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契机下高校体育游泳的发展探究

2021-09-10朱馨仪李琼志

当代体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教竞技游泳

朱馨仪 李琼志

“体教融合”不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对“体育”和“教育”的融合打通最后1米提供了积极作用。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从游泳项目的教学、训练、比赛和大众健身四个方面探讨“体教融合”契机下,高校体育游泳发展的困惑,提出路径,为推动高校体育游泳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前言

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转变,体教融合的提出对高校体育的改革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体教融合契机下高校体育游泳的发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文献以提供资料参考。通过借鉴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文献依据。

2.2.2 访谈法

积极走访体育的知名专家、教授、教练、体育工作管理者,掌握了游泳项目发展的大量信息资料。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教融合的意义

体育本身就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竞技体育的发展,更需要与教育的融合,让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达到一种平衡,让体育和教育更好的融合,达到双赢的效果。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体教融合多元性的塔尖,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及学校教育事业培养更多高端体育人才的建设,应发挥其多学科智库支撑、多项目资源积累、多领域文化传承等优势。

3.2 近阶段高校游泳项目发展的困境

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意识的改变与提升,对游泳设备的开发与硬件建设投入增大,激励着各大高校走在了发展的前沿,认识到游泳课程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和创造一切条件来开展游泳项目的教学与训练、科研开发、人才培养,使游泳的发展日新月异,带来的社会影响与社会价值不可估量。经过近阶段发展高校游泳项目走入以下困境。

3.2.1 游泳项目的教学

游泳教学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向学生传授游泳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游泳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游泳教学的发展。(1)教学课时少引起教学内容的单一缺乏创新。(2)游泳场馆、设施建设与更新投入不够,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3)游泳教学的最新、最科学性的指导思想缺乏。(4)优质的高水平的教学师资力量不足。(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传统落后等的原因,导致游泳教学的发展缓慢。

3.2.2 游泳项目的训练

学习和训练是培养人才与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游泳队员的学训矛盾是必须面临的课题。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专项物质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泳队伍的发展。各高校对教练员既有学历的要求又有运动竞赛成绩的要求,教练压力大、比例太少、且效果不明显;积极引进国家队、省队高水平运动员进高校,进行交叉培养互相学习促进,使高校的训练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3.2.3 游泳项目的比赛

竞技体育应包括精英竞技和大众竞技2个层面,即包括争金夺银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以及满足大众参与、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等需求的非高水平竞技体育。高校的比赛主要是以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厅联合体育部门或者业余体育协会一起举办的国家级、省级的精英竞技比赛。一年内只有1-2次的比赛机会,给予高水平大学生的竞技比赛机会并不是很多,导致学生对于游泳训练的积极性并不高。

而大众竞技的游泳比赛由于缺乏管理者与组织者,缺少代表队的训练与组建、缺少专项经费的支持、缺少相应的各项制度,在各高校间几乎处于真空地带,带来的影响是游泳爱好者游离在外,对游泳项目的推广、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带来通道的堵塞。

3.2.4 游泳的大众健身

在高校,由于游泳项目的特殊性,在大众健身中的推广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大部分的高校未配备室内恒温游泳设施,虽有高校虽有配备,但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广大学生们的日常需求。第二,游泳项目受季节、温度的变化影响大,利用游泳来锻炼身体的人群变化较大。第三,游泳专业教师资源缺乏,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影响的人群数量。第四,游泳设备的管理方考虑运营成本,门票的价格也成为制约人群因素之一。

3.3 体教融合契机下高校游泳项目发展路径

把握体教融合的契机,高校游泳项目发展唯有改革现行教育评价,把更多的学生从教室、寝室中解放出来,增加游泳项目对人的吸引力、改善游泳项目的硬件与软件的条件,加强游泳项目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对游泳项目有更多时间去了解、认识、自觉锻炼,形成终身体育锻炼项目。

3.3.1 创新教学培养多方面人才

游泳项目首先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教学时数、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掌握更多的游泳技能、提高游泳技术,培养项目兴趣,再将其扩展至裁判员、社会指导员、救护救生和教练员等方面发展。其次增加高校游泳的场馆、设施建设与更新投入,确保日常需求。招揽游泳教学与训练的优秀教师,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学习增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3.3.2 游泳训练应与体育部门合作达到理论与实践双赢

各高校应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努力创造使學生在学习与训练二者的平衡,共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次要积极与体育部门合作,要求体育部门每年稳定选拔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工作,帮助教师提高专项水平,以便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继续加大高校与各类体校培养运动员的合作力度,加大给优秀运动员创造更好学业条件,使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运动技能,也能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以后能成为优秀教练员、裁判员打下基础。

3.3.3 开展多项赛事,完善赛事体系

精英竞技推进赛事改革,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可以联合举办各级比赛、如区域比赛、邀请赛、对抗赛等增加游泳比赛的机会与次数,让运动员们有更多机会得到锻炼;而大众竞技考虑由有影响的大学牵头成立校园游泳联盟,校园联盟成立主要在课程建设、竞赛组织、教师培训、运动队建设、科研培训、文化营造等方面开展工作,为推动校园游泳项目发展、游泳普及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应新增“阳光组”游泳比赛,让一些非游泳专业的学生和运动员参与游泳比赛。

3.3.4 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大众游泳推广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经费投入,兴建游泳场馆,上级部门积极降低游泳馆运营成本,使运营者放开约束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引进高水平游泳教练开足课、增加游泳学习课时、让更多学生学会游泳,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充分调动各体校引进的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利用空余时间,以俱乐部、兴趣班、协会等形式进行大众学生的游泳教学、训练;在学校内部、校与校之间以各种形式进行阳光组比赛,让更多学生了解、认识、参与、喜爱上游泳,为进一步推广游泳的大众健身提供更多资源与力量。

4 结语

国家推行“体教融合”的政策对于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体育部门进一步健全“项目设置—学校布局—开放办训”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健康向上的运动新青年。联动教育部门持续开展以体育为特色的校园体育建设,培养大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打通人才成长通道,保障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开展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的体育活动,使大学生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体育锻炼习惯普遍养成,体质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明显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讯作者:李琼志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体教竞技游泳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竞技精神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花与竞技少女
游泳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竞技体育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