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啦啦操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021-09-10郑晓佳陈锋
郑晓佳 陈锋
1 特性方面
啦啦操要求具有高超的运动技巧,还要能够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最终所要展现的目标是对团队荣誉感的追求。不仅如此,啦啦操还有很多分类:比如注重舞蹈技巧和元素的舞蹈啦啦操;注重丰富表达空间和内容形式的技巧啦啦操等。不论表现方式如何,啦啦操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观众的情绪,也能够增强表演者的个人魅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用方面
啦啦操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学习紧张,如果能够抽出时间来进行啦啦操运动,那么他们的节奏韵律感就能够得到提升,身体的各个部位也能够得到放松,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都可以得到增强。
(1)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啦啦操与其它项目不同,更注重整体的流畅性,所以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注重对于动作的传授,使学生可以跟随音乐进行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并且为了能够配合音乐一起动作,学生需要跟随节拍进行律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还能够锻炼学生四肢的力量感。为了提高啦啦操在体育教育中的价值,教师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啦啦操进行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啦啦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基础动作开始,逐渐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
(2)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啦啦操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体育项目,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改变学生对于啦啦操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啦啦操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在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友谊会得到发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包容力以及交流能力。尤其在学习一些较难的,需要互相配合的动作时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信任,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正处于较为活泼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每个学生都有着无限的想象力,对于所有的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并且愿意表现自我。所以体育教师在开展啦啦操教学时,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改变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情境创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挥自身想法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设计动作,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
(4)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充分交流、互动的机会,尤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喊拍子、示范、引导,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啦啦操不仅仅是一种体操,更是一种释放激情的运动,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交流感情,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样能够不知不觉地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发展。
3 中学啦啦操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3.1 提高啦啦操教学效果
一项运动可以流行开来出了运动项目本身的魅力之外,项目的曝光度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項比赛我们总是在比赛上去的较高成绩,自然曝光度就会提升,好比乒乓球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国民运动,中国队的优秀成绩就是乒乓球项目的天然推广大使。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将学校里的队伍总体水平提高,在赛场上可以发光,让更多人看见啦啦操项目。
定期的让本校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目的是可以更好的配合教练员完成训练,毕竟本校的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可以抓住课余时间进行训练。但培训终究是纸上谈兵,难以把握啦啦操的精髓,需要安排老师自己的校内交流学习,亲自去感受啦啦操的发力方式,将理论知识消化运用,还可以融入到正常的体育课中,把啦啦操向全校学生普及。但是,啦啦操为了让一个动作更加漂亮与完善,需要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尤其是基本手位非常单调,不断重复的动作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这就有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训练方式,维持学生的新鲜感。
3.2 打造特色活动
在学校进行推广时不能单单只是学习示范套路或者规定套路,学校可以结合啦啦操特点再融入一些本校的特色编一套属于自己的啦啦操,比如针对参与学生大多是女生这一点可以结合“一球一操”把球类运动也加入到啦啦操中,加大男生的参与度,或者是把学校的校训精神思想融入到啦啦操中,又或者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等等。
3.3 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比赛
比赛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可以激发学生训练的激情,在比赛中检查自己的训练成果,也是想别的优秀队伍的学习机会,结束后学校要积极表彰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也为以后的训练打一剂强心针。同时在准备比赛是,全队的队员齐心协力,这期间也锻炼了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团建一致的精神品质。啦啦操队员的性格会相较于普通学生来说更加开朗活泼,他们可以成为学校的形象大使带动学校的其他学生展现当代学生的健康面貌,无形中也推动了啦啦操的推广。
4 结语
总而言之,啦啦操教学是体育课堂中一种较为特殊的项目,为了有效将两者融合起来,并实现其中的价值,需要教师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中的价值对于学生以及体育课程的影响,加强教师对于啦啦操的重视,实现啦啦操与体育课堂的融合。
(作者单位:1.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2.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