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2021-09-10舒成彦
舒成彦
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1 融合信息教学法,增强学科素养
体育课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尽管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多方位地示范和教具的直观,但在体育教学中,特别是新授课,当教师存在示范困难或者技术动作较为复杂时,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掌握,所以教学重难点就很难突出,尽管教师反复示范,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理想。这时,通过设计相应的微课,分步骤演示,循环演示、个别环节定格技术或慢放处理,充分展示具有规范性、准确性的技术动作,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滚翻的动作学习为例,我通过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真人示范动作、分解动作,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解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重复播放、讲解画面,加上教师会多次进行示范,这样学生练习起来更有热情,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也更直观,掌握技术动作也更快。
巩固练习,变练习为应用,提升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录像设备录制学生的练习过程,进行视频回放、小组点评,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动作技能掌握不到位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这样分层次地布置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也满足了不同学生对技能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微课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能用特定的声音、醒目的图标显示需要格外注意的知识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简单明了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滚翻学习为例,待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滚翻的动作,顺势出示口诀:“一撑、二蹬、三低头、四团滚动似篮球。”
1.2 增强合作教学法,提升学习效率性
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是新课改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完成。让学生在小组内就某一个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进行学习和探索,最终在小组集体讨论中,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这种学习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明确自己的短板,还能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使他们努力追赶。
1.3 实行推动教学分层法,提高学习质量性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有所不同,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也很有差异,如果教师还采用传统“大锅饭”教学方式,那就会使素质好的学生将技能和知识都掌握了,教师还在让他们进行基础的练习,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那些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将基础的技能和知识掌握,教师就开始了新知识的讲授,让他们觉得学习倍加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将身体素质强、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在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单独为他们制定更高和更严的考核标准,让他们达到接近满分的水准;针对于身体素质一般,学习能力平常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按照正常的标准要求他们就可以了;对于身体素质欠佳,学习能力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在考核的时候,略微降低一点标准,让他们努力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了。
1.4 设置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爱好
体育活动的形式非常多,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增强体质和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在智力思维上也能有所进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要注意将体育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體验,培养学生机智的良好的品质。
例如,在《50米快速跑》一课中,需求学生掌握50米快速跑的基本动作以及技巧,要求学生做到前脚掌着地、蹬地迅速有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先为学生讲解50米快速跑的相关方法和技巧。然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如校园里面出现了一个“偷窃者”,“警察”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把他“逮捕”。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小偷”和“警察”两个身份,学生代入到情境中,更好地挖掘体育潜能。与此同时,教师要强调在速度比赛中注重动作的规范性。比赛的基础要求是动作要规范,如果动作不规范,就可以被判定为输的一方。比如,教师所教学的班级为四年级,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根据性别划分为男女两组。在100米之内,男“警察”在11.1秒内抓住“小偷”可视为胜利,女生则是11.5秒。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还能让学生体会运动的快乐。
2 结语
在新课改的标准要求下,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体育技能掌握程度,并引导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身体体质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清林小学)