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0邓锦坤
邓锦坤
摘要:《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核心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而实验是探究的重要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加强实验探究过程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切实提高小学生动手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观察;实验材料;实验习惯
一、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实验教学的开端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也是小学生学习科学需要掌握的技能。它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感官,对科学现象的一种寻觅的过程。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所以教师有责任在生活或者学习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一年级上册科学关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时,我出示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植物从春天到冬天的不同变化,体会到植物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懂得植物是“活”的特征;让他们收集不同类型的叶子,从形状、颜色、气味、叶脉等不同方面去观察,体会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栽种植物,体会由一粒种子或一根块茎长出参天大树或一株植物,在栽种过程中写好观察日记,记录植物每天、每周和每月的生长变化。
1.学会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它主要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等各种感官来进行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来感知、观察。如观察植物,我们可以对其树干粗细、树皮纹理、树枝叶的疏密、花朵(果实)等或从形状和颜色来了解植物的特征;如观察动物,我们可以观察动物的外形,身体每部分的形态和特征以及作用,还可以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掌握动物的一般活动规律和一些特殊的动态等等。如教学《用气球驱动小车》一课时,我把一些面粉装进胀气的气球里,松开气孔后让学生观察气球前进的方向和面粉喷出的方向,知道了气球的前进方向与气体的噴发方向相反,懂得反冲力的存在和表现。
2.学会观察的方向
事物要按照的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如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这样才能较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蚕的一生》,我让学生先整体观察蚕的外形,可以分成几部分;再局部观察蚕每部分的形态。最后观察蚕从卵变成蚕蛾到死亡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体会到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二、合适易得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教学的关键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以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一节课40分钟,让小学生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若整节课都是老师一昧的讲解和操作,特别是科学课堂,收到的教学效果会很差。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自行或让学生去准备好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做实验,得出实验结果,由实验结果引出不同的问题来进行谈论、猜想,归纳实验结论,最终达到探究的目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实验材料时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效果明显的实验材料
选择实验材料时,教师要选择在实验操作中容易获得和能夠很明显地把实验结果展现在同学面前的材料,充分了解每样材料的特性,在实验中如何使用,这样会让课堂效率事半功倍。还有要考虑学生是否容易获得,是否存在危险性,从而选择效果更佳,安全性更好,更易获得的实验材料。
教师在课前准备材料时,一定要反复实验,仔细记录实验过程,才能获得最合理恰当的实验材料,只有才能让学生看到最明显的现象。
2.对实验材料进行再加工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条件也不一样,上级部门配套下来的实验设施设备或实验材料袋的配置相差很大,造成书本上的科学实验中某些实验材料出现欠缺,导致实验不能进行下去。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想方设法地制作一些实验材料,从不同的方面来展现出原有的实验效果。如教学《骨骼与肌肉》一课时,任教的黄老师很灵活地处理了学校无配套的实验材料,连接两片木板代替手的上下骨骼,用气球代替上臂肌肉,一拉一伸间实验现象就出来了,学生很容易明白骨骼与肌肉的关系。
三、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俗话说“21天是习惯的养成期”。实验不仅仅是科学的开始,而是贯穿整个科学知识,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们的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的制度,规范实验操作的方法,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方面来加以培养。
1.规范实验的操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实验前,教师要给学生出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示范演示,让学生明白实验如何操作,实验材料如何使用。在实验中,教师要巡视每个小组的实验进度和过程,是否存在问题或某些小组还不懂得操作,需要我们及时更正和指导。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教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把实验材料统一按要求摆放到指定的位置,小组长负责督促、管理,以免有些学生在实验完后还在摆弄实验材料,影响教学的效果。
2.应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实验操作规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教育学生应对的方法,做到不惊慌失措,及时向老师求助。如酒精灯的使用,因为一不小心倾倒就会出现火苗外溢,实验台着火的情况;温度计的使用不当被打破后水银有剧毒,学生应该如何处理等等,并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掌握对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处理方法。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时要时刻防范,提高实验安全的意识。
科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严谨性,激起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强烈兴趣,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能力,而且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志辉.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
[2]张珍滟.乡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
[3]何永秀.小学科学教学中创新实验的策略分析[J].科技风,2020(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