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课堂趣味,提高教学效果

2021-09-10陈少娟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趣味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陈少娟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而且兴趣广泛,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增强课堂趣味性,利用趣味现象和实验,课堂游戏,课堂展示以及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趣味;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表现出求知欲,才会想学、去学、爱学。适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才能持续而有效; 让学生对学习多一份期盼,自主参与课堂,积极构建知识体系,才能激发科学思维,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趣味引入,引导自学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能否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 趣味引入,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自主探究,往往比被动地接受课本或老师讲授知识要有效得多。

1.趣味现象引入

新课标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生活中无处不物理,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一 人教版八年級上册《光的色散》的引入。

播放彩虹图片(图一),问:同学们每天都在操场上锻炼,请看这图片与我们平常见的有什么不同?

在熟悉的环境下,出现了不一样的景色,学生的眼球一下就会被吸引,马上就可以看到漂亮的彩虹。

师: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先看以下实验:

如图二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并用平面镜把经过三棱镜折射后的光线反射到墙壁上,就能在墙壁上看到清晰的彩虹现象,如图三。

通过实验,了解到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经反射、折射后产生的现象, 从而引入本课的课题——光的色散。学生经历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色散知识产生了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有效提学习效果。在课后布置学生完成课本 85 页的“想想做做”,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

2.趣味实验引入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创设实验情景,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活思维、强化记忆。通过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气压强》的引入。

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个玻璃瓶和一只剥了壳的鸡蛋,在不弄坏鸡蛋的前提下,如何使鸡蛋进入玻璃瓶里?

生:讨论,尝试用力压,可是都不能把鸡蛋压进瓶子里。

师:如果可以添加器材,需要什么仪器?怎么做,才能让鸡蛋进入瓶子里? 生:小组讨论。

给学生提供开水,火柴,纸巾等,让学生尝试实验。

学生实验 1:用开水烫玻璃瓶后,把水倒掉,马上把鸡蛋放在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里,如图四。

学生实验 2:把点燃的火柴放到玻璃瓶里,再把鸡蛋放在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里,如图五。

师:开始时,大家用力按都不能把鸡蛋压进瓶里,现在却进去了,是什么让鸡蛋进入瓶子里呢?想想鸡蛋的周围是什么?

生:大气压的作用。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大气压强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大气压的相关知识。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趣味现象或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调动学习积极性,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游戏课堂,活跃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应当让学生尝试创新。在教学条件的允许下,给学生提供器材,让学生自主动手探究,或是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探究活动的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原理,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案例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游戏。

师:现在进行趣味实验的比赛。两个同学一组,提供一杯有颜色的水,两支吸管,两张白纸。如图六,利用两支吸管,把水喷到白纸上,一次能喷出最多水的小组胜。一张白纸用来练习,一张作为比赛作品,作品纸只能喷一次。

师:此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游戏开始,学生进行探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 想尽办法让水雾喷出来。当看到有小组喷出了水雾,附近的同学都会去观看并学习,然后再自己尝试并改进。大家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比较,不断改进。

游戏结束,评出胜利小组,并分享活动心得。

师:在我们的探究过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喷出来的水雾量? 生 1:肺活量,大力吹气会喷得多些水雾。

生 2:吸管的长短,短一些吹出来的水雾会多一些。

生 3:两个吸管的夹角,不同角度,吹出来的水量不同,夹角 60 度左右, 吹出最多水。

生 4:还有两个吸管接触的位置情况。

游戏过程实际是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课堂中开展此类活动游戏,在无形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学生对物理知探究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创新能力。

三、课外探究,课堂展示

物理教学过程中,若只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单调,特别是抽象的知识,学生更不容易理解,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感到困难,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布置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或开展小制作,在课堂上展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氛围,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案例四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动机》的课外制作展示。

在新课讲授前,布置学生在家动手制作小电动机,可以 2-3 个同学为一个组, 把制作好的电动机帶回学校进行课堂展示,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以下为同学们所制作的小电动机的展示。

师:电动机的制作,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生: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师:制作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

生:电池,磁体,漆包线,扣针等。师:导体(漆包线)一直都通电吗? 生:不是,一半通电一半断电。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让线圈可以连续地转动。

有同学根据书本“想想做做”的指导来制作;有同学在网络上查资料进行制作;也有同学进行创新制作,既做出支架,还用扣针和回形针做了开关来控制电动机的通电。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的快乐,促进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触发了创新潜能,加深了物理知识的理解。在展示过程中,同学们都对彼此的作品很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欲望,有利于相关物理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四、亲身体验,走向生活

比起理论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更容易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诱发学习的动力,激发求知的欲望。

案例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气压强》的生活感受。

师: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拔火罐,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

生:踊跃尝试,派小组代表体验,组员共同观察。

学生通过体验拨火罐,感受和观察皮肤的变化,从而感受大气压的作用,更有利于对生活中气压的理解。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去感受生活中的物理, 多去体验,从中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社会, 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且兴趣广泛,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谈学兵,陈俊鹏.浅谈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J].中学物理,2017(12):6-7

[2]宣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小实验的研究[J].中学物理,2017(9):32-33

[3]周顺兰.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趣引策略探讨[J].中学物理,2017(12):15-16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侨联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趣味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午睡的趣味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