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引擎。

三、关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更是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危与机犬牙交错,中国金融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还需做出诸多努力。中国金融如能练好“内功”,可以借助中国经济的“东风”在后疫情时代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一,完善制度环境,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中国金融需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市场出口两道关,加强对交易的全程监管。利率和汇率是金融的核心,因此必须继续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拥抱实体经济,夯实金融发展经济基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金融业要回归本源,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夯实自身发展的经济基础,避免陷入金融“自循环”。

第三,鼓励数字化转型,继续发展金融科技。未来金融业一定是融合了金融、科技、信息的复合型行业。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技术、互联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科技的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金融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更精准的衡量信用风险、了解行业数据、满足金融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甚至开辟前所未有的金融新业态。为此,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引导金融科技高效赋能,推动中国金融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业债务金融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PYRAMID PAINS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